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遏制刑讯逼供的程序保障(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程序上的保障。由于我国刑事诉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程序设计的缺失和不当,致使刑讯逼供成为我国法治现代化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我们应立足本国现实,回顾历史,借鉴国外的经验,构建遏制刑讯逼供的程序保障机制,从而达到剔除刑讯逼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的刑讯逼供行为一直为我国法学界所诟病,是实现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的最大障碍,并且刑讯逼供行为也经常被敌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西方国家当作攻击我国人权保障状况的炒作点。刑讯逼供既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不是只有在我国才存在的独特现象,世界各国概莫能外。本文选取刑讯逼供的域外考察角度主要是突出国外相关国家应对刑讯逼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期对我国解决刑讯逼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在20世纪初指出:“刑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不备,即良民亦罹其害。”人类社会虽几经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司法制度的革命,但刑讯逼供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有效打击犯罪,注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预防、减少乃至杜绝刑讯逼供,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刑讯逼供的危害;二、刑讯逼供的成因;三、遏制刑讯逼供的措施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罪是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疾,它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也严重损害了政法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而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从我国关于刑讯逼供的立法沿革来看,已经逐步走向科学化。但对比国外的立法例,分析中外关于刑讯逼供的立法差异,可以发现我国关于刑讯逼的立法在人权保障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根本上遏止刑讯逼供,有赖于决策层、立法、司法界及理论界直至广大国民树立反刑讯逼供、反酷刑的人权保障理念和保护人身权利的价值永远高于查明案件事实的价值观。决不能将刑讯逼供的目的、动机的“善良”作为为刑讯逼供辩护的理由,也不能使其成为刑讯逼供与相关犯罪法定刑存在不适当差距的“合理”依据。我国刑讯逼供罪的法定刑应当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刑讯逼供案件不断发生,折射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许多不足。确立尊重人的生命、崇尚人的自由、以权利保障为核心的刑事诉讼程序,是解决刑讯逼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看守所未决犯的权利实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刑讯逼供、体罚等现象屡禁不止;超期羁押问题有普遍化、严重化趋势;看守所亚文化——“牢头狱霸”现象普遍存在等。对此,应通过实行羁押与逮捕分离,加强看守所自身建设,以及明确侦查阶段律师介入制度等方法,保障看守所未决犯合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一种执法犯法的职务犯罪,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又是执法者对法律的公然践踏,严重影响了法的公信力和人权保障的初衷.因此,认知刑讯逼供、了解刑讯逼供的危害;明晰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有效地禁止刑讯逼供,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安执法更加规范,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必须给予充分的保障。本文就刑讯逼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刑讯逼供禁而不绝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是屡禁不止的问题,危害很大.刑讯逼供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即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专制、集权和把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证据导致刑讯逼供的泛滥;而在当今法制社会,由于警察权力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监督,加上警察工作压力的增大,刑讯逼供就难以杜绝.特别是公民自我权利意识差,公民权利保护机制不健全是现代刑讯逼供的重要原因.在废止刑讯逼供方面,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论、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使刑讯逼供失去了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美国的“米兰达”规则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借鉴“米兰达”规则,依法制定我国的证据收集规则,将有可能从制度上防止或杜绝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1.
赵作海案的发生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刑讯逼供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上.刑讯逼供是我国法律所严令禁止但却带有普遍性的违法行为,司法实践中该行为的频繁发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安执法更加规范,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必须给予充分的保障.鉴于此,探讨公安机关刑讯逼供的成因和遏制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是错案发生原因之一。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有多方面原因,思想原因有受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较之查出案件真相而言刑讯逼供无足轻重;制度原因主要有我国未在事实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不完善,侦押分立制度的缺失等;实践方面原因有司法投入不足,侦查技术水平低下,对刑讯逼供处罚不力等。我们要消除刑讯逼供产生的思想根源,确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价值观,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以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双层含义,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作为程序性违法的刑讯逼供之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中,当辩护方以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为由进行抗辩时。针对刑讯逼供是否真的曾经发生.究竟应当如何分配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如何设定控辩双方的证明标准?本文认为,应采取动态化的证明责任之分配和相对化的证明标准之设定。  相似文献   

14.
获得权利告知的权利是被追诉者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共同构成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的理念。本文从遏制刑讯逼供的角度,分别就该项权利的含义和内容、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意义及我国立法在该项权利保障方面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侦查阶段的刑讯逼供行为严重践踏了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而侦查讯问制度设计上的失衡和缺位是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绝的现实原因,应从建立侦押分离制度、赋予律师在场权、实施同步录音、录像措施等三个方面重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以期达到遏制刑讯逼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刑讯逼供的三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是我国刑事司法中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本文全面分析了刑讯逼供的思想、价值、制度及实践根源 ,深入探讨了刑讯逼供对刑事诉讼安全、自由和效率 (效益 )三项价值及现行司法制度威信的损害 ,最后系统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理论和实践对策。这对于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上全面预防和消除刑讯逼供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讯逼供是办案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侦察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刑讯逼供的主要成因及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口供在我国传统刑事诉讼到目前刑事诉讼法中证据地位的转变为基点分析,起源于西方的律师在场权制度所保护的法益:防止在侦查过程中过度的依赖口供,遏制刑讯逼供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不仅如此,我国现阶段还尚不具备设置律师在场权的基本法制环境,若急于设置将冲击口供普通证据地位。故主张目前我国不需要赋予律师在场权。  相似文献   

19.
论刑讯逼供:对根源,危害与对策的三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我国刑事司法中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本文全面分析了刑讯逼供的思想、价值、制度及实践根源 ,深入探讨了刑讯逼供对刑事诉讼安全、自由和效率(效益)三项价值及现行司法制度威信的损害 ,最后系统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的理论和实践对策。这对于我国从立法和实践层面上全面预防和消除刑讯逼供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现象。在庭审过程中,由谁对刑讯逼供负举证责任,存在较大争议。文章从证明责任的理论出发,深入剖析刑讯逼供证明责任的内涵,在借鉴国外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刑讯逼供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