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因素是品牌、尤其是消费品行业品牌驱动的重要力量,品牌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是以我国传统文化强势输出为先导。通过对韩国现代化过程中本国文化输出和国际性品牌的树立经验的分析,本文认为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认同与传播,是打造国际性品牌的有效路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是我国企业通过传统文化输出、打造国际品牌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宗教文化旅游是市场规模大、需求稳定的优质旅游客源市场。合理利用和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对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丰富旅游内容,吸引稳定的旅游客源,及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长高 《当代广西》2013,(16):29-29
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要求,必须加快广西旅游跨越发展。如何才能加快广西旅游业跨越发展?笔者认为,全区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产品(主要指旅游景点线路)过程中必须增强旅游文化理念的引领,大力发掘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具有本地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这样才能增强旅游产品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广西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  相似文献   

4.
贺志刚 《传承》2012,(5):31-31
近年来,全州县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立足特色文化资源,抢抓桂林"文化立市"的机遇,努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着重构筑"文化传承、文化提升、文化融合和文化普及"四个县域文化软实力提升平台,很好地提升了县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论商品包装的文化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同质化时代 ,商品包装的文化传播功能日益突显。一方面 ,通过传播商品中的文化附加值 ,企业和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商品价值实现增值 ;另一方面 ,通过传播民族文化 ,融汇世界文化 ,商品包装还积极地参与社会的文化服务、文化教育和文化建构 ,实现文化增殖。  相似文献   

6.
刘勇 《当代广西》2010,(23):45-45
文化旅游产业是崇左市"四大建设"之一,对宁明而言最有可能发展形成主导产业。宁明县紧紧围绕花山岩画这一核心品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张熹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3):116-12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自然淳朴的环境受到游客的青睐,"古镇游"作为此类旅游的代表受到市场广泛追捧,许多开发商嗅到商机,一种"新古镇"开始出现.与传统古镇相比,它们大多缺乏真实的历史遗存,而是通过仿造等手段营造的文化旅游景区,其中不乏成功者,也存在大量失败案例.对此,学界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但"新古镇"作为人居文化的展示平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文章基于现代性语境,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运用文化基因谱系分析,梳理新古镇的营造原则、特征与方法,阐述新老古镇景观差异以及面对文化传播的新形势下"新古镇"营造的趋势,以期为特色人居文化景观营造以及地区人居文化展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璐 《前沿》2012,(1):189-191
本文从传播的"仪式观"来审视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发现在城市文化被轻视和冷落的当下,媒体不仅仅要服务于市民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构建和深化市民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文化认同,形成一种城市文化氛围,将城市文化传播升华为一种"城市文化的分享仪式",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之中,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冯茂娥 《青年论坛》2010,(5):114-116
齐鲁文化是形成于山东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山东省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齐鲁文化的内涵,彰显齐鲁文化特色,既是对齐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促进山东旅游商品深入开发、改变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现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贵州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构成了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的发展成为贵州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区域合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先人通过对指纹进行长期观察、运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某种程度上讲,其与"四大发明"具有同等意义。数千年来,指纹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象征、证明凭据和诚信标志,大量应用于社会管理与民间交往等众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中华指纹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4.
刘洋  杨兰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57-164
文化记忆与历史记忆具有显著差异,历史记忆强调过去发生的事以及对这件事的描写,而文化记忆则与族群回忆的处境和需求相关。沿着记忆生产与生产技艺的演进轨辙,可见苗族史诗《亚鲁王》的生存文化记忆、生活文化记忆、军事文化记忆和消费文化记忆呈交织并进的态势。廓清丧葬仪式的不断重复与增补删减,发现丧葬仪式成为一种筛选模式,这种筛选模式通过代际传承成为一种族群标识,人们凭借此种标识维系族群关系,弱化生死观念,将死亡看作是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5.
傅小青 《青年论坛》2011,(5):143-145
舞蹈作品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痛苦”孕育过程,是舞蹈创作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内心体验与实际操作的“煎熬”。舞蹈创作是由“外”到“内”再到“外”的多次反复与实践的过程,是将客观生活转化成舞蹈编创’者内心思想后,再转化成编创者主观意向,进而创作出为直接可观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16.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符号和表现形态,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体制结构、文化教育环境等有着内质性关联。片面臆断旅游文化在原生态舞蹈上的影响而作肯定或否定,都不免流于局限性判断与非客观评鉴、决策。在此以贵州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文化与原生态舞蹈二者进行双向动态探讨,以舞蹈人类学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并祈能引起反思,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大众传媒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特征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创造出来的,有标准化和模拟个性的特色。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重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的功能。而作为电子媒介的电视可以说是当代大众文化的象征系统。肥皂剧,这一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电视节目形式,以其鲜明的特点,反映着大众文化与电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