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高范  杨高斐  张超阳 《前沿》2010,(24):125-127
巡回审判以贯彻"两便原则"、充分化解矛盾为宗旨,受到群众的欢迎。当前农村地区的审判情况成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难点。巡回审判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巡回审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笔者的建议,以期使这一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特别是农村法制环境的审判制度能够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适应我国司法改革的需要,在农村审判活动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判公开是司法审判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人类历史上闪烁着正义之光,它彻底抛弃旧有的愚昧、践踏人权、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方式,发扬诉讼民主和增强社会监督,实现社会公正,增强人们对国家司法制度的信任度。文章拟追溯审判公开原则的历史发展轨迹,科学定义审判公开原则的含义,审视现阶段审判公开原则的实施情况,重塑审判公开原则的现代法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宪法基本上不涉及刑事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制度、审判方式等。如果以此来推理美国刑事诉讼法概况,却是大相径庭。美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就是将一些关系到人身权利和自由的行为上升到宪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黄锡生  任洪涛 《求索》2013,(8):226-228
随着我国各地环保法庭的相继设立,环境审判实践出现了审判程序地域差别化、结案方式单一化倾向和判决执行难普遍化的困境。作为一种新的审判方式,环境审判的理论研究不足,及审判程序的立法不完善等无疑是产生困境的重要原因。为此。文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环境审判理论的研究、推进能动司法式审判制度和完善环境执法的配套措施的对策。这既为传统审判制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又为审判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在民初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许多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的先进法制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制定了具有近代法意义的"六法全书",使得各项审判有了成文法依据,从立法的渊源、结构、立法技术等角度看,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成就是卓著的。  相似文献   

6.
巡回审判制度合理地照顾到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体现了人民法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开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纠纷问题,而且向国家政权各机关和社会各领域各方面输送了可以看得见的公平和正义。巡回审判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国家层面有必要通过立法促进巡回审判在这些地方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7.
凡夫 《人权》2004,(1):42-44
1982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通过,自1982年10月1日起试行。该法第3条第2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由此,人民法院正式开始受理行政案件,承担新的审判任务。迄今,人民法院开展行政审判工作已整整20年。其间,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通过理论界、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等的共同努力,中国行政审判制度不断完善,行政审判队伍不断壮大,行政审判的整体司法环境大大改观,行政审判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的法治和权利意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颁布与实施以来,我国的行政审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院在各方面受制于行政机关,而难以做到审判的公正与独立,造成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行政审判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走入困境,而建立行政法院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在西方国家的行政法院制度模式中,我国应借鉴俄罗斯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法院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西方立法听证会的历史渊源听证一词,英语为hearing,在普通法系原来指的是司法听证。而司法听证可以包括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作为司法审判程序的一部分,在法庭审理的任何阶段双方当事人在法官或其他司法官员主持下,在法庭上公开交换证据,相互对各自出示的证据和证人交互提问;另一种含义是指在司法审判程序之外,法庭为了获取或证实某一事实和法律问题的有关材料或意见,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审查证据和证人,虽然它不如审判那样正规,在听证中证据的审理不如正式的刑事与民事审判那样严格,证据的可接受性也较宽松,但它采取和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审判的舆论前置,虽然形形色色,但却自古有之。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证明,必要的舆论前置的作用是积极的,它可以帮助司法审判提供证据,帮助司法审判主体的案件审理进行宏观思考和深层次的挖掘,并能制止由于暗箱操作,幕后交易而出现的司法腐败。但是,如果操作不好,舆论前置也容易出现负面影响、司法审判与舆论前置要实现合力,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时机的选择,彼此的呼应。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都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刑事审判当事人在场原则的一种例外,在保证诉讼公正的同时兼顾了诉讼效率,符合刑事诉讼对多元价值目标追求的发展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缺乏明文规定。本文在分析我国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基于私法自治可以缺席庭审。立法就此设置的缺席审判制度需要获得正当性依据。缺席审判的正当性来源于程序正义,具体通过赋予缺席当事人有效的诉讼通知、审理过程中的单方辩论以及特定情形下的事后救济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02,(6):3-8
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推进审判制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等等,有效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促进了人权保障。为积极对外介绍中国在人权的司法保障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我们就人民法院维护和促进人权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同志。  相似文献   

14.
直接言词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审判制度和证据规则。英美法系国家虽没有直接规定这一原则,但这一原则的精神却在与其极其接近的传闻证据规则中得到了充分的、甚至是更为严格的体现。我国诉讼法虽然也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许多要求,但由于这一原则并未得到我国立法的明确肯认,理论上对这一原则的要求及相关规则也缺少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因而立法及司法实践对这一原则的逆向操作还非常普遍。如:法官独立制度未建立,审判委员会可以审批案件,证人、鉴定人不出庭成为惯例,法官不以当事人言词辩论的内容作为判决的依据等等,这严重损害了我国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为此,本文试图在对直接言词原则的涵义、相关规则及诉讼价值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及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异步审理模式自创立以来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但其制度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规范上,现有规范效力位阶低、内容不统一、可操作性不强的局限性明显;实践上,适用范围严格受限、当事人程序选择权过于膨胀、审判公开制度贯彻落实受阻以及冒名诉讼等问题凸显。学界也因该模式违反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以及背离法庭仪式感而争议不断。在此背景下,应在明确异步审理模式独特价值及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从扩大适用范围、限制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强化审判公开、防范当事人身份冒用以及探索建立“调辩合一+要素式审判”审理方式等方面对异步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主张引进西方近代司法原则和制度,在《日本国志.刑法志》中引进了罪行法定原则和刑事辩护制度,并提出了“实事求是,明慎用刑”的司法原则。他在湖南创办保卫局,并规定了保卫局的性质、职责、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巡查必备条件、巡查的寻常职事、纪律等。  相似文献   

17.
调解与审判合一,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优点.但正是因为调审合一有着明显弊端,我国古代司法向近代变迁时呈现出调解游离于审判之外的态势.这是利于依法治国及彻底解决纠纷的因素,值得在当代司法中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凤 《前沿》2007,(7):163-165
在我国单一的口头审理简易程序审判方式的基础上,以探求简易程序的多元化的审判方式。在书面审理和言词审理的相互博弈中,试以在民事简易程序中,构建由当事人对程序之选择,间接的采用书面审理方式,可以避免因程序规则的僵化阻碍人们接近司法的愿望,可节省不必要的劳务付出,而有利于追求程序利益,协调以实现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家事案件与普通财产型案件存在明显区别。以离婚案件为代表,目前司法实践中家事案件审理存在业务分工不明、程序机制空白等问题,故需要从家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审判机构和人员配置、程序目标和程序原则、诉前强制调解等四个方面,思考如何重构家事诉讼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审判独立是国家法治化的前提。司法审判与大众传媒之间存着支持、监督、对立的关系。二者在立场、运作机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大众传媒会对审判独立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的法制报道活动进行规范。本文借鉴西方各国的做法 ,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