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角度看,在1949年以前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对双重国籍一直持明示或默认的肯定态度。我国现行的国籍法明确规定中国公民不具有双重国籍,这一国籍原则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国籍政策已经滞后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改变现有的国籍政策迫在眉睫。我国应该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开国籍政策。  相似文献   

2.
欧洲区域性统一国籍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籍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欧洲理事会在统一国籍法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其最新成果《欧洲国籍公约》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欧洲地区的国籍冲突 ,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解决国籍冲突和构筑世界性的统一国籍法也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处理我国国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依法治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籍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新形势,出现了国籍冲突、司法解释不明确等问题。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结合目前中国形势的具体分析,探析《国籍法》改革趋势,对中国未来和谐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公布实施至今已二十六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新的国籍问题也时有出现。由于《国籍法》独立性较强,在司法实践中,一些特殊案例又无法借用其他相应的法律,因此,迫切需要对《国籍法》加以完善和修改,同时还要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5.
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为处理我国国籍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对依法治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国籍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国际环境下的新形势,出现了国籍冲突、司法解释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形势的具体分析,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国籍法不适应的地方,并探析其改革趋势,对中国未来和谐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国籍法变化趋势与我国国籍政策调整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双重(或多重)国籍政策推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国籍法的变化趋势。我国坚持单一国籍政策,学术界也大多不主张修改国籍法。若从海外华人与祖国大陆联系重要性的角度看,双重国籍政策可以团结海外华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借用海外华人力量和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战略手段。当前,我国调整和修改国籍法,有限度或有针对性地实行双重国籍政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公布实施至今已二十六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新的国籍问题也时有出现。由于《国籍法》独立性较强,在司法实践中,一些特殊案例又无法借用其他相应的法律,因此,迫切需要对《国籍法》加以完善和修改,同时还要规范执法。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籍法是英国国内法的一部分,也涉及到英国的国际交往和外交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英国国籍法不仅要随着英国国内条件,而且也要随着国际关系、有关国籍冲突等问题的国际公约和国籍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为了适应英国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香港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沧桑,将在1997年7月1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这一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那么’97后香港居民的国籍如何认定,这确实是件大事,它将直接关系着’97后的港人治港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及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居民的国籍十分复杂:有百分之五十的港人持有“英属土公民护照”。因此’97后港人国籍的认定管理将在遵守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尊重中英1984年签署的联合声明关于国籍问题备忘录的精神,从香港地区的实际出发加以确认。这既符合香港居民的切身利益,又体现了国家主权的真正实现。所以说,’97后港人国籍的认定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有关规定来认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等途径来消除和预防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籍法》主要内容的解读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至今,其对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方面的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儿童和成人的双重国籍上。而双重国籍无论对国籍国还是第三国都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通过国内立法、双边条约和国际公约等途径来消除和预防双重国籍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国籍是国家通过法律确定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是个人同国家特定的法律联系,是联结国家和其成员的纽带。当今世界文化与民族多元化的发展状况给我国实施双重国籍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诱发外交争端和政治冲突以及国籍管辖冲突的隐患。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国应当把握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完善现行的绿卡制度,对等承认双重国籍,有限度的承认双重国籍。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期以来,大量外籍华人选择回国避疫,部分外籍华人在加入外国国籍时未办理退籍手续并注销中国户籍,依然使用中国公民身份在国内生活、工作。这严重影响我国的国籍秩序、社会秩序以及就业秩序,产生社会矛盾。如何高效治理隐性双重国籍问题,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应在坚持单一制国籍的前提下,从逐步完善国家移民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公安机关与驻外使领馆的外部协作和公安机关内部协作机制,加强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发现难、治理难的困境,维护我国良好的国籍秩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问的联系日益紧密,人口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各国加强和完善外国人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外国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外国人来华数量大幅上升,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日益显著,而我国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滞后,外国人管理体制亟需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具有长期的移民管理历史,有关外国人管理的法律体系完善,政府部门间外国人管理职能配置合理,可以供我国在完善外国人管理体制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旧中国政府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华侨处于困难境地,尤其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问题又与东南亚等国的建国问题、种族问题、阶级问题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冷战问题交织在一起。1980年,新中国第一部《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确定了不承认双重国籍和坚持"华侨自愿选择住在国国籍"的原则。实践证明,这一政策对于消除住在国政府的猜忌和疑虑,改善和发展与华侨华人住在国的关系,促进华侨和华人在当地长期生存和发展是完全正确和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频繁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是典型的突发环境事件,它极大地危害了公民的身体健康,引发了公众恐慌,威胁了社会稳定。血铅超标事件拷问和检验了现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我国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代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为系列血铅超标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我国现行机制秉持的是整体主义思路,保障公民健康的价值标准缺位,法律依据上存在疏漏,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缺陷。由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需要进行价值转向和制度重构,适当引入个体主义思路,以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为首要价值,通过完善和制定环境标准体系来补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法律依据,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7.
自《联合国宪章》以来,人的尊严即成为国际法律规范与国内法律文件中屡屡提及的重要概念。我国现行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宪法第一次明确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内容,是对公民尊严不受侵犯权利的补充和扩展。实践中我国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尊严权。但是,我国人的尊严权保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出发,论述了我国法律保障过程中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保障我国公民尊严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公民出入境管理法本身存在瑕疵,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我国公民出入境管理工作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我国现行的公民出入境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出入境管理法律体系。制定出入境管理法;建立统一的法律监督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重塑我国逮捕制度之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制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逮捕和羁押的行使不仅关系到能否有效地追究犯罪,更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保障,并且鲜明地体现出一个国家民主与法治的程度。我国现行逮捕制度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尚不完善,未能有效体现追诉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双重价值,基于此,我国现行逮捕制度应从构建逮捕与羁押分离制度的角度予以重塑。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现有法律政策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1.<宪法>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1)我国宪法第33条第1款、第2款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