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会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但改变了公众的社会生活,而且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环境,在给公众社会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网络推手”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秩序,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社会,并以前所未有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网络的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带来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当今社会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网络虚拟社会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能对现实社会的稳定造成妨害和冲击。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从偏重现实社会管理转变到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并重,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明确行业社会责任,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生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存世界——网络虚拟空间,同时催生了一种新型资产——网络虚拟财产。它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既有的法律规制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现阶段,我国尚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予以界定,"虚拟财产"法律规制属于真空地段。本文拟通过对侵犯虚拟财产个案论证分析,探析我国抢劫虚拟财产刑事责任认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3,(1):126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深刻变革期,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事务中,互联网在社会政治建设中所发挥的平台作用凸显,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考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生活相互交叉、相互影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的发展及其普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网络化给生活各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另一方面虚拟的网络也成为了犯罪分子作案平台和手段。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色诱被害人、并与其约见后带领被害人到托店进行高额消费来诈骗钱财的犯罪行为。当前,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呈"井喷"式发案状态。本文,对网络"酒托女"诈骗犯罪的组织结构,发案规律特点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侦破此类案件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我国舆论的主战场,良好的网络舆论能够实现舆论功能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与进步,网络舆论危机却给社会带来挑战。从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网络舆论生态系统能够带来便捷信息的流通,以促进话语的多元性,帮助缩小知识鸿沟;实现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反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网络舆论危机,对公众科学素养、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政策法律等方方面面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多维度的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渗透于现实社会中,其"隐匿性""超时空性""多样性"等特征给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推动网络虚拟社会立法,重塑网络虚拟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等举措,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网络虚拟社会的迅速发展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虚拟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复杂性等特征。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管理理念过于保守、管理立法还欠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技术严重滞后、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等问题。完善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理念,为完善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加强管理立法,为完善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改进体制机制,为完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管理技术,为完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改进管理方式,构建静态、动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大踏步的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也极大的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网络空间的自由、虚拟、开放等特性,它在给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行为失范、网络文化价值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网络空间中,"他律"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外在监督制约机制很难建立。强调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推崇儒家传统文化的"慎独"、"仁爱"境界,对于网络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警"作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已经践行近十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公安队伍中也出现了诸多与"以德治警"相背离的现象。文章从"以德治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两方面,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以德治警"的实质和内涵,阐述了"以德治警"对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调查课题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从社会理想,公德,德性,个体价值、理想与信仰四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人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深藏着社会理想与个人信仰的追求,在转型期传统思维与现代生活矛盾交错,传统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依然是主要的国民道德特征,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永恒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Cyber bullying has become more pervasive as a result of advances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email, text messaging, chat rooms, and social media sites. Despite the growth in research on correlates associated with engagement in cyber bullying, few studies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to explain engagement in cyber bullying. This study applies data from the 2009/2010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HBSC) study to examine whether individual and soc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strain theory explain why children engage in cyber bully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gagement in cyber bullying.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who experienced strain engage in cyber bully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in traditional bullying and engagement in cyber bullying.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行时代",草根阶层在对涉警负面事件表达态度和倾向时,往往自发地啸聚于网络街头,掀起舆论狂潮。受网络技术和公众道德水平的限制和制约,网络草根啸聚游走在"民意表达"与"民意裹胁"之间,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压力的释放和缓解,有助于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与平衡;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刺激因素,极易诱发现实社会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安状况实质是社会关系的外在反映;犯罪与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近十年来,安徽省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数量总体上有所上升,但基本可控,这是伴随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应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大管理经费投入,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充分整合民力资源,逐步完善社会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Thomas Heberer 《当代中国》2009,18(61):491-515
Frequently, civil society is identified with an increase of associational life. Yet,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e emerging of citizens and citizenship is a vital precondition for developing a civil society. Here I will focus on a concept of citizenship grounded in a local context. Accordingly, it focuses on both the public discourse on citizenship and the institutional effects with regard to citizenship generat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ipation. The author's hypothesis is that by virtue of newly established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in urban areas, a gradual transition from ‘masses’ to citizens seems to manifest itself.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will be examined in four central fields: (a)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grassroots elections; (b) self-administration (autonomy) and the attitudes of residents thereto; (c)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d) value engineering by the party state. As the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a civil society in China are widely lacking, the party-state conceives its role in initiating them. It is precise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op-down establishing of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nd grassroots elections, mobilized participation and volunteers, which gives evidence of the party-state's intention to generate structures of an (illiberal and controlled) civil society. Citizen statu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achieved in China; yet the state-led activation in urban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shows that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has decided to chart this course. Finally the article classifies the concept of neighborhood communities as a model of ‘authoritarian communitarianism’.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是现代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新闻要真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让"无处不在的眼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敏锐,必须科学认识舆论监督的意义,加快新闻立法进程,健全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舆论监督网络,强化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升和形象塑造等,进而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林业项目差别财政扶持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是一个具有典型外部经济的行业,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林业是一个需要重点发展的行业。而林业建设与公共财政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政府需要对林业给予大力支持。林业项目需要补偿的是其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量界定林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林业项目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指标,实施公平的差别扶持制度。而差别补贴、差别税率、差别信贷和贴息政策、绿色证书制度的设计都是建立林业财政差别扶持制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希腊时代各种冲突的德性观念中,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始终据于中心地位。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被摒弃,德性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现代德性论。而麦金太尔的德性论亦是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复归和充实。本文旨在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和麦金太尔的德性理论的分析,厘定德性的概念,对西方德性伦理进行有益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