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浅谈农村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着贫困家庭学生、女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他们急需政府的救助。建议政府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健全政策法规,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同时重视弱势学生的心理救助,外部救助与自我救助相结合,帮助他们走出弱势困境。  相似文献   

2.
刘华  雷敏 《中国人大》2011,(5):27-27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儿童的命运就是民族的命运。然而,儿童群体又是绝对弱势的群体,毫无自我保护能力。”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我国应成立专职的儿童保护机构,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所有儿童在性侵犯面前都是弱势群体,残障儿童是这一弱势中的弱势.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性别、民族、种族、社会阶层及文化背景,所有的残障儿童都有可能被性侵犯.大多数受害者是被他们认识的人所伤害的.造成残障儿童易被伤害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儿童的力量很小 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正是这些强壮且具有相关知识的人面对不具备相应知识和防御能力的残障儿童,进行欺骗,达到自己的性享乐目的.当没有接受过个人安全及性教育时,儿童就更为弱势了.  相似文献   

4.
文文 《中国残疾人》2011,(11):14-14
台湾投资管理公司英仕曼10月22日举办“投资慈善高尔夫球日”活动,进行公益筹款,活动筹得美金一万元,捐予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作为听语早期疗育经费,帮助弱势听损儿学习“听”与“说”,希望为台湾听损儿童的未来发展尽一份心。  相似文献   

5.
王秋香 《理论月刊》2007,(1):167-169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动力因素中的家庭及学校处于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则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弱势儿童的社会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社会政策在弱势儿童保护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称为社会工作行政。从社会工作行政的构成要件视角反观我国的弱势儿童保护政策,发现我国弱势儿童保护政策执行中存在提供服务性社会福利资源较少、欠缺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社工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影响了我国弱势儿童的保护工作。因此,在完善我国弱势儿童社会保护政策时,应该从提供合适的社会福利资源、发展非营利组织、继续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方面人手,积极构建弱势儿童社会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2,(10):80-81
科学家发现,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和大自然有足够多的接触,就像需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一样。一个和大自然缺少接触的孩子,甚至会有“大自然缺失症”——“大地母亲”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大自然缺失症”,这也许是很多令人担忧的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这一代孩子已经离大自然太远,这种远离自然的结果是更多的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当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肢体的以及心理的感官都会受到限制。美国西雅图儿童医院及地区医疗中心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每天多看1小时的电视,在他们7岁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会增加10%。  相似文献   

8.
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和儿童权利保护工作是儿童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将“儿童与福利”作为儿童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进由弱势儿童群体的补缺型福利体系向更多儿童群体的普惠型福利体系转变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己丑金牛踏雪去,庚寅瑞虎迎春来。2月13日,是中华民族喜迎新春佳节的除夕夜。关东大地,爆竹声声,喜气洋洋,辽宁张开双臂,欢迎远道而来参加“岁末送爱心,扶助台湾弱势儿童辽宁圆梦之旅”的40名台湾青少年“回家过大年”!  相似文献   

10.
折翅的天使     
徐娜 《中国减灾》2010,(6):F0003-F0003
在1月12日的海地地震发生后,有这么一群弱势人群最牵动人心、有这么一个个身影最惹人怜爱,他们就是海地地震中的儿童。他们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沦为孤儿,有的重伤难治,那一双双直视镜潮的眸子中,无不闪烁着无助的神情。虽然震后医护工作日益完善,领养程序亦在进行,但谁都知道,这场突如其来摧毁家园的大地震,将会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中烙下难以磨灭的疤痕。  相似文献   

11.
一、健全组织,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河北省邯郸市在乡(镇)、村、学校三级分别组建了由一名党委(支部)负责人牵头,村学校、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具体参与实施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阳光课堂”工作的领导。每月初定期在“阳光课堂”召开一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沟通每名“留守儿童”的情况,按照“分类施教”的原则,制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案。引导监护人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杜绝溺爱和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尽力弥补他们生活和学习管理上的缺失,不仅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注重他们良好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大月刊》2011,(5):45-45
近年来,“弱势心态”有蔓延之势。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成为“弱势群体”,但是,物价的上涨可以让人感觉“弱势”,动辄几百万的房价使人倍感弱势,现代化、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可以让人们时刻担心被社会甩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为框架,通过对43篇学术论文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弱势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遭遇到城市社会难以改变的偏见和歧视;二是受到经济排斥,就业状态堪忧;三是面临社会排斥,合法权益受 侵害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受到文化排斥,处于城市社会的文化边缘,经历着较大的文化冲突。而这一群体中的女性和儿童所面临的危机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相比则更为突出,因而可称为“双重弱势群体”。面对弱势和无助,青年农民工改变弱势地位的方式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内部依赖,即由弱势性所带来的团体意识与组织体系,第二种则是较为极端的方式即犯罪。  相似文献   

14.
一、品格弱势。这些学生也许不太讨人喜欢,他们早已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性。自控能力较差,屡有违纪行为;他们在师生中的“口碑”不好,对学校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用故意“顶撞”老师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已失去信心,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已“管不住”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许多教师也对他们失去“耐心”,对他们提出最低要求,只要“不影响他人就可以”。这些学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貌似“潇洒”、“无所谓”的背后隐藏着孤独、自卑和无奈,他们是班级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那么,他们是不是真的像“瘟…  相似文献   

15.
蚁族,打工妹,罪犯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是“80后”“90后”“00后”的青年、少年和儿童,也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关注他们,就是在关注中国最低的幸福指数,也是在关注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城乡都有一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无论在生活方式与职业的选择上,还是在享有社会权利与资源的运用上,都远远落后于其它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和心理相当复杂,带有明显的消极和负面色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离开故土涌向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于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城市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成长的状况如何?怎样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本文结合南宁市的实际,试着从以上两个方19.29%。  相似文献   

18.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8,(24):43-43
“我一个人笑,一个人哭,一个人玩耍,一个人享受孤独……”这是一个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到的话。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工作,用勤奋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但他们却留在家里,与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其中一人,又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这些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少之又少。亲情、关爱,是留守儿童最渴望的美好情感。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有一群人把爱心带给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爱心父母”的帮助下,感受广西50年来发展的新景象,感受到社会大众对他们的关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9,(6):59-59
世界卫生组织6月15日发布的首份《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46%为“弱势道路使用者”。即行人、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人。世卫组织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各国在如何保护汽车驾驶者和乘坐者的安全方面取得进展.但“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世卫组织呼吁对“弱势道路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6,(6):24-27
3.7亿人,这是目前中国儿童的数量,比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全国的人口还要多,约占世界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生存安全备受关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一则“四成儿童服装不合格”的消息不合时宜地被披露。然而,服装问题不过是诸多儿童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不洁食品、问题玩具、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一个个隐患和陷阱随时等待着孩子们掉进去。他们已经逐渐被诸多的安全“杀手”包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