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马星 《理论月刊》2007,(5):65-67
道家思想为中国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客观上也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代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危机,人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对传统伦理提出了挑战。道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马星 《理论月刊》2007,(4):64-66
道家思想为中国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客观也对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代科技发展引发一系列危机,人类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和对立,这对传统伦理思想提出了挑战.道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映楠 《理论月刊》2009,(5):117-120
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奴役关系的原因在于工具理性对世界的异化控制.人与自然奴役状态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发展的不成熟.人与自然奴役关系的解决在于尊重自然,个体与自然、社会及他人建立一种和谐的"星丛"关系,超越工具理性的控制,追求真正属于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性生活等.  相似文献   

4.
武涛 《前沿》2010,(7):53-55
在当代社会,人类社会发生的危机,即发展危机和人的危机,其重要原因都在于,物的依赖性和人的独立性矛盾的畸形发展和矛盾支点自我的严重迷失。而个体和共同体关系步入歧途的解构,使得危机的避免丧失了最后的屏障。解决这一危机,其初步的解困之策在于,自觉共同体对于个体的自觉整合。  相似文献   

5.
唯发展主义的思想迷误与逻辑悖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光君 《前沿》2010,(19):147-154
无论是"控制自然"的思想还是发达国家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未能卓有成效地避免或者化解生态环境危机,我们的时代已然面临严重的发展难题和发展危机,甚至可能演变成生存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豁出生存求发展"的残酷竞争、恶性循环和病态逻辑之中。对唯发展主义在思想上的迷误和逻辑上的悖谬进行理性地揭露和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然思想和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西方自然思想的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摆脱自然的束缚,求得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更大的自由。但是到了近代,工业文明的长足发展使得不可逆的自然退化发生,环境危机开始向人类亮出黄牌。进入本世纪以来,一些先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道德领域,对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对环境危机的解决进行道德思考,这便产生了现代意义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初步形成了异化消费思想。莱斯、阿格尔以及高兹继承和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正式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虽然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性,但是它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造成了现实社会中人们自身主体性的危机,这种困境实质上反映了人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实践方式和文化的危机。对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危机进行反思与批判,目的在于寻求走出危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出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学说可以给我们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对于重构在网络社会中的人的主体性来说,必然也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归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集中阐述,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掠夺与剥削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危机,并且阐明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的资本逻辑。因此,要解决新陈代谢断裂,必须打破资本逻辑,实现自然—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控制理论是庞德社会学法学思想的核心思想。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背景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庞德社会控制理论的法治思想对我国依法治国的借鉴意义在于:国家应控制人的自我扩张本能和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国家应认识到法律对社会控制的局限性、加强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有着精神需要。当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出现精神危机。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正经历着精神失落的苦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重点在于积极引导人的精神需要,重视人的主体性、自然性及自由性,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使受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的素质不断提升,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从而化解人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卢梭同时提出了自然宗教和公民宗教,自然宗教主张信仰自由且具有内在性,公民宗教主张信仰应由政权决定且具有政治性,上述表面矛盾的思想实际上有着内在一致性.其一致性在于:卢梭站在启蒙的立场上,确认了信仰自由的原则,也意识到启蒙以来的政治与信仰两方面的危机,公民宗教就是上述危机的解决方案.通过公民宗教,卢梭既建立了对现代政治认同感与政治合法性,也构造了现代社会中世俗化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从人出发,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本的失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两大观念嬗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必须从物化领域向人文领域拓展;二是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沟通方式来解读,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5.
张啸 《求索》2012,(6):190-192
18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驱动力,西方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们为摆脱教会统治,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而兴起的思想运动。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把科学和理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位,理性的地位以至于超过了人性,并以此形成了一系列近代理念:诸如人的主体性、机械化的自然观、自然被人驾御等。因为片面地追求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功利思想,理性的正面意义已经从唤起人类智慧背离为异化人文主义的思想。批判理性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批判和否定的功能,重视人和人的存在,关心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作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原则从宗教束缚中解放了人性,确立了人的价值。但过度的理性反思反而变成了对人性的新的束缚。工具理性的思想将对自然的控制转移为人对人的束缚,压抑着本该得到解放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或许是百年一遇的次贷危机,现有的危机理论正在经历着危机本身的无情拷问。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危机根源的逻辑,这个逻辑包括以下要点: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群众的购买力不足;群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是指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被控制后,政府及其管理者致力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危机善后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环境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何克服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共同难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关于人如何看待人自身、自然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丰富且深刻,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桥梁、环境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思想是其中的精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国内外的环境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宇森 《前进》2005,(9):53-5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中感性思维的朦胧性日益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因素所改造;同时,人本主义与系统思维的发展使西方的行政管理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行政管理思想在一些方面日益表现出融合趋势。然而,现代中国绝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应吸取其合理思想,并注入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充分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一、遵循“天、地、人”和谐的自然法则道家无为思想作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的参考之一,主张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到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是人对自然控制的无反思状态造成的。而人与人的“我与它”式的功利性关系在文化深层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它们都根植于“现代性断裂”的文化危机。只有在现代与传统互镜的基础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信念,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共同体,才能够缓解生态危机给人类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