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人类未知世界,并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和产生新认识方法的特殊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切认识的反映本质,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过程就包含着映现、选择和建构等环节于自身之中。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创造认识,当...  相似文献   

2.
认识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它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取关于客体的准确信息的能力。主体的认识能力无疑受着其所处的时代条件、社会关系以及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种类、层次、范围等等客观因素的决定和制约,但从主体能  相似文献   

3.
浅议主体在认识途径中的障碍朱静君认识的本质是主体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接受、获取、储存、加工和处理来自客体的信息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思维过程是一种在认识主体头脑中进行的内隐活动,在客体作用于主体的感觉器官后构成主体思维中的对象──对客体信息形成的感知材料...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能动体。要论及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性,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体——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和微观化,学术界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认识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新构造(“重构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选择论”),等等。这些看法,思考的基轴线在于认识  相似文献   

6.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比较能够深刻把握价值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7.
<正> 认识论又叫知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其基础是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在任何认识过程当中,都可以区分开三种要素:认识主体或认识者、认识客体或被认识者以及认识活动本身。例如,在科学实验当中,科学家就是认识主体,被研究的自然现象就是认识客体,科学家观察对象,分析数据,形成思想的过程就是认识活动。这三种要素就构成一个认识过程。也可以说,认识论就是关于这三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其中,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的、实践的方面来说,“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统一关系的最概括的科学表述。人类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能动而现实的互为转化、即双向对象化过程。尽管如此,人们却对“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的基本内容缺乏系统而具体的了解。本文拟就“主体的客体化”的基本内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范畴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抽象的“目的性”水平上。本文拟从人和技术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说明主体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的构造性思维应该是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所谓主体的构造性思维并不是说主体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动思维形式,而是说,科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在主体对客体的每一能动反映的具体形式中,无论是对科学符号的自由运演,还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或是对科学事实、假说和理论的认识论选择、价值选择,无一不体现出主体对客体的自由构造的特性。因此,我认为,所谓构造性思维实际上是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自由构造。  相似文献   

10.
福永公安派出所根据治安管理的规律和系统论的原理认为,公安派出所的治安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治安管理客体的运行规律,并且能动地作用于治安管理客体,才能不断地将治安管理客体活动中的消极方面——治安问题,转化为积极方面——治安秩序。基于这一认识,福永公安派出所进行了警务勤务改革。文章总结了这一改革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实践唯物主义思维的逻辑说服力、历史解释力和实践范导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此岸性".逻辑说服力--克服了"从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抽象对立,实现了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历史解释力--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的规律,为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武器;实践范导力--既充分肯定人们创造历史的能动力量,又高度重视发挥这种能动力量的客观条件.深入探讨实际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哲学思想的理论本质,才能凸现出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践论本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唯物而又辩证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给人们提供了探求真理的正确途径。真理总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学术界有人认为,传统的认识本质的定义即反映论的思想是过时的、经典的、机械唯物论的思想,认识不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而是主体在思维中选择、建构客体的过程。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重要问题,应当认真讨论、辩明是非。  相似文献   

14.
能动的对象性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概念的重要规定,也是马克思说义在理解主客体关系上,不同于旧哲学,特别是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点。一、旧哲学主体对象性的局限性包括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内,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性方面理解主体,忽视了主体的实践本质,对象性仅是人作为自然实体的受动性。在它看来,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践不是在主体一客体的结构中进行,而仅仅是在客体>主体的受动“关系”发生。主体的对象性仅是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而没有从主体的能动性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主体与客体及主体自身作为一种实践关系来理解。因而,“主体…  相似文献   

15.
真理和谬误是人和人类这一认识主体能动地反映认识客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两类不同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也同世界上其他任何矛盾对立双方一样,一方面互相排斥、互相对立,有质的区别;另一方面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有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又对立又统一,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相似文献   

16.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以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前提的.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曾经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同马克思的话作过鲜明的对照.费尔巴哈说:“我们的‘我’只是因为受客体的影响才认识了客体”,这就是说,认识的主体“我”只是由于被动地受客观事物的刺激、影响,才认识了这个事物;他接着又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反驳的话:“我们的‘我’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就主要是指:调控自身的自我激励;制约自身的自我塑造;指导自身的自我超越。作为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认识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人类认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直接统一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认识的过程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永恒演进。  相似文献   

19.
一、治安社会控制的涵义治安社会控制的涵义是,施控主体为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根据预定的治安目标而对受控客体实施的一种能动的作用,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社会治安控制作为一种能动的治安作用,至少应有作用者(施控主体)、被作用者(受控客体)以及将作用由作用者传递供给被作用者的传递者这三种元素。而这三种元素又组成了相对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介质)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一方面,没有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就不可能产生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即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大脑对教师传授的信息的能动反映。学生接受知识不是单纯的消极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又是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