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刑事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然性 (一)刑事鉴定人出庭作证,是鉴定结论证据属性的内在要求。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之规定,鉴定结论为七种诉讼证据之一。作为一种证据形式,鉴定结论同其他  相似文献   

2.
出庭作证犹如论文答辩这是一个一级警监的故事。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人作为诉讼参与人要出庭作证,在法庭上阐明所作出结论 的科学根据,回答控、辩、审三方的提问。之所以这样规定,是要通过法庭质证,来确认鉴 定人所提供的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准确、合法。在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法庭科学 的长足进展无疑为准确办案获取证据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可能,但还是不能保证所有的鉴定 结论都百分之百正确,它能否做到准确无误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由于鉴定结论出错而导 致的冤假错案新闻媒体上时有披露。如果把完成鉴定看作是…  相似文献   

3.
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1])把法定证据之一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且规定用作证据使用的鉴定意见须经过法庭质证,同时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刑事诉讼法》~([1])的上述规定,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鉴定意见,特别是如何通过庭审的诉讼活动,保障鉴定意见正确地得以采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此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并对鉴定意见进行相应的表达,是鉴定人接受质证必须要面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对一审公诉案件的庭审示证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辩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根据此规定,一审法庭中...  相似文献   

5.
张珩  许霞  钱鹏 《中国司法鉴定》2010,(6):88-89,92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确认鉴定结论能否被法庭采信的一个重要的法定程序,是法官能够对鉴定结论进行正确审查以及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范要健全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司法精神病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具有法定资格的鉴定人根据案件事实和被鉴定人的精神状态,作出被鉴定人有关法定能力的鉴定结论。经过法庭举证质证的鉴定结论作为案件的证据,可以证明被告人在作案时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应否对其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与其他证据相比,鉴定结论的法律特征在于其具有可选择性。鉴定结论的可选择性是刑事诉讼法所明确规定的。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规定,侦查人员、公诉人及法官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对已有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诉讼参与人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一、从程序上把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19条规定: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五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身份、住址、通讯处明确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及不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和拟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这一规定明确了辩护人所有拟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必须在开庭五日前提交法庭。但如果辩护人没有提交,开庭时是否可以出示其证据,目前尚无法律规定。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相同。对此,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相似文献   

8.
正为改变鉴定结果质证实效不高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以"鉴定意见"取代"鉴定结论"的表述,并确立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质证规则,发现并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意见质证规则的修订(一)强调鉴定意见言辞证据属性司法鉴定结果是鉴定人的个人认识和判断,有一  相似文献   

9.
证人拒证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行了所谓“抗辩式”的审判模式。但事实证明,这种审判方式的改革,表现在证据制度方面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绝大多数证人依旧不出庭作证,导致法庭审理不得不仍然采用书面的间接的方式。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在于赋予证人相应的权利,打破我国现行立法中  相似文献   

10.
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一百八十七条之规定,使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在我国得到确立,鉴定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本文就法医鉴定人如何应对这一角色转变所带来的问题,着重讨论以下几方面内容:1法医鉴定人的定位与出庭作证法医鉴定人出庭作证,与一般证据证人、翻译、辩护人等诉讼参与人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作用。首先,  相似文献   

11.
季美君 《中国司法》2014,(10):95-98
正在英美法系国家,专家证据制度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012年3月我国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作了一些重要修改,如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新增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聘请专家证人的权利等。但在什么情况下,法庭应同意控辩双方的申请允许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又应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采纳专家证据?或许,英  相似文献   

12.
司法信箱     
刑事案件延期审理的期限应如何计算?编辑同志: 审理被告人在押的公诉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遇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三款“合议庭认为案件证据不充分,或者发现新的事实,需要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者自行调查的”情形,可以决定延期审理。检察院经过补充侦查,发现被告人确有新的犯罪事实,补充起诉后人民法院再开庭审判的,其审  相似文献   

13.
死刑二审开庭,从证据适用上看,举证责任的配置不尽明确,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少,刑二审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在庭审中得不到最为充分的查明和论证。因此,在死刑二审开庭中应明确质证程序和举证责任承担、升格死刑案件证据的证明标准、强化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正,我国的鉴定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革.新诉讼法规制下的鉴定制度集中体现于:鉴定结论更名为鉴定意见,赋予民诉当事人以鉴定申请权,统一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的法定情形,明确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规定重大犯罪案件中的鉴定人可享有特殊保护权,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保障当事人质证权和出庭作证的鉴定人的“受质权”得以有效地实现,取消为某些鉴定指定鉴定部门的做法等.但是,新鉴定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即:刑事诉讼中,未赋予被告方申请启动精神病鉴定的权利;鉴定人直接成为被选择或被指定的对象;鉴定人的收费权特别是出庭作证收费权被忽视,且鉴定费被等同于出庭作证费;未明确鉴定人与证人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审判制度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中心地位。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审判程序的规定存在缺陷,亟待通过修法加以解决。应当扩大第一审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设置新型简易程序;改革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提高证人出庭率;规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切实解决律师辩护“三难”问题,扩大法律援助适用范围,且修改《刑事诉讼法》第38条;切实解决二审开庭问题,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适度诉讼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后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对鉴定意见的证据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的出庭率一直较低,也是人民检察院鉴定人的弱项。人民检察院鉴定人出庭作证,除了依法接受当事人、辩护人、有专门知识的人等质证外,对人民检察院的公诉工作还将产生重要影响。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人民检察院鉴定人出庭前的工作机制,出庭作证的应答规范,以及应对专家辅助人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前,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还较普遍地存在着执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程序不够严格,过去的某些习惯作法还相当流行,“未审先判”就是突出表现之一。“未审先判”,这里的“审”,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案件的诉讼活动。它包括宣告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及被告人最后陈述等程序,其任务是查明案件事实,查实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这里的“判”,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处理决定,其内容包括确定被告人是否应负刑事责  相似文献   

18.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法官采信鉴定结论的前提和程序公正的体现,鉴定人出庭作证是两大法系国家诉讼活动的普遍实践。我国立法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有所规定,但不够全面,与鉴定人出庭作证有关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这些因素导致我国鉴定人出庭率非常低。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改革后的审判方式对鉴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鉴定人应委托要求的事项做出科学的鉴定;另一方面,鉴定人必要时必须出庭作证。目前,因为各种原因,鉴定人实际出庭的情况在案件审理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为切实保证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民主诉讼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的鉴定人作为专职鉴定人,应对出庭作证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理解。1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应尽的义务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以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参加案件审理的一项诉讼活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将鉴定人出庭作为…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于2012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中对鉴定结论作了科学定位,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及拒不出庭的法律后果作出了有别于普通证人的明确规定。这是由鉴定证据的特殊性和鉴定人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这对司法鉴定机构及从业人员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