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言  刘和平  舒夏 《党风建设》2000,(12):21-22
众所周知,人才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动力。如果说20世纪的主要争夺对象是资源和市场的话,那么,21世纪争夺的主要对象将是人才。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力量的竞争。而科技力量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的人才资源,谁就掌握着制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造和使用其他资源的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这是时代的鲜明特点。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人才是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他要求各级领导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从而确立了人才工作在新世纪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却处于被动地位,严重的人才流失给国有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辩证地看待和科学地解决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企业间的竞争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国有企业应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开发与运用,文章针对国有企业在人才开发与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引进,甚至演化为争夺。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在国际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知识革命所驱动的现代化社会,是以人才资源为发展依托的知识与信息社会,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实践证明,谁能在人才全球化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它是企业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促进国有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阳 《发展论坛》2002,(3):56-57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21世纪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为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和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核心载体、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和开拓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谁拥有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谁就能掌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一、全球科技人才竞争的态势据预测分析,由于多种原因,21世纪全球将面临着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的危机。美国科学基金会预测,到2006年,美国缺少67.5万科技人员;2005年日本将缺少…  相似文献   

9.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当今和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未来。当我们坚定自信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时,当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时,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工作状况,探寻做好人才工作的方法,创造一切条件,让第一资源真正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9,(9):7-7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国家发展更加需要人才,国际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未来。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人才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研究人才成长途径,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发挥市场和企业在人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改革人才评价、激励等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要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要克服官本位、学术浮躁等不良倾向,稳定一线科研人员,鼓励潜,£研究、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1.
在新技术革命发展的今天,谁拥有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中国教育面向21世纪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关系中,国际间企业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竞争。谁能拥有强有力的企业管理者队伍,谁就能取得主动,就能推动本国经济和企业走在世界前列。因此,配强配好领导班子,带好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经营管理才干,能率领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领导班子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遵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办好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这里,我仅提出四点粗浅的思考和体会。一、全面增强领导…  相似文献   

13.
王阿娴 《发展论坛》2000,(10):62-62
人才是劳动者中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部分,是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极重要的因素。斯大林曾经说过,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人才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人才也有个管理与使用的问题。管理和使用得好,才能更充分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和使用得不好,则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徐仲韬 《学习月刊》2009,(9):42-42,55
建非凡之业,赖非凡之人。在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已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加紧培养和选拔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更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5.
张文 《求贤》2009,(11):36-37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人才的竞争也成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国有企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普遍处于劣势地位.普遍面临着人才流失频繁的窘境。由于国企在人才培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组织成本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6.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国有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是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怎样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多种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发展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并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坚持“以人为本”,多渠道选拔、使用人才(一)建立一套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规章制度。在选拔、使用人才上,历来就有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两种相对立的路线,而且这两条路线一直与社会历史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历史反复证明任人唯贤是兴旺发达的路线,任人唯亲是腐败衰落的路线。但任人唯亲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王楠  孙建国 《共产党人》2012,(19):45-46
当今世界的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主题的经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国有企业纷纷打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口号。然而,国有企业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却处处表现出弱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近几年"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些国有企业的口号,但实际上在公司的各项工作安  相似文献   

20.
胡宗庆 《新长征》2014,(4):56-57
人才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实践证明,谁拥有数量充足的优质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全省实施“三化”战略,加快实现人才强省的关键阶段,必须要不断创优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