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证调查是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之关键所在。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律规定不够明确,人证不出庭成为庭审之一大弊害,直接言词原则往往被架空。试点改革之初,在诉讼体制尚未发生完全变革之下,同时也考虑到诉讼传统以及特殊历史条件,确立人证出庭作证和书面言词证据相结合的混合式人证调查方式,随着交叉询问、证据开示、法律援助等配套制度一以贯之。实现"事实认定在法庭",使庭审真正成为事实查明、证据认定、诉权保护、公正裁判的关键"场域"。  相似文献   

2.
交叉询问是对抗式庭审的重要特征,本文着重论述交叉询问规则的内涵并探求规则背后的理论根源,这些规则包括:交叉询问的阶段、顺序规则、相关性规则、合法性规则、禁止诱导性询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反对复合式及其他混乱性问题的规则、异议规则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交叉询问艺术--兼谈刑辩律师的基本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所有的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交叉询问就是对证据进行质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交叉询问是刑辩律师在新的控辩式庭审方式下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衡量刑辩律师的辩护艺术和技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交叉询问是落实保护刑事被告质证权的重要装置,是当事人主义模式中具有特色的诉讼制度。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控辩职能,庭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如何在刑事庭审中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文章分析了交叉询问对辩护职能的价值,对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们一直在探寻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方案,因为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导,所以庭审过程中的交叉询问制度、质证认证制度等规则相对于英美法系国家就显得不健全。可以在探究我国庭审过程中的举证、质证、认证规则不足的同时,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与美国的《诉讼法》相比较,以寻求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交叉询问制度是源于英关法系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是对抗式庭审的重要特征。交叉询问制度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有着积极的辩护价值。使交叉询问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的前提是必须有相应的规则配置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由于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不仅要确立适当的交叉询问规则,还要加强对司法人员这方面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质证,作为发现案件事实与证据真相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有必要对我国刑事庭审质证的具体方式及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应从四个层面界定刑事庭审质证的涵义,阐述推进庭审质证实质化的法理依据,以及从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两方面具体论述实现刑事庭审质证实质化的方式及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瑞华教授最近一部学术力作《比较刑事诉讼法》就令状制度在两大法系国家侦查阶段的运用,意大利与日本法庭调查取证范围控制权的归属问题及日本庭审中的交叉询问程序主导权问题进行了详实地论述,其中部分观点值得商榷。希望通过对部分观点的探讨能深化大家对此问题的认识,对我国相关制度的建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质证规定了若干交叉询问的因素,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交叉询问实际上是举步维艰,英美法国家的交叉询问制度能够良好的运作,是有一整套制度规范作为保障的.而我国刑事法律规范中缺少这些制度规范,因而我国的交叉询问可以称为形不似神亦不似,实际作用也大打折扣.有必要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以保障被告...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模式的转变与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 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我国的刑事诉讼模式已由超职权主义的模式 ,转变为以职权主义为主 ,兼采当事人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诉讼模式的转变对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提出了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的询问证人的方式与我国已经确立的“混合式”的刑事诉讼模式是不协调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为询问证人方式奠定了基础 ,但该询问方式仍存在缺陷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交叉询问制度是必要的 ,从交叉询问的顺序、范围及应遵循的规则三个方面来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