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仙人山下的竹楼里,在南捧河畔的课堂上,在镇康县德昂族群众的心坎中闪烁着一束红色的烛光。德昂群众称她是德昂山寨的好“达姆攀”(即好教师),她就是镇康县唯一的德昂族女教师姚凤兰。她是德昂山寨的第一代文化人1966年,德昂族聚居的大寨办起了小学,经教师的耐心动员,11岁的姚凤兰随同另外10多名德昂族儿童从10多里外的哈里下寨来到大寨小学就读。从此德昂山寨有了第一所公办民族小学。30名入学少年成了德昂族第一代文化人。姚凤兰是德昂山寨第一批入学的女学生。1970年,姚凤兰读完小学四年级,因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继续升学,…  相似文献   

2.
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妇女"藤蔑缠腰,红缯布裹髻,出其余垂后为饰"。至今这一习俗在德昂族妇女中仍然是一脉相承。德昂族妇女不同支系装束各有显著特点,即使是同一支系,由于迁徙等原因,其服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发,  相似文献   

3.
1986年9月,学校安排我担任职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全班46个学生,有汉、傣、景颇、德昂等6种民族,全校95%的学生食宿在校,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开学才三周就有两位德昂族同学想退学回家,说是住不惯学校,受同学欺负,学他们讲汉话的腔调,给他们起难听的绰号,并且连老师都不尊重他们,很令他们失望。我听到班委的反映后赶忙将两个德昂族同学找来跟他们谈话,了解情况,他们的话让我非常羞愧,他们说,“国家已接受同意我们民族的意愿要求,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将我们民族的名称统称为德昂族,但我们听到你跟别的老师谈话时还称我们德昂为‘崩龙’”。的…  相似文献   

4.
白墙青瓦的德昂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村主道路两边,墙上的德昂族绘画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个德昂文化主题公园。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三组是个德昂族聚居村寨,它的美名我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去感受一番那里的风土人情。从芒市出发沿着320国道往瑞丽方向行进1个多小时后,终于在路旁看见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寨门,上面写着"允欠德昂寨"。顺着蜿蜒的水泥路前行,越  相似文献   

5.
德昂茶韵     
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人称“古老的茶农”,至今在一些村寨周围还可以看到已有数百年树龄的老茶树。德昂人非常自豪地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种的是“金茶”、“银茶”,闪闪发光。的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德昂族的金银最多,在集市上他们是最早以茶叶作为商品交换各种食物的民族,在当时茶叶是他们的经济支柱,即“摇钱树”,故而把茶当“金茶,银茶”。茶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其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对茶情有独钟,茶,不但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供品、赠品、祭品,而且已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德昂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滇西南的保山、德宏一带,人口1.7万,是古代滇西南的土著居民——濮人的后裔。德昂族有三个支系——花德昂、红德昂和黑德昂。其支系的区分在于妇女筒裙上的花纹,筒裙上的花纹为黑红相间的为花德昂;筒裙上端为黑色,下脚有一块五寸长的红布的为红德昂;筒裙以黑色为主,其间有暗黄色线条的为黑德昂。关于三个支系筒裙的由来,有一段很凄美的传说。古时候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名叫苏畹那喋那和徒弟居木德瓦哈那。居木德瓦哈那继承了法师的衣钵,善飞。一天,在追鹿…  相似文献   

7.
王燕 《今日民族》2014,(7):17-20
<正>这是我第一次在德昂山偶遇中央电视台《民族故事》摄制组。2012年10月中下旬,我在德宏州芒市进行调查,在芒市的访谈进行了四天之后,我开始进入村子。在进村寨的路上,我的向导和翻译赵哥——一位德昂族小伙告诉我,中央电视台刚来到德昂山,准备拍德昂族的一些民间故事。据了解,《民族故事》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影视制作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8.
魏国彬 《思想战线》2012,38(3):133-134
藤篾腰箍被往往被视为最具有德昂族特色的民族服饰,更被看做是德昂民族女人形象的标志。作为德昂族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藤篾腰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以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德昂族村寨为田野点,借助艺术生态学理论,力图从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着手,  相似文献   

9.
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云南“直过区”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德昂族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能力,给人类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江严  李一 《今日民族》2004,(12):40-41
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丝”、“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人们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  相似文献   

11.
2000年至2002年,笔者作为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研”项目负责人之一,在云南省德昂族社区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其中关于德昂族婚恋习俗的变迁,比较富有情趣,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德昂族的传统婚恋习俗,说起来极富浪漫色彩。德昂族未婚青年恋爱自由,过去,小姑娘和小伙子在15、16岁以后就可以加入青年组织,集体或单独地进行“串姑娘”活动。“串姑娘”就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串门,在谈话或对歌过程中建立恋爱关系。集体串姑娘是男女青年的集体交友活动,通常在节日或婚礼时举行,一般是在青年头头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2.
管国芳 《今日民族》2005,(11):41-43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民族、边境、贫困、山区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包括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5个世居民族在内的30多个民族,2004年末全州总人口105.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6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1%,德昂族和阿昌族属人口较少民族。全州边境线长达503.8公里,有2个国家级口岸和2个省级口岸与缅甸相连。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82.9%,山区是德宏州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长期以来,德宏州的5个世居少数民族与境外的同一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友好往来。这些基本情况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  相似文献   

13.
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丝”、“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人们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有关专家曾考证,称为“葫芦箫”,但不普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经专业人才的推介,“葫芦丝”的名称约定俗成,得到广泛认可。居住在勐养、芒东河西、遮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失。在汉民族中.关于茶,自古就有文人雅士托以情怀意绪,并赋予超然之气。其实,回到茶本身.茶所联系着的人群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绝不仅仅是一个“雅”字所能包含,它或许会更生动,更深厚,更广阔。就像德昂族,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是他们的“命脉”联系着德昂人的精神信仰和这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离开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单纯以文人“茶道”来看中国的茶文化,未免简单迂腐。清新、生动而丰富的少数民族茶饮内涵,也能不同于城市商业推动的“茶馆文化”,让我们来细加品味。  相似文献   

15.
焦丹 《今日民族》2010,(2):18-21
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称较多,总称为“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是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为德昂族主要聚居区。德昂族是古代濮人后裔的一部分,很早就定居于云南境内。南传上座部佛教约于公元十一世纪中叶由缅甸传入德宏地区,最初主要在傣族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16.
王燕 《今日民族》2012,(8):28-31
德昂族浇花节是来自南传佛教影响的一个盛大节日,是德昂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德昂族的佛事节庆之一,浇花节包含了大量的诵经仪式,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经文,经过德昂族群众的反复吟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德昂族人的血液里,对传统村社的维持和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走进德昂人家我来到的这座山名叫三台山,它是全中国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离熙熙攘攘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城芒市也不过三十余公里。闻名中外的滇缅公路从它的心脏部位穿膛而过,但是你只要一离开公路主干道,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层峦叠峰,云蒸雾绕,葱葱郁郁之中夹杂着诸多莽荒,生气勃勃之中透露着阵阵萧肃……大山里,德昂族人家房前屋后或疏或密地被一根根藤子缠绕着,一条条黄褐色的丝瓜悬在半空,我忍不住顺手摘下一只,剥开那层薄薄脆脆的皮儿,下意识地抚弄着天工巧手编织就的丝瓜瓤。我身旁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内民族史专家皆认定“茫蛮”为傣族先民。论者多到过傣族地区,或在那里长期工作生活过,或到那里进行过短期社会历史调查。著文除征引文献记载外,也结合傣族社会历史实际,看起来振振有词,很有些根据,颇有些道理。然近年有人根据亲身实地调查材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茫蛮”为佤、布朗和德昂等族先民。说者亦引经据典,也多结合佤、布朗和德昂族社会历史实际。于是,我国民族史学界遂出现了“茫蛮”名实之争。本文拟对这两种说法作初步的归纳和辨识,以推动和促进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爱本民族的人不会是爱国主义者,我是迄今全国只有17000余人的德昂族中的一员,犹如热爱家中的花园一样热爱我的民族的文化。作为德昂族的一员,我十分崇敬其他民族中关注德昂族的学者专家和领导干部,老作家陈志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活在滇西南边境的德昂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德昂族妇女的传统饰物腰箍,就是德昂族民族文化园中的一朵小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