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义利关系是人人都回答的问题义是约束条件,利是目标函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职场和学校的一大不同在于,学校是"求真"的地方,而职场是"求达"的地方。什么是"达"呢?"达"就是效率、效益或利益,也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简言之,就是求利,为组织求利,为个人求利。所以"义利关系"问题是所有身在职场的人都要回答的问题,根据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或她是不是一个真的君子。关于义利关系的争论在中国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了,有人主张"重义轻利",有人主张"义利并举",也有人主张"利字当先"。  相似文献   

2.
郏凤华 《传承》2009,(24):70-71
探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观念和方法的义利结合,在观念上提倡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并强调作为价值追求的"义"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建议实行义利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作为实施手段的"利"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观念和方法的义利结合,在观念上提倡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并强调作为价值追求的"义"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建议行义利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作为实施手段的"利"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祖华 《前沿》2012,(13):97-100
义利关系是伦理学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义利关系在企业中集中体现为道德与资本的关系,探讨义利关系对于道德资本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本文正是从义利关系入手,以义利关系的四种价值取向为路径,对道德资本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资本理论逻辑、"义""利""博弈"的道德资本生成逻辑和赏善罚恶的道德资本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5.
义利问题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义利之辩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各家各派在义利问题上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义利观。其中重义轻利的观点是正统儒家在义利选择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主张。对这一传统义利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摒弃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进而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二程 (程颐、程颢 )和朱熹。其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6.
王泽应 《求索》2014,(11):25-30
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交往与国际关系及其所需要的伦理价值观科学把握和深刻思考的产物,它主张正确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超越狭隘功利论和抽象道义论的局限,将"义"与"利"辩证地结合起来,既坚持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一般原则,又在并重与统一的基础上以义制利、见利思义。正确义利观,就其精神实质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和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科学概括和全面阐述,是中国道德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元和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价值观的全面总结与扬弃,和对人类义利思想合理因素的科学吸收与借鉴。坚持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构新型国际关系伦理与和谐世界伦理都具有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义利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义利关系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系统 ,义包含公益、人道和公平 ,利包含私益、物用、效率。具有三重含义的义与利对应构成公益与私益、人道与物用、公平与效率三重关系。受市场经济伦理二重性的影响 ,义利统一表现为一个由义利共存、义利共溶走向义利共生的递进过程 ,而要实现这种转化 ,还需要相应的内外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即“先义后利”,先公利而后私利,在中国绵延2000余年而不辍,至改革开放以来屡受冲击,以致淡忘,故有社会不谐丛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今天必须重塑传统义利观念的价值地位,方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创造》1999,(2)
丁雪枫在1998年12.月l()日第3版《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当义利之间发生矛盾而又不得不解决时该怎么办’所谓义利并举处理义利矛盾的方法,表面上兼顾双方,实则不可取。从理论上讲,当义利发生矛盾而又必须解决时,如果义利双方都被重视、都被强调。那么无形中人为地增加了矛盾又义方的力量,结果义利间的矛盾不仅不能解决,而且还力。剧了矛盾双方对抗的激烈程度,因此,主张义利并举无非是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话,最终义利间矛盾的解决这不到预期的效果上述关键在于没能摆正义利的位置。义即道德,从它产生之日起,主要是作为制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先秦诸子争论的焦点,在争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孔子的义利对立论、墨家的义利同一论和<易传>中的义利统一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呈现出辩证发展的轨迹.思想的这种辩证发展轨迹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则需要一种历史结构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5条中的"解除条件"和第93条中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它们的含义、范围、作用及其法律后果不同,极易造成混淆."解除条件"是合同效力的附款,它本身不能成为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其成就合同效力自动终止."解除合同的条件",可以是当事人的合同义务,也可以不是,其成就仅导致解除权成立,合同终止另需当事人行使该解除权.  相似文献   

12.
前科报告义务是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人的义务,这一规定往往给前科人,特别是未成年前科人造成广泛且严重的负面影响。2011年颁行的《刑法修正案(八)》有条件地取消了未成年人的这一义务,为在中国最终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奠定了基础。在分析其重大意义的前提下,人们亦应理性地看到其局限性和时代性,以期完善之。  相似文献   

13.
国资委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在"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指导下的国资委肩负重任."管人"是该原则的核心所在,"管资产"、"管事"都是通过"管人"来实现的.但国资委如何行使"管人"职责使其在监管国有资产运营时既到位又不越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国资委"管人"职责定位出发,在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国资委的"管人"职责提出了几点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事法律上的责任不是义务,也不是违反义务后的新义务,而是违反义务的后果,是对权利的救济,是直接的法的强制.责任产生于义务违反之时,是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而不是结果.责任的概念和本质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法律语词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甚至对我国民事基本法的理论和结构都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法律义务冲突的探讨就是为了给法律义务冲突的解决提供可资参考的方法和建议。既有的解决方向只要求在冲突的法律义务中选择一个适宜的法律义务履行,就可能阻却因没有履行另一个法律义务而造成的违法或者应承担的责任。既有的基本解决原则是对冲突的法律义务在价值上排列顺序,履行一个价值高(或相等)的法律义务是舍弃另一个价值低(或相等)的法律义务并免除相应责任的正当理由。不论是既有的解决方向,还是既有的解决原则都存在值得我们反思之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医疗过失的认定见解不一。本文从医务人员的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阐述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问题,注意义务包括预见义务和结果避免义务,注意能力的认定采用的是主客观相统一,以客观标准为主兼顾主观标准。同时,对医疗实践中争议很大的尖端医疗中的医疗过失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都市“剩女”现象日益显著,引发女性婚配困境凸显的社会事实。本文基于“剩女”婚配危机的形成,从结构主义框架中探寻女性目标与手段的内外兼顾,在反思现代性视野中思考客观女性与主观女性的进退兼容,在社会交换范式中注重女性诉求的义利兼备,在社会网络视野中强调女性择偶方式的软硬兼施,在社会流动视阈中注重女性职业复出与婚姻回归的风雨兼程,以求有效的行为路径变更传统性别模式对女性婚配的现代禁锢。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责任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府责任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农民养老的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农民参保激励机制、基础养老金调整约束机制、不同层级间政府财政责任约束机制、政府养老金最低待遇承诺机制和补偿机制度、隐形成本的化解机制缺失等方面,因此,需要构建政府责任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抽逃出资者股权之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司登记设立后,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出资者擅自将资金抽回的,将不再享有股权,尤其是自益权.由于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便不具备股东的权利能力.应从立法上否定抽逃者的股东资格,并赋予其他真正出资者以监督权.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