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建坡 《求索》2012,(9):130-132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旨归是建立一门文化人类学,其基本精神是对人性的关怀,也开创了一种符号形式的人学观,《人论》是其人学思想的集中展示,不仅隐含了"人—符号—文化"的基本公式,也内含了"人的本质———人的生成———人的目的"这样一个基本纲领。人是符号动物,人通过创造符号文化进入意义世界,并逐步脱离物理世界的限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对自由的追求。人与符号系统是一个动态统一的关系,符号系统也即是文化系统,符号劳作造就了人,人通过符号活动创造了文化,另一方面,人通过文化符号实现了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写作无疑是一种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著名的文化哲学论著<人论>中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观点:人是文化的动物,"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  相似文献   

3.
德国符号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把人定义为“使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他所讲的“符号”主要就是指的语言符号。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在的寓所”,只是由于分享语言,人才成其为人。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是:“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还有如索绪尔、弗雷格、俄国形式主义者、法国结构主义者们,也都声称“语言之外没有世界”。在西方,无论是以人本方式把语言作为人的符号系统、或把语言置于人的存在这一根基上来追问的现代哲学家,还是把语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灵能力的现代语言学家,抑或是以文本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生长着成千上万的生物,人类只是其中一种。从遗传密码结构来看,人与飞禽走兽差别很小,与猴子、猩猩、山魈这些人类近亲的差别更小。然而,若从社会性来看,人类社会与动物界那就有天壤之别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是文明。文明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有符号文本系列、物质品系列、行为方式系列,其中符号文本是核心。  相似文献   

5.
<正>韦世林教授著《空符号论》一书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颇具新意的书。正如作者所说:"空符号的发现开掘了符号学的蛮荒。"这本书的新意就在于开掘了"空符号"这片符号学的"蛮荒",而这位拓荒者就是韦世林教授,《空符号论》就是拓荒者拓荒的实录。一在人类生活中,符号是连结心灵与世界的桥梁和中介,无论物质生活或者精神生活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符号,以至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把"人"就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然而在符号学说史上,符号学  相似文献   

6.
探究“人性”从来就是哲学的根本任务。自苏格拉底以来,各家学派都对人性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彻底解释“人是什么”的问题,导致“思想的无政府状态”。卡西尔为了解开人性之谜,从化的角度,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采取“半山亭”和“观景台”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人性。  相似文献   

7.
夏晋 《理论月刊》2005,(9):145-146,189
人类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人的本质即表现在人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又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不断致力于符号学的研究与运用,分析环境形式产生和演变规律,探索环境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符号本质上是意义的表征,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信息本身,更是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介和必然途径.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是社会的产物.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离不开符号,日常生活依赖符号,思维运作依靠符号,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符号的动物.从符号的角度分析社会信息,社会信息就表现为符号的生成、储存、交际等运作过程.从社会信息角度看待符号,符号就体现为信息的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几个样态的运动过程.符号和社会信息的相互作用对符号的运作和信息的传播交流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化创造之必然选择,自觉符号设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总是表现为人处理同外界客观符号世界关系的特定文化创造活动,它既是一种功能性超越活动,也是一种不断寻求具体、反对抽象的程式化文化创造活动,又是一种兼顾自律性、兼容性与预验性价值的文化创造活动,具备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能力,因而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按照复杂情况来引导当代人类文化创造,更好地把握自身文化未来与发展趋势的文化实践选择.从文化哲学层面来看,自觉符号设计时于当代人类文化创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神论者说,人是由猿进化演变而来的。自从地球上有了这种“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开始发生着变化。为了生存,人不得不从树上爬下来;为了生存,人不得不直立起身躯;为了生存,人不得不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为了生存,人不得不学会制造工具,与自然斗争;为了生存,男女结合,人类才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不断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特别是近代产业革命以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当人类从自然中获取日益丰厚,生存技能得到提高之后,人类的繁衍也随之加速,导致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严重不和谐的音符: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大量灭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活动比其他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改造世界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改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只有改造世界才能更深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既然是为了改造世界,就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片面上,而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向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就是“务实”,即创造价值。所以,人的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真理是客观事物及…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对高小、初中毕业生的劳动教育宣传工作」问题,这是一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让我首先简单地把劳动和人的关系谈一谈。人和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和最宝贵的特点,就在于人能劳动生产。人们为了生活,就要取得自己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为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和自然界进行斗争和改造自然界的劳动生产活动,从而也改造和增进人类本身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是人类永久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物质财富以及人类历史和人类本身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劳动创造世界。」同时,劳动也创造  相似文献   

13.
记者提问一: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人之由来》的陈列,我注意到陈列中没有引用恩格斯的语录“劳动创造了人”,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周国兴答一:《人之由来》是讲人类起源的陈列,之所以没有直接引用“劳动创造人”的语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给人以错觉,以为“劳动”是从古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其次,“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命题的出现,原是恩格斯打算写一本题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书,后来因故没有完成,却留下了序言部分。在这篇序言里恩格斯谈到了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在动物袭人的紧急情况下应该先救人呢?主要是出于道义和伦理上的考虑,毕竟这个世界以人类为主体;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当动物袭击人的时候,动物已经对人的切身利益构成了现实伤害,这时就不能死抠“保护动物”的教条了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阐述“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论断的同时指出,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区别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然而,那怕是“最简单的工具的创造也需要有思想的活动”。思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标志之一,“这一才能把人类和其他的动物十分清楚地划分开来,并构成人类进步的最有力的条件和因素”。原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初始阶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文化空间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视点:城市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文化空间 城市,是人类的一个聚居地,又是一个生长点。它是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营造的一个生存空间,包括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也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种物质——文化形态表现为它的存在形式,就是城市文化空间。城市文化空间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一个光辉的聚点。 对此,马克思有过一段关于人与动物不同的精辟的论述:“诚然,动物也是生产。它也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与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按  相似文献   

17.
曾慧  黄红生 《求索》2010,(10):75-78
虚拟技术是人的发明和创造,从设计开始就体现着人的信、知、情、意,因此,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负荷人文价值,支撑人文维度。从人学的角度审视虚拟技术,可以独特地得出,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的发展依靠人,人类必须高于动物并且合乎人性地、自主地生活;人是虚拟技术的尺度,虚拟技术的发展应该尊重人,尊重天然生命、天然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以及人文文化的延续性;人是虚拟技术的目的,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了人,让人的生命意义更加崇高自由;人是虚拟技术应用的终极关怀者,虚拟技术的终极考量,必须追问人的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统一,达成真、善、美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以符号和仪式作为表征得以传承的,它的核心内涵是生活价值系统,而其主要呈现方式则是符号象征形式。文化符号既包括语言符号又包括非语言符号,它承载着文化的信息和意义,是文化创造和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学习十七大精神,应牢牢把握这一大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发展的前提、动力和目的。世界历史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人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同时人也是目的,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努力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