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撰写的《印尼美达村华人》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9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共47万字。该书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印尼美达村华人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记述和深刻的探讨。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几下田野,在将近12年的时间里搜寻资料、走访观察。他们不仅对美达村这一小区域了熟于胸,他们的足迹也遍布印尼雅加达、棉兰等城市,在印尼华侨华人的田野中深耕不竭,呕心沥血。他们深入当地华侨华人社会收集第一手资料,终成就了这部佳作。这些翔实的资料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也为后续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留下大量珍贵的材料。书中还有诸多作者拍摄的真实照片,能给读者更为清晰直观的体验,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印尼美达村华人社会的各个方面。该书不仅给读者以了解异乡同胞漂泊奋斗历史的窗口,也画下了以民族学方法为范式的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关耳 《八桂侨刊》2020,(1):93-93
《东南亚华人聚落研究丛书》的第一本书《印尼美达村华人》,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七万字。该书是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与其两位弟子邱少华和李晨媛前往印尼美达村调研近一年,并在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撰写出来的。这是一部反映印尼美达村华人的迁移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民族志成果。  相似文献   

3.
西行漫记     
本文所说的“西行”,是指笔者一行访问印尼西加里曼丹省,故简称“西行”,印尼华人喜欢将该省简称为“西加”。应印尼客属联谊总会的邀请,笔者一行四人于2012年2月1日至15日,赴印尼访问考察,包括雅加达、西加里曼丹等地。这是笔者第四次访问印尼,这次访问考察的重点,是印尼华人在民主改革时期的发展变化(1998年以来),重点考察西加里曼丹省各地华人参政情况和华人文化、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张小倩 《八桂侨刊》2021,(3):20-26,34
基于印尼历史、政治与文化沿革的独特性,印尼华裔认同的变化与现状成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之一.爪哇是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观察当地华裔认同变化特别是现状,对于印尼华裔研究具有典型意义.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语言文化习俗作为其认同感的确立与转向的核心基础,其中又以语言为重.因此,对于促进华人自身或族群认同而言,华文教育就显得极为关键.印尼华文教育走过辉煌,遇过挫折,经过断层,当前迎来复苏时期,各种华文教育媒介遍地开花.其中,系统性较强的三语学校,对于印尼华人的文化教育意义较大,对于认同感确立及转向的影响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5.
后苏哈托时代印尼的慈善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尼华人精英的慈善活动具有重视教育、投入数额大、社会影响大、超越族群界限和明显的代际变化等特点。影响印尼华人精英慈善事业的因素是多元的,随着印尼华人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印尼的认同感不断加强,华人精英必将在印尼社会慈善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荷兰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长达三百多年,深刻地影响了印尼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直到印尼独立后至现今仍是如此。无论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还是荷印殖民政府时期,爪哇华人在法律上都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华人社会拥有一定程度的法律自主权;荷印殖民政府时期,殖民者逐步将华人社会纳入欧洲法制体系的轨道,华人的法律地位日益低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人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对爪哇华人法律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现象,是社会成员个体和社会身份的象征。印尼华人中文姓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性别差异性,与同时代的中国人相比具有传统和保守的特点。印尼华人的姓氏以"陈、黄、林"最多,反映出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密切关系;双字名优势和用字的性别倾向性表明了中国传统宗族和性别观念对印尼华人的影响;姓名高频用字的集中使重名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出印尼华人社团和个体价值观的趋同。在性别和时代因素两个参量上,前者对印尼华人中文姓名的影响比后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后苏哈托时期见证了印尼华人的族群意识与文化复兴,其中华人历史纪念馆的兴建成为华人族群文化意识复兴的一个重要象征。本文在对印尼华人纪念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历史博物馆兴建的动因、机制与意义。印尼华人博物馆的兴建,不仅体现了华人对族群历史文化的追溯与传承,同时也反映了华人与当地的融合与政治认同的变迁。更值得指出的是,华人历史博物馆通过华人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历史的展示重新塑造了华人的集体与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9.
印尼华人社会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印尼华人社会的新变化,分析了华人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如何评价瓦希德政府的华人政策以及伊斯兰教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还预测了梅加瓦蒂的华人政策走势,并指出华人进一步融人当地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瓦西德执政后采取的华人政策及其影响以及印尼华人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陈杰 《八桂侨刊》2021,(1):69-77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印尼华人是印尼国家多元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度尼西亚不同历史时期,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著名的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廖建裕先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印尼华人和东南亚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介绍他的学术生平、学术贡献以及他对印尼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三语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是当代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华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依托三语学校,在苏哈托时代中断了30多年的华文教学,终于在印尼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找到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环境。苏哈托威权统治结束后,印尼逐步完善民主化制度与多元文化制度,在此环境下,印尼雅加达华人社会摸索出三语学校的多种模式,并创办了多种类型的三语学校,对华文在印尼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华文教学在印尼复兴的经验表明,华文在海外的推广要适应该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环境,印尼三语学校的发展是印尼华人文化适应当地多元文化环境的产物,对推动华文在印尼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非现有华人20万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首都比勒陀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推广不易,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甚忧,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跨国化的进程中,移民认同因之有了复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后苏哈托时期以来的印尼华人,在中国崛起、中印尼友好以及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综合因素推动下,跨国活动十分频繁。而作为透视印尼华社重要依据的华人社团与社团领袖则是跨国活动的主要践行者。在跨国主义的趋势下,这些引领华社的跨国行为给印尼华人认同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凸显了当代印尼华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会人文化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其形成的时间上尚存在诸多疑问。本文试从华人民族的形成、华人社会的日趋成熟和华人民族意识的日益增长三方面来分析华人文化形成的时间分段。  相似文献   

16.
李鸿阶主编的《华侨华人经济新论》,全书27.2万字,由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撰写,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这是一本新书,是近年来我国华侨华人经济研究领域中一本不可多得的力作。该书具有下列特色。  相似文献   

17.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初的中国、荷属东印度殖民时期和印尼独立后等方面着手,追溯了孔教的形成历史,并且其与当地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印尼华人社会采取了不同的文化路线,与中华文化根源逐渐割裂开来,这与其他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情况有所不同。印尼华人社会中无论是信仰孔教、佛教还是道教,在发展中都逐渐偏离了源于中国的主流,每个宗教团体都试图让印尼当局承认自己的信仰,也有团体试图将这三种信仰合成一体,同时他们仍然希望保留印尼华人的身份,以期在融入和同化到印尼社会过程中获得所谓的优待。  相似文献   

19.
李洁 《八桂侨刊》2008,(1):62-65
东南亚华人在各国的生存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层面上,但由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政策不同,最终也导致了他们的政治与经济地位大有差异,本文以泰国和印尼作比较,探讨华人目前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且从历史传统、宗教文化、政府态度等几方面来简单分析造成华人政治经济地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印尼作为案例,论述了印尼华侨华人在推崇中国发展模式、传承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并解释中国体制与政策等方面,对推动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为华侨华人更好地在当地生存和发展,为中国外交、侨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