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案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并无异议,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关于劳动者主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是否已过仲裁时效,即本案所涉及的仲裁时效应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  相似文献   

2.
霍邱县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判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告赔偿被告刘某等人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合计5550元。原告荣泰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于2000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聘用被告刘某等8人,从事协助市场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双方签有劳动协议,期限为半年到10个月不等。合同到期后,约定双方另行续签劳动协议。2003年4月1日和7月1日,原告又分别与8被告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均至2004年1月30日终止。合同到期后,8被告没有重新续签劳动合同,又继续在原工作岗位上班,原告仍按原合同给付8被告工资至2004年4月。后原告由于…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享有二倍工资请求权,其适用条件包括:双方已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但是在实践中对该请求权的适用条件却存在诸多分歧。通过对相关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比较,在即将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对相关争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有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不统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吴克孟 《法庭内外》2014,(12):31-32
劳动合同陷阱案例: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11月16日,劳动者小朱在某房地产中介公司担任业务员。期间,单位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小朱后辞职并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单位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经济补偿金、补缴社会保险费等。单位则否认与小朱存在劳动关系,称小朱从未为其单位提供过劳动。  相似文献   

5.
《法庭内外》2011,(6):58-58
法官:我从2010年起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我曾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多次加班,但公司没有支付过加班工资。两个月前,因公司无故突然将我辞退,我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近日开庭仲裁时,因我觉得仲裁员偏向公司,便愤然离去,转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却不予受理。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田古  王伟 《法庭内外》2013,(1):61-61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被告王某于2011年9月2日入职原告A公司,并与A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工作期间A公司未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至2012年4月,王某以A公司未办理社会保险为由离职并申请仲裁,仲裁委裁决A公司给付王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400元。现A公司认为王某属因个人原因辞职,不服裁决诉至法院,要求判令不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400元。  相似文献   

7.
谢靖华 《法律适用》2012,(12):37-40
一、研究案例与问题引入[案例1]2009年5月5日,原告某地产公司与被告曾某签订商铺租赁合同,约定原告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承租权,双方应在租约期满前一个月另行签订续租协议。2010年8月13日,被告致函原告称租赁合同期满后,因其对该  相似文献   

8.
韩涛 《法制与经济》2010,(15):24-25
原告乐某诉称:2002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原告在被告管弹的某公寓工作,任职岗位为车管员。2008年9月24日,被告口头将原告辞退。原告在被告处工作近6年,被告应依据原告上作的时间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原告工作期间,被告朱与原告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明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可现实中,一些劳动者索要双倍工资的诉求却往往被法院驳回,这是为什么?单位并未拒签。无需赔付双倍工资【案例】2013年1月3日,一家公司在招聘20名员工时,杨茹怡属于其中之一。随后,公司曾数次通知大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另外19名员工都已经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杨茹怡却既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未明确表示拒签。一个月后,因公司书面通知将杨茹怡解聘,杨茹怡即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由于遭到公司拒绝。杨茹怡遂提起了诉讼。不料,法院却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0.
李勇 《四川审判》2002,(2):21-22
1982年6月,农民蒋某(男,生于1942年10月)开始在某县农业银行当临时工,从事炊事工作。1986年12月8日,蒋某与农业银行签订了《临时工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1986年11月1日至1988年11月1日止,同时约定了工资和福利待遇。该份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书面合同,蒋某仍继续当炊事员,领取工资。1994年1月1日,双方第二次签订了《临时工合同》,合同时间从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月1日,合同期满后,双方仍未续订劳动合同,但继续保持着劳动关系。1996年1月1日。双方第三次签订了为期1年的《临时工合同》,期满后双方没有续订劳动合同,仍继续保持了劳动关系。1998年该县农业银行实行下岗分流。8月26日,农业银行通知蒋某从9月1日起不得再上班,并停发工资,蒋某对此不服,引发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原告未满16周岁,以伪造的成人身份证进人被告单位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原告发生工伤事故。医疗终结后,劳动行政部门以为原告是成年人,作出工伤认定评定原告十级伤残。原告诉请由被告按照非法使用童工标准进行赔偿。被告辩称原告使用欺诈手段通过入职,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遵循的  相似文献   

12.
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的上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中国检察官》2012,(14):24-26
本文案例启示:现行法律并未规定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支付的上限,这就需要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对法律作出解释,此种解释既需要把握法律原则,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辨法析理,又需要均衡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和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以期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一、基本案情介绍张某于1996年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双方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签订了两  相似文献   

13.
【裁判要旨】具备劳动合同基本条款、能够确立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入职审批表可以视为劳动合同;对负责劳动合同管理的员工诉请的未订立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纠纷,法院应该较一般岗位从严审查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裁判摘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关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规定.是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惩戒。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之间签署的其他有效书面文件的内容已经具备了劳动合同的各项要件.明确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和权利义务.具有了书面劳动合同的性质,则该文件应视为双方的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劳动者提出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要求二倍工资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中的不作为欺诈及其法律适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关系是一种重要的长期的法律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资纠纷也日益增多,劳动合同欺诈现象不断增多,因此分析劳动合同中存在的欺诈很有必要、本文将对订立劳动合同中的不作为欺诈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案例之构造 被告甲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月,被告的法人代表丙以该公司名义与原告乙签订一项劳动合同,合同于2000年7月生效。订立合同时,丙未将公司严重的经营窘境告之于乙.原告乙虽然开始了他的工作,但未获得报酬。2000年10月,丙告诉乙,公司因经营困难而不能支付其劳动报酬。现原告乙要求被告甲赔…  相似文献   

16.
案情原告:宜昌市新维潮线带有限公司被告:黄少华,男,29岁。被告:陈亚东,男,30岁。被告:张洁,女,35岁。被告:郑兴芬,女,41岁。被告:淡春芹,女,27岁。黄少华等五名被告均系宜昌市新维潮线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维潮公司)前身系宜昌市线带实业公司职工,并分别与该公司签订了期限为一至三年的劳动合同。1998年3月20日,原宜昌市线带实业公司被个人陈仁义买断组建为宜昌市新维潮公司,原线带公司被注销。新维潮公司成立后,鉴于五被告与原线带公司的劳动合同分别于1997年6月、1998年3月和1998年6月到期,遂于1998年6月22日与…  相似文献   

17.
张朦 《法庭内外》2013,(10):39-40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可以讨要双倍工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讨要到双倍工资并非易事。非全日制工起诉维权双倍工资拿不到小丽于2010年9月起在北京市某中学担任代课老师,每天上课不超过4个小时,课酬每小时6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小丽只需保证按时到岗,不需坐班。2011年6月,小丽离职,并在同年7月份向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该校支付双倍工资,仲裁委最终驳回了小丽的仲裁请求。小丽随后将该中学起诉至北京市密云县法院。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8日,原告广汉市万达城市信用社与被告广汉市拓新有限公司签订抵押借款合同一份,约定原告向被告提供流动资金400万元,借款期限从1999年4月16日至1999年5月30日止,利息为月利率6.12‰,被告以其所有的广汉市丝厂内的土地使用权、房产等评估价值为600万元的财产设定抵押,但双方未办理抵押登记。双方还约定原告有权了解被告广汉市拓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新公司)的经营情况,如被告拓新公司不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原告有权停止发放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本息。借款合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除整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一系列原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以外,还增加了若干新保护措施,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该规定原意在于基于我国市场信用程度不高的情形下,通过增加用人单位的义务达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也正是由于双倍工资规定上的一些缺陷,使得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效果也偏离了原对于双倍工资的立法本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6日下午,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张娜拉肖像权纠纷案。原告北京娜拉文化传播公司诉称,2009年4月23日,原告与被告漯河联泰食品公司共同签订了艺人广告合作协议书,约定被告聘请原告的签约艺人张娜拉担任被告膨化、糕点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期限为2009年8月1日至201 1年7月31日。2010年3月29日,双方签订补充协议,将原协议履行期限延长5个月免费使用。2011年11月,原告发现被告在其多款面包产品包装上大量使用张娜拉的肖像。并且,在双方约定的免费试用期结束后,被告仍然继续违约使用张娜拉的肖像。故请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150万元违约金,被告立即停止违约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