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德把判断分为三类: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及先天综合判断,由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引入康德所讲的第三种判断——先天综合判断的存在,解释先天综合判断的含义及其内容。康德认为数学判断、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假设和形而上学命题都属于先天综合判断,既是先天判断,同时又是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唐丰鹤 《前沿》2013,(8):69-71
司法判断,包括了事实判断和法律判断。简单案件中的司法判断是一种规定性判断,而疑难案件中的判断则是一种反思性判断。在司法判断过程中,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要以事实的查明为基础,而关于法律的判断则要经历融贯性、修辞学和后果主义论证,所以,它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最后,司法判断并不是判断者的独断,而是一种具备"扩大的见地""再现性思维"和"共通感"的主体间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青年论坛》2010,(3):113-117
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和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依据民间规则的功能,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案件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三大判断与科学知识的关系刘学义“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是康德的三大判断学说。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里,从不同视角对三大判断的含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对三大判断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更是作...  相似文献   

5.
刑法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是本科刑法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刑法思维方法的三个特点:形式判断应先于实质判断、客观判断应先于主观判断、类型性判断应先于非类型性判断谈起,提出了“案例讨论”、“情景模拟案件认定与处理”和“旁听审判”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对三种案例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和“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培养具有公安特色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判断形势,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为此,党的十六大把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作为面向新世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本文所要论及的是,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对科学判断形势的作用,以及我们如何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素质,从而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韩庆祥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又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针对性。“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实质,就蕴含在这一历史背景和现实针对性之中。在“...  相似文献   

9.
吴春雷  张文婧 《前沿》2013,(1):14-18
价值判断存在于立法过程与司法裁判中。立法上的价值判断是权利义务设定的基础和方向,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是补充和延伸。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很大程度上包含对立法上的价值判断的认同与选择,需要与法律中的价值和精神相一致,因而具有一定客观性。司法裁判的过程即司法三段论构建的过程,其大前提裁判规则和小前提案件事实的构建都离不开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在司法三段论运用或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是整个高校系统教育工程的一个关键环节 ,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前途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因此 ,必须坚持原则标准、规范标准、量化标准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定性评价判断和量化评价判断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评价判断的导向性和宽容性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评价判断的客观公正性和有效性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评价结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刑罚阶梯的内在逻辑决定了罚金刑的裁量空间应当以判决时犯罪人的现有财产为限。法官不仅应当根据犯罪情节确定罚金数额,还应参酌判决时犯罪人的财产状况,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空判”,维护法律的威严,厘清财产刑刑罚阶梯的内在关系,又有助于未成年人罚金刑的适用和随时追缴等制度的完善,维护财产刑刑罚体系的自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项目管理中的项目风险管理思想为理论依据,兼而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中的分析流程图法,即采用层次逻辑判断的方法,将大型社会活动封闭空间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进行恰当的分类,针对每一类情形,梳理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以期为公安及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当前我国高校里影响较大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青年大学生受其思想影响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应从主体的角度来认识造成他们在历史认知和价值判断上存在的误读和错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逻辑是从外而内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这已很难适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的任务,这就需要转变逻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抵制、批判和化解“四个环节”实现“四个转变”,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探寻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大陆法系法官所奉行的演绎推理下的三段论思维模式面对简单案件是有效的,但是在疑难案件的审理中,由于三段论推理所要求的逻辑严密性,普适性的法律规则难以保证三段论推理中大前提的"真理性",因此需要对三段论的思维模式进行改造,在法律适用中区分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在法律问题与事实问题的互动中,推动法律适用的进程,从而保证判决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王霖 《长白学刊》2021,(3):80-89
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社会整合进程,以智能合约为载体的新型共犯样本呈现出异化形态,对此传统共犯归责模式面临"去中心"环境下网络平台的监管弱化、"假名主义"环境下交互主体的参与虚化、合约主体意思联络"单向一次性"的归责困境,需在尊重数字逻辑的前提下联动调整共犯归责逻辑,以实现智能合约共犯归责范阈的外限界定与内限梳清。在外部界限层面,需将合约自执行程序规范还原为因果共犯论逻辑,并等置转换为合法则的条件公式,从而于入罪向度上实现虚拟参与行为与现实法益侵害之间因果流程的具体判定;在内部界限层面,需对中立性的智能合约运维平台进行类型划分并匹配构建内涵"事前基于自主发现产生的验证、报告"与"事后基于被动通知产生的断网、消除"注意义务体系,同时对合约主体的共犯归责在客观层面、主观层面分别引入行为共同理论与"符号语言"意思联络理论,从而于出罪向度上实现合约共犯参与类型的梳清与处罚范阈的缩限。  相似文献   

16.
法定犯时代下,后工业社会中各种风险逐渐升格,古典自由主义刑法理论地位受到动摇,刑法制裁体系相应地吸收了积极刑法观理念,前置刑法干预起点,降低入罪门槛,而社会整体评价体系中却缺乏相应的轻罪或微罪评价模式、犯罪分层意识,从而导致刑法附随法律责任引发实质意义上罪责关系的不协调,违反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责任主义原则等问题。同“以刑制罪”对“从罪到刑”的罪刑关系的反思,在意图限缩刑罚的法益理论逐渐沦为为刑法扩张“背书”的情况下,对犯罪附随法律责任的重视能够促进法益判断标准的实质化,从而有利于促进立法批判机能的实现,也能对保安处分科学化和刑罚“双轨制”发展有所裨益。基于新社会防卫论的论证逻辑也应该对附随后果的逆向论证逻辑以及定位做出限制,同时提出犯罪人处遇重构、引入复权制度等具体举措,以期达到法律体系内部法律责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向忠诚 《桂海论丛》2007,23(6):49-52
行政审判权是国家宪政制度在政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多种因素决定了行政审判权具有有限性,对此进行探讨,有利于正确处理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有利于行政审判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8.
以境外腐败资产的追返机制的研究为视角,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严格实现"对物的审判"与"对人的审判"的分离,将刑事缺席审判的范围严格限定为重大贪污腐败的贪官外逃的案件,同时将刑事缺席审判的功能不定位于解决定罪量刑,而仅仅是解决境外腐败资产的归属,即通过缺席判决来确认国家对被告人卷至境外的腐败资产的合法所有权,从而便于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视野下来顺利追回流失境外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9.
无论立法者还是社会公众都非常关心,法律在运行中的实效如何?准确评判法律实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作者认为,在评判法律实效时,我们必须首先准确地把握法律实效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遵循恰当的评判方法,采取科学的评判标准,方能客观公正地展示取得的成绩、查找尚存的问题、揭示形成的原因,达到促进实效的改善、构建良好的法律秩序和加速法治进程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