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编辑同志:我们铁路派出所在管理车站治安的日常工作中,对如何处理盲流和精神病人感到非常棘手。这些人长年累月游荡栖歇在车站内外,不仅影响车站秩序,还经常发生死亡、伤害等问题。请问,应如何处理在车站中的盲流和精神病人?安徽鲁北生鲁北生同志:根据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规定,对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的、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由民政、公安部门负责收容遣送。各地的收容遣送站应当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及时把他们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被收容人员的安置工作,由其…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近年来、我国县市经济发展较快,过去大城市中出现的社会各类盲流乞讨人员问题也在小县城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着小城市社会治安秩序,损害县城的形象,阻碍了这里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w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至七月份,我们云南富源县收容遣送完俄大羁、目流、麻风病等人员140人(次),总政是1994牛全年的1.7倍,叫个街头盲流人员远远不止这些!而我们县级民政收容遣送工作,多年来只有一名工.作人员、收容无场所,遣送大车辆无收造机构事l#这一状况很难喀担起收容通过江云成由上_ibN自农L汁I呼吁各级项宁、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3.
收容遣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要求比较严的社会行政事务咨理工作,当前,在跨地区收容遣送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跨地区收容遣送工作中存在的问团和原因一是新特点带来新问题。当前,收容遣送对象大幅度增强,收容遣送对象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因是近几年来因生活所迫而流落街头的人员日趋减少,随之而来的无证件、无固定住所、无正当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日益增多,构成了收容遣送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化。二是收容难度大。其原因是跨地区乞讨、流动乞讨和以讨带骗现象呈上升趋势。流浪乞讨人员不服从管理,逃…  相似文献   

4.
警坛吹风     
警坛吹风加强盲流人员管理工作最近,公安部发出《关于加强盲流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深入贯彻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流动人。管理工作,特别要大力加强对“三无”盲流人员的管理。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等各...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元旦、春节期间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工作,云南省双江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四项措施开展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一是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先救助后甄别。二是对寻亲不遇,务工不着、离家出走等原因遇到困难的人员,实行分类救助。三是对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进城务工人员及时帮助联系家属,提供乘车资金,使其安全返乡。四是加大街头主动救助力度,加强对车站周围、桥梁涵洞等流浪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重点巡查,保证流浪救助工作不留死角。  相似文献   

6.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状况堪忧。目前,我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医疗救助理念滞后、制度缺失,造成了流浪乞讨人员有病不能治的状况,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服务的视角出发,初步界定了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涵义,分析了实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必要性,简单介绍了其内容,指出了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医疗救助的路径选择,旨在为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收容遣送工作的对象、数量、性质、目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收容遣送工作依据的管理执法条款已不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从云南省大理市民政局收遣站的情况看,1997年至今共完成收容遣送人员10199人次,仅2000年上半年就收遣2973人次,收容量在增大,成份也越来越复杂,其中90%的是小偷、卖淫、吸毒(零星贩毒)、盗窃、抢劫(作案)五种类型的盲流,只有10%的是生活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员,再加上离婚率的增多,妇女儿童的人数也在增加。对于这些特殊成份的“盲流”,收遣工作人员的说教和安排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部分人的重视和关怀。特别是《实施细则》中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作了严格的界定。所谓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切实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法认真界定救助对象民政部《实施细则》规定,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受助对象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很难快速鉴别求助人员是否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各区县(自治县、市)可结合救助工作实际,依据《救助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精神灵活掌握,但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长期以来存在一批主要由农村流入的游离人员,以流浪和乞讨为谋生手段,在社会上构成一个有家不归、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投宿点的游离层,形成多种利益相投的寄生群体。他们处于不管的中间地带,在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中生存,情况十分复杂,是一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不安定因素。因而,正确认识这种现象的社会性质、一般特征,进行综合治理,已成当务之急。性质与危害流浪和乞讨,是相互联系且有区别的社会现象。其共同特征表现为“食宿无着,露宿街头”,而流浪是指流转飘泊;乞讨则是乞求、讨要。以乞讨为生者,通称乞丐。乞丐形成组…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是指处在一定方向、一定空间下,具有流动属性的人口,也就是人口在地域空间发生的迁移变动和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部门、职业变动。它是整个人口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是特指公民离开户籍所在地,从内地前往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从本务工经商等打工谋生的人员。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流动人口的主体是流动民工,1995年达到8000万人左右。第二,流动人口的流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农村向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大城市流动,占流动人口总数的86.44%。第三,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务工、经商、服务等行业的经济活动。第四,流动人口居住处所主要集中在临时性的出租屋、建筑工地和机关单位内部的住房。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两沿”地区的一些出租屋管理失控,成为藏污纳垢、滋生犯罪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行乞者群体滋生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乞者群体以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外出流动人口为主体。这类人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一些农村妇女、老年人、儿童、甚至残疾人,进入城市后,因无劳动能力,只能以乞讨获取生活来源。这一类行乞者主要以生存为目的,既所谓的“真乞丐”。第二种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尽管身体健全,但暂时找不到工作,收入中断,连基本生存也无法维持,因而以拾荒、乞讨为生。第三种是有劳动能力,无正当就业需求,属于游荡成性、好逸恶劳者,将行乞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乞者增多的社会因素城乡分化加剧的压力。城市社会在改革中发展速度比农村社会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和计划外生育的现象十分严重。面对新的形势,只有不断探索研究对策和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生育管理,才能把计划生育工作推上新台阶。一、工作现状据统计,全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为191424人,已婚育龄妇女办理《婚育证明》的办证率达98.8%,异地流入我区务工经商人员为5618人,目前已审验《婚育证明》5342份,审验率  相似文献   

14.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把不经政府批准自发进入城市的农民叫"盲流"。当时政府对汹涌如潮的"盲流"是严加控制的。1995年,中国境内的流动人口,已达8000万之多,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21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流动人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当然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泉州,这个福建省经济最活跃的地方,敢吃"螃蟹",善待民工,对"外地人"和"本地人"一视同仁,让流动人口尽快融入泉州,允许长期在泉州工作生活或有突出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新泉州人"。从"盲流"到流动人口再到"新泉州人"称谓的演进,折射出泉州人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2,(5):52-52
安徽省淮北市民政局吴义华认为,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存在“三个错位”:一是地方社会管理和国家立法出现了错位。《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宗明义,救助对象就是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本城市无亲友可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待遇的人员.救助的原则是主动救助、无偿救助、自愿救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渐江温岭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近来从外地进入该市的无合法证件、无合法正当职业、无合法居所的各种“三无”人员也日趋增多,此中有流浪乞讨人员、拣破烂者、非法摆地摊者、打工失业者、拐卖诱骗者及流窜偷盗、抢劫者等,他们或是随处化为“散兵游勇”,或是聚居成“吉普赛部落”,或是成群结伙做“巡视特工”,其来此的居住方式及目的、手段各异。据分析,在该市各地的数万外来人员中,三无人员已有近万。其涌入量的增加,既使刑事案件上升,严重影响了该市的社会稳定;又因其随处吃住形成的“脏、乱、差”现象和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流浪乞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近日天津市妇女救助中心针对一些繁华路段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大增,强讨恶要现象突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乞讨和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进行了调研。主要表现有:伪装凄惨身世骗取钱财、把残疾儿当作乞讨工具、扮做残疾人或夸大残疾程度乞讨、操控残疾人及未成年人有组织地乞讨、交通路口拦截车辆要钱等。从实际来说,这些人根本不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但他们披着流浪乞讨者的外衣,实施的是以敛财牟利为目的的欺诈行为。流浪乞讨人员往往表里不一,容易使人混淆,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8.
日前,经长沙市委办公厅同意,市委宣传部批准长沙市救助管理收容站发出告市民信:不要直接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金钱,避免爱心被不法分子利用。最近长沙市乞丐突然增加,民政部门曾多次上街劝乞丐们接受救助,可是多为徒劳,乞丐宁愿浪迹街头,以乞讨为职业。据一位交警介绍,乞丐在街上乞讨,交警根本管不了,这些乞丐劝不回赶不走。公开信呼吁,在街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市民应劝导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不属救助对象的,应劝其回家自食其力,发现组织和利用流浪乞讨人员行乞的不法分子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主任李桓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流动人口增加的同时,其犯罪率也在增加,且高于流动人口增长比率或速度;治安拘留、刑事拘留、严重刑事犯罪三者数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型,即流动人口中违法人员比例高于犯罪;从涉案类别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两抢”和故意伤害犯罪次之;从犯罪人员类型看,初犯所占比重大,惯犯和流窜犯相对较少;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青壮年是犯罪主要人群;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的犯罪团伙比较突出;等等。流动人口中的“三无”人员应该是公安“三基”工作的重点,也是基层基础工作的盲点。  相似文献   

20.
杨梅 《中国民政》2012,(12):54-54
湖北省竹溪县桃源乡五项措施确保不出现流浪乞讨、意外死亡等安全事故。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向各村传达《竹溪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文件,组织各村人户宣传政策,做到不漏村、不漏户,形成共同教育管理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