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青团北京市委于1986年下半年开展了北京市青少年思想建设发展战略调研。该项调研对全市237万青年和7种类型的青少年工作干部采取聚类定比和分层定比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定调查对象并通过全市团的组织系统向他们发放了5种通用型和13种专题型调查问卷,共计20000多份,回收16000多份,其中有效问卷12000多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80%。有效问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到大量统计数据。本文根据其中的部分数据,通过分析北京青年接收、选择、运用信息的情况,探讨青年信息意识的现状、形成规律和发展趋势。所谓“信息”,包括消息、情报、指令、代码以及有一定内容的信号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选择、运用的过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选择、运用信息的意识,就是所谓的“信息意识”。要搞清青年的思想意识,首先需要搞清青年的信息意识,以确定青年思想意识与外部环境诸因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关心经济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更加强调个性自由和自尊。互联网是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青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下,网络虚拟社会中的青年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道德意识方面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道德行为方面的自律能力不足;道德准则难以约束网络言论方面的自由民主权利。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网络本身的多元性、开放性对青年认识产生误导;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等方面比较滞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青年网络道德的影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中青年道德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健全针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导向机制;完善网络立法和网络监督体制;重建公开、参与、积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自 1995年因特网开始普及以 来,因特网技术发展之快、普 及之广和影响之大,令人吃惊。一些科学家认为,“因特网革命”把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和应用引发的信息技术革命推移到一个新阶段。以计算机、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为开端和形成的新产业革命,它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大大超过两百年前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和一百年前以电力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内涵 因特网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发展,因特阿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和延伸,因特阿经济或网络(又称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最近,重庆市社科院、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青年研究学会联合召开了“重庆青年思想动态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党的双百方针的基础上,采取“以文赴会、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的形式进行。与会同志在会前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论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分成六个课题小组,分别就“青年思想政治倾向”、“青年劳动意识”、“青年婚恋意识”和“青年犯罪新趋  相似文献   

5.
改造国民性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 ,那么在他们身上还有“五四”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国民性问题吗 ?本文描述了自我意识、公民意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肯定经济改革开放增进了这些意识的同时 ,又分析了其严重不足之处 ,以实例说明当代青少年仍存在国民性问题。而作为现代社会所必备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增强恰是对国民性的改造。继续推进改革 ,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使青少年成为现代人 ,是新世纪必须完成的课题 ,因而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失业对失业青年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失业影响了失业青年社会交往的数量,使失业青年的社会网络在结构上呈现以“强关系”为主以及社会分割的趋势,而此种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丧文化”阻碍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解析青年“丧文化”表征,应兼容运用“亚文化”和“后亚文化”理论。既要借鉴“亚文化”研究理论的经典方法——剖析“风格”,又要审视“后亚文化”视域下研究范式嬗变形势,创新“新部落”“生活方式”“场景”等研究手段。“丧文化”易导致青年滋生价值虚无主义,引发青年集体焦虑,造成青年社会退缩,污染青年成长环境,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引导路径,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引领,既要解决青年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又要提供青年成长所需的人文关怀;既要激发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又要营造满足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于欢 《理论导刊》2023,(4):102-107
由网络社交衍生而来的“网络巴尔干化”作用于青年信息获取、人际互动与思想交流,影响了青年价值观塑造。“网络巴尔干化”由媒体、技术、个人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易导致青年固有价值观增强、引发异质价值观认同、阻隔主流价值观内化、理性价值观缺失等隐忧。为实现青年主流价值观根植与消解“网络巴尔干化”影响的双向“破壁”,应以现实逻辑为依据,通过构建价值场域的“数字阵地”、整合价值内容的“数字资源”、规范价值表达的“数字民主”、引领价值传播的“数字媒体”等策略进行积极调适。  相似文献   

9.
杨江华  杨思宇 《青年研究》2023,(5):45-55+95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分析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特征及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连接”结构差异,可以将青年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划分为独立型、常规型和丰富型;其中,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中更为明显,丰富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青年中更为明显。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对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的青年相比,丰富型圈群特征的青年在政策参与和表达参与方面更为积极;在维权参与方面,则出现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间的“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发现为理解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万雪飞 《学理论》2010,(1):96-98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模糊的网络文明意识;有悖道德的网络行为;异化的网络双重人格。社会转型时期之于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的产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引发了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的紊乱;其次,转型时期的"规范缺席"助长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生成;最后,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诱发了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问:请谈谈网上安全认证建设的目的。 答:这里所谓的“网”,主要指的是因特网,而不是指专用网。前面所说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都是以因特网为传输媒介的。因特网的特点是充分开放、无主管、无边界、不设防。以这样的特点来达到网络传输的便捷,从而吸纳了全世界无数网民上网。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今年上网的人数将达到 1800万至 2000万人。这个形势是非常好的,显示出因特网这种开放式网络的巨大优越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上网方便快捷了,安全性就会变得差。我们听到过不少利用因特网安全上的弱点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等主要青少年研究刊物上的有关“青少年与媒体”的文章的分析 ,考察我国“青少年与媒体”研究的状况并且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流行语”的初步界定何为“青少年流行语” (或称“青年流行语”),目前还没有(也暂时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的字面理解,“青少年流行语‘大概就是’在青少年中流行的语言”吧。所谓“北京青少年流行语”、“上海青少年流行语”、“广州青少年流行语”、“天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张华 《青年研究》2006,(1):31-37
本文依据山东两次(1999,2003)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当代青年面临的道德困境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针对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的当代青年道德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契合点”和道德教育的选择与提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七月十一日,参加“中法青年友好联欢”的四百三十八名法国青少年到达北京,赵紫阳总理在欢迎招待会的祝酒辞中指出:“青年代表着未来,中法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的希望寄托在你们青年一代身上。” 为了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我国今年已接待了来自日本、亚太地区和法国三批青年友好使者。这次来华的法国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今中国 ,青年一代已成为电脑互联网潮流及其文化的主体。本文以 35岁以下的青年特别是号称“第五代人”的青少年为对象 ,对他们中主要的上网动机、心态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阐述影响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机制因素以及青年上网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香港青年协会、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于1994年10月分别在三个地区进行了以“国家与民族”为主题的“京穗港青年比较研究系列”第三次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对于民族状况、爱国情操、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发展这几个重要方面所持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8.
职业劳动是人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它既是人们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又受到人们意识的指挥和制约。职业劳动意识则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态度、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称(简称为劳动意识)。依据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1986年下半年开展的“北京青少年思想建设发展战略调研”提供的12000多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资料,本文仅就北京青年的劳动意识做一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广西信息化建设座谈会上,为了加快我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动广西信息事业健康发展,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以提高信息意识、普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信息人才等为内容的宣传活动。为了配合好这次宣传活动,我们将分四期内容,即:“因特网——现代营销渠道”、“如何上国特阿漫游”、“如何注册城名地址”、“中小企业局域网典型设计”,分别介绍因特网有关技术,特别是面向广大的企业读者,比较系统地介绍国特网有关知识,唤起我区企业对因特网技术的重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因特同走出国门,走向…  相似文献   

20.
1997年6月,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112位来自广州市各行各业的共青团干部进行了一项关于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以及青少年保护基本知识熟悉程度的调查。被访者年龄均在30岁以下,其中男性67人,占总人数的60%;女性为45人,占40%。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一般认为,作为共青团干部──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社会代表者,对于维护青年权益以及青少年保护的基本知识,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有一定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何呢?一、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青少年法规“两个第一”的了解这里说的青少年法规“两个第一”,指的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