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
侦查、司法人员侵犯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或者对其进行人身侮辱的,属于严重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和司法侵权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司法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权提出控告,旨在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免遭侵害,同时有效地防止因执法、司法侵权行为导致刑事错案。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未能提供具体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以致刑事诉讼参与人的控告权严重虚化。为了使刑事诉讼参与人在诉讼权利和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我国应当尽早完善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与成年人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关二者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也应当有较大的差异。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凸现这一点。基于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的重要性,《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当设立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同时应当从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两个方面,体现未成年人诉讼的个性和未成年人诉讼权利保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讨论钟良生,王晓峰,陈加元自现行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其诉讼权利、合法权益有了程序上的保障,说明我国法律制度正朝着规范和完备的方向发展,但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角度来讲,通过多年的司法实践,其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荷兰刑事司法受到了现代人权法律的深刻影响。在荷兰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权利保障主要依据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人权条约以及相关国内法。荷兰刑事诉讼程序运作体现了对人权的真切关怀:荷兰签署加入了多部国际公约和欧洲区域公约,国际条约、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法都对荷兰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法体系中,荷兰的《宪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也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权利保障。荷兰的法院、检察机关组织运作体制和诉讼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保障了诉讼参与者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机关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参与其问的侦查法官则对检察官和警察的侦查权形成了有效制衡。从刑事诉讼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整体而言,荷兰审前程序权利保障的体制属于适度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审判程序中的权利保障体制则兼采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6.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推进了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与进步,主要体现在:增强了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吸收人类诉讼文明成果,顺应世界民主潮流,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等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活动进一步民主化,要求执法公平、公开、公正、严格、严明、严密;强化了诉讼监督机制,以维护司法的廉洁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论述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性质 ,提出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是人权保障法 ;诉讼人权来自于人自身的基本权利 ,又根据社会发展与国情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 ;诉讼人权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还论述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对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价值 ,提出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是保护人民的重要手段 ,是伸张正义的合理方式。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若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炜 《天津检察》2008,(1):45-46
1、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及其不足。由于《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制度的规定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的规定了代理权、代理人的范围、委托代理人的时间,而对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刑事诉讼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落实和保障,影响到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立案前的初查制度具有权利保障、控制犯罪和诉讼经济等重要价值,其价值对于检察机关查办渎职案件尤显重要。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初查制度未作明文规定,初查制度受到质疑,本文拟对初查制度合法性及其刑事诉讼活动性质进行论证,以期强化该刑事诉讼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鉴定制度的完善□李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改革了庭审方式,完善了证据制度,且从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上进一步加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措施,以保证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但刑事诉讼程序性的规定仍然存在原则性强而可操作性相对欠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平衡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民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的挑战,86年《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所呈现的历史局限性和滞后性与当今和谐社会指向的内容产生了利益格局的异化,为此,以和谐社会作为构建民法基本原则的宗旨,来重新审视和塑造我国未来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同时,借鉴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规范和定位民法的具体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完善首先需要完备的基本原则。但是 ,各国关于现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理解各不相同 ,国际公约对此规定亦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现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基本原则体系应由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合理分担责任原则及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原则构成 ,并阐述了各基本原则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以期促进现代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鲁篱 《现代法学》2000,22(5):91-94
本文对当前我国有关经济法基本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揭示和评判。作为本文论旨之所在 ,作者着重论析了其所认为的经济法的两大基本原则 ,即适当干预原则与合理竞争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秦志远 《河北法学》2006,24(5):129-134
从自由原则被确立为家庭法的重要原则肇始,离婚、性解放、女权主义相继成为时代的标签,非婚同居也在广泛的意义上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域外各国,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规制的改革呼声很高,究其原因,可归为法律社会化,即社会之现实要求"反射"于立法,并成为立法革新之推动力.于自由、于公正、于平等、于人性,此种立法模式的介绍和引进对我国现代婚姻法体系的构建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侦查基本原则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彬 《现代法学》2003,25(1):68-73
本文从分析侦查的基本原则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决定侦查基本原则的两个关键因素——侦查目的和侦查价值,从侦查的程序法治性原则和技术性原则两个层面阐述了侦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峥 《法学论坛》2003,18(3):42-47
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它的方法论。对个别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专项分析模式虽有必要 ,但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综合化、整体化、体系化的研究思维趋势。本文运用科学的系统论 ,从价值构成原则系统的要素、原则系统的稳定性与模糊性以及原则系统的位阶结构等方面对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研究进行初次理论尝试 ,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法律语境的“另类”诠释 ,以阐明建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显勇 《法学论坛》2004,19(3):103-107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所确认的劳动权 ,只是说明了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现实的社会关系 ,却并未揭示出劳动价值论 ,也未能反映劳动者应当分享企业治理权与剩余权的根本要求。应当建立分享企业治理权与剩余权的劳动力权 ,达致劳动力与资本的契合和均衡。劳动力权属于经济法范畴。作为其实现形式的职工持股制度 ,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吴萍  涂金坤 《行政与法》2007,4(12):13-15
国家起源的过程表明,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国家起源的逻辑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最基本的逻辑要求,而且必须以这一最基本的逻辑要求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治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继红 《北方法学》2011,5(4):73-7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治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正确选择法律体系构建、立法与执法以及司法模式;确定以公平原则、平衡协调原则、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主的基本原则;推进以机构及其职责、规划制定与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手段的法律化以及权利义务责任配置等为主的各项法律制度建设,应是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治化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比例原则释义学结构构建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昕 《法律科学》2008,26(5):45-56
比例原则作为现代公法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释义学结构一般被认为是由三个亚原则构成,即适当性、必要性及狭义比例原则。由于法律原则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对于这三个次要原则,尤其是必要性原则及狭义比例原则的细致内涵还应作一说明,以消除适用时的分歧,而这也是使比例原则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准确适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