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芒市非遗资源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在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州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37项.国家级项目"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6乡5镇1个街道拥有代表性传承人6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人;有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20个(其中传习点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象脚鼓舞5个、傣族剪纸2个,省级非遗项目傣族银器制作技艺2个、傣族传统土陶制作技艺1个、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个;展示点3个,展馆5个).  相似文献   

2.
丁菊英 《前沿》2012,(5):172-173
德昂族是滇西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茶饮习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文化。茶俗文化渗透到德昂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形成特有的社会功能,对德昂族的社会礼仪、伦理道德和社会教育产生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旭 《今日民族》2014,(8):14-15
<正>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龙阳崇拜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德昂族有崇拜"龙"的传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茶的后代,其龙阳崇拜源于中华民族龙文化和德昂族茶文化的融合,是中华民族龙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龙阳的形象已深入到德昂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甚至把龙的形象穿在自己身上,跳龙阳舞、过龙阳节、祭祀龙阳这对始祖。  相似文献   

4.
德昂茶韵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人称“古老的茶农”,至今在一些村寨周围还可以看到已有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德昂人非常自豪地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种的是“金茶”、“银茶”,闪闪发光。的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昂族的金银最多,在集市上他们是最早以茶叶作为商品交换各种食物的民族,在当时茶叶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即“摇钱树”,故而把茶当“金茶,银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茶情有独钟,茶,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供品、赠品、祭品,而且已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饮在中国各民族的礼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前几期我们为大家介绍过白族、德昂族的茶俗,这里再介绍几种少数民族的茶饮方式。藏族酥油茶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活在滇西南边境的德昂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德昂族妇女的传统饰物腰箍,就是德昂族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小花。 德昂族妇女服饰与其民族起源传说密切相关,蕴含着  相似文献   

7.
<正>石濡非,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潜心钻研六堡茶制作技艺,弘扬六堡茶文化,把黑石山茶厂打造成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由于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六堡茶制作技艺,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30日一早,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的茶园雾气缭绕,石濡菲冒着雾气,背着箩筐,忙着采摘茶树的嫩芽。随后,石濡菲将刚采摘的茶叶带回茶厂,为茶客现场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活在滇西南边境的德昂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德昂族妇女的传统饰物腰箍,就是德昂族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小花.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区注重把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重要举措,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使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教育培训,把人才"育出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是广西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从事制茶行业10多年来,她让技艺成为产业,又通过产业支撑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现在她从一名传承人变为授业人,让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  相似文献   

10.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主要分布于云南滇西地区及缅甸境内。德昂族与蒲人的承袭关系,已为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所认定,兹不赘述,但对德昂族的形成,研究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主要从崩龙族称探源;德昂族形成单一民族的历史条件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明末清初德昂族的形成问题,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及诸同道。一、崩龙族称探源德昂族和蒲人的渊源关系,是学术界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蒲人是历史上分布在滇西地区力量较为强大的一个民族群体。由于元、明两代澜沧江以西地区出现了新的局  相似文献   

11.
不爱本民族的人不会是爱国主义者,我是迄今全国只有17000余人的德昂族中的一员,犹如热爱家中的花园一样热爱我的民族的文化。作为德昂族的一员,我十分崇敬其他民族中关注德昂族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干部,老作家陈志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12.
正驶入快车道的改革开放,让大多数地方和民族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云南省一些人口较少、底子单薄的民族来说,发展的步伐并不轻松,为配合“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的实施,本刊今后将陆续刊出记者到这些民族地区采访的实录,从媒体的角度探索一些问题,为他们的发展尽一分力。德昂族是云南省独有民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国内人口17052人(2000年公安户籍统计),国外人口估计25万左右。国内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人口12488人(其中潞西市8682人,瑞丽市1485人,陇川县1072人,梁河县623人),此外,临沧地区(3406人)、保山市(1071人)等也有分布。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德昂族最大的聚居地,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德昂族乡之一,另一个是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军弄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  相似文献   

13.
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是上海、云南两省市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重大决策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启动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以来,特别是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总结暨经验座谈会在德宏成功召开后,  相似文献   

14.
德昂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复杂,是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之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我国德昂族最集中的地区,2007年末共有1.39万人.约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82%.本文探讨文化因素是如何对德昂族扶贫工作产生影响的,并提出开发主体意识是德昂族脱贫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焦丹 《今日民族》2010,(2):18-21
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称较多,总称为“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是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为德昂族主要聚居区。德昂族是古代濮人后裔的一部分,很早就定居于云南境内。南传上座部佛教约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由缅甸传入德宏地区,最初主要在傣族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昂族历史的传承主要是通过神话史诗或传说来完成,这不仅使德昂族的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相互建构成为可能,而且还提供了以德昂族为主位来表述历史的视角。借助于神话传说与历史的相互建构和这种整合的历史观,使德昂族对"金齿国"的历史表述有了合理的空间,并为其提供了支撑。"金齿国"历史的表述,实际上是德昂族建构历史认同的一个支点,德昂族希望通过这样的建构来形成并放大本民族系于华夏坐标上的政治联系与地缘关系,从而建立与西南民族共同的历史认同。  相似文献   

17.
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云南“直过区”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德昂族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能力,给人类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王燕 《今日民族》2012,(8):28-31
德昂族浇花节是来自南传佛教影响的一个盛大节日,是德昂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德昂族的佛事节庆之一,浇花节包含了大量的诵经仪式,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经文,经过德昂族群众的反复吟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德昂族人的血液里,对传统村社的维持和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德昂族是百濮人的后裔。“德昂”是本民族的自称,在德昂语中“昂”是山岩、岩洞的意思;“德”为尊贵,“德昂”即为尊贵的山岩,神圣的山洞。在历史上,德昂族的他称很多,如“蒲蛮”、“波龙”、“崩龙”等,到1986年,根德昂族人家  相似文献   

20.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两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全州国上面积11526平方公单,总人口119.4万人,以傣族、景颇族、阿吕挨、傈僳族、德昂族五种世居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58.9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9.78%。阿昌族和德昂族属人口较少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