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改革的实质,是以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作为社会转型动力并寻求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场深刻体制变革,其典型特征体现为政府主导型的渐进式改革,并建立在特有的中国国情基础之上.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经验证明,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需要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既要民主,又要权威;既要自由,又要集中;既要变革,又要稳定,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面临的最深刻的矛盾.能否有效协调这些矛盾,是对渐进式改革的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一、人的需要是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内在动因,需要与生产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过去曾经有过几种说法,有的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有的说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的说是需要与生产的矛盾,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曾在多个场合说过,2005年是改革年、改革攻坚年。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今年之所以特别强调改革,是因为,消除经济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要靠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靠改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也要靠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都把改革放在统揽和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对于今年的改革,国务院提出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改革。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08,(12):5-5
回首30年改革开放,并非寻常意义的抚今追昔,亦非岁月留痕的循例纪念。这是历史性的回眸,是在回眸中引发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寻找前行的力量。30年的功绩不可低估,30年的成就举世公认,而30年后的今天,一系列矛盾、碰撞和挑战表明,中国走到了又一个历史关口:改革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深化改革的动力从何而来?改革向何处去……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妨听听身处改革前沿的专家学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先进国家在建立严密政府行为规范,实现由人治到法制的转变之后,又开始了优化政府行为的改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两步并作一步走:既要系统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和政府行为规范,又要排除僵化与刻板,繁琐与低效。从总体上说,政府行为的优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做什么,即做应该做的事情;二是怎么做,即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中国社会与普通民众倍感困扰的恐怕并不在于现实中政府管得有多宽、多细,而在于政府究竟是按照谁的利益最大化逻辑确定行使职权的领域与方式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改革,将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只有深刻把握了这一原则,治理现代化才能够从社会中获得不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是我们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要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切实把今年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要持续“一跟进、两聚焦”的总体思路,既全面跟进落实中央改革部署,又紧密结合河南实际,聚焦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深化改革,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特别是要扭住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这个“铁三角”,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正在逐年加剧。出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探索新的解决机制,并形成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本文着力探讨地方政府改革得以持续的动力机制。与既有的"自上而下改革模式"和"自下而上改革模式"不同,顺德区容桂街道"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案例表明,"上级驱动"、"基层推动"、"主体主动"是地方政府改革得以持续的原因,唯有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提升地方政府改革的成效。我们认为,对容桂街道改革动力机制的分析可以为如何强化地方政府改革效果提供某种思路。虽说容桂街道"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得以持续与地区非制度性因素有关,不能照搬到其他欠发达地区。但是这一改革仍然给省内其他县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地方政府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有足够的社会认同。但问题的积聚和社会的关切引发了对改革方向和制度创新的重新审视,中国改革又一次处于新的历史节点。一方面,中国改革发展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诸多风险挑战。既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又有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的焦虑,也有社会矛盾明显增  相似文献   

10.
宁宁 《新东方》2007,(10):35-38
政府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政府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组成部分。它为新时期深化政府改革,解决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曾强调说"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去追问:在改革的大背景下,老百姓到底在想什么一般说来,民心所表达的就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愿。民心期待是社会心理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合理有效把握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民心期待,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下我们所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让全体中国人共享改革成果,这是我们改革的总体价值诉求。然而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民众对改革的期望值也迅速上升,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以集结的态势凸显出来。在这种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过去曾经有过几种说法,有的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有的说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的说是需要与生产的矛盾,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又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是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开始启动的。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动力观”、“创新动力观”的依次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周期。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形态,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和谐动力观”。随着这个新形态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正在实现新的理论跨越。  相似文献   

14.
疯考──中国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复旦大学副教授胡守钧编者按:在教育日益得到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热点之际,困扰了中国千百年的考试却愈演愈烈,已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如何才能消除这一弊病?我们在本期编发两篇文章,以期引起讨论,请广大读者积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首次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手段;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深刻革命。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动力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其共享的传播方式在满足民众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民众利益诉求的提高,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政府应急干预中有效的预判预研机制的缺乏与各种矛盾的凸显都成为新媒体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耦合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因而地方政府要积极转变执政理念,鼓励民众通过新媒体手段参与政府治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对新媒体的运营技巧,从而努力建立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改革,已一路凯歌的行进了二十个年头。二十年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确凿的事实使人更加坚信,只有改革,中国才有希望,中国才能展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谓改革,我们一般指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并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但是,面对当前改革攻坚中所涌现出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深思的是: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还是动力之一?按照事物“自我矛盾”、“自我运动”的辩证法则,是否应从生产力内在结构的矛盾运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一、以德行政的现实意义道德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症,在过去30多年改革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疏于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而又缺少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连贯续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和权威失落、道德困惑、价值迷茫、道德滑坡和社会伦理秩序危机等都在考问着我们的政府。政府的公信度如何,也即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信任度如何,不仅影  相似文献   

19.
本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的选题是:寻找新时期改革的动力。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呢?起因是近期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今年虽是改革攻坚年,但有不少领导干部感到,在他们身边改革的动力不足,不明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有的甚至不明确是什么力量在引领着当前的改革。改革的动力真正缺失了吗?新一轮改革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在哪里?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问,我们与许多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改革动力是否缺失,大家见仁见智,其观点已在本期的文章中有了比较充分的表达。这里我们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对改革动力这个问题不能就事…  相似文献   

20.
杨炼 《长白学刊》2015,(1):11-15
在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政府推动是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动力机制,政府推动有利于我国法治建设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发展困境,可能导致法治建设手段与目标间的逻辑困境、法治建设动力衰减和民众参与信心不足。公众参与作为动力机制的现代回应有利于整合社会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公共决策的质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为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环境。我国依法治国动力机制将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