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 ,借助实在的宪法规范剖析并反思宪法上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 ,特别是我国现行宪法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论文从四个层面展开 :财产权的涵义、财产权的正当性———两种理论评析、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及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历程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贡献 ,并特别评析了 2 0 0 4年 3月 1 4日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宿伟伟 《山东审判》2005,21(6):86-87
一、我国关于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立法规定(一)我国宪法中关于土地征用与房屋拆迁的立法规定我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和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样的规定使得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地的农民和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使用权的原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因土地被征收或征用而受到的损失在宪法层面得到保护。第13条第1款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这些规定都表明,公民具有合法的房屋所有权的房屋,作为私有财产受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大量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因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但是,回顾我国私有财产宪法地位的演变,发现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应当把私有财产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来规定,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尽管我国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在宪法文本中增加“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等条文,试图在宪法中确立财产权保护原则,并对侵犯财产权征收和征用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其全然没有通盘考虑财产权保障的制度设计,宪法文本中缺少对税收权力制约的规范,成为财产权保障之公然缺口。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完善我国人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 2004年,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1954年宪法颁布50周年。同年我国又第4次修改了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宪,保护私有财产入宪,宪政、人权和人大在政法界已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和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刑事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的正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不仅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其他方面得以实现的保障。美国著名政治家杰斐逊就曾言,只要权力没有节制,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的思想、身体、才能以及其他所拥有的东西都不会有保障。我国宪法不仅在第13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而且还在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包括财产权在内的人权保护问题纳入宪法范围。另外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于2003年12月12日提出的宪法修改建议案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的诸多方面,字里行间体现出执政党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一些重要调整。其中提出,将宪法第13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该项建设若获得即将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成为新中国强化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里程碑。至此,可以认为,在法律上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已经处于同等的地位。宪法第12条第1款关于“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私有财产。 众所周知,知识财富是当今日益重要的财产形态,它既可能属于国家、集体所有,也可能为私人所有,无论其权属如何,都应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合法权利。 主张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并非仅仅是重弹“私有  相似文献   

9.
关注修宪     
《中国司法》2004,(3):1-1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将在3月份正式进行,毋庸置疑,第四次修宪将成为2004年中国法治领域的最大亮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的法治文明的特色。 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有关涉及法治文明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下述条款的修改:宪法第三十三条拟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第十三条拟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公民财产权是宪法的本质要求,是宪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最早确立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宪法之中.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宣明的"私有财产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形成了有关财产权宪法保障规定的流觞.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显然,这是典型的两种财产两种规定的做法,似乎旨在表明:两种财产的法律地位是不一致的,公共财产处于“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享受特殊保护(或曰特殊津贴),公民财产(私有财产)处于低人一等的平民地位,获得一般保护(普通待遇)。也就是说.公共财产是贵族大夫,私有财产是平民百姓。学者们的争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颁布了,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又一可喜的重大成果。它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团结互助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精神。它对妇女财产继承权作出更加明确、更加全面的规定,为妇女享有继承权,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继承权男女平等。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它是根据我国宪法的精神制定的。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第四十八条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3.
私有财产权是人类生存、安身立命之根本,私有财产及私有财产权观念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信条之一,尤其在西方人那里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我国自古以来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私有财产权的观念,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从无发展到2004年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再到2008年物权法的出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以西方普芬道夫和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为背景结合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规定,提出一点建议使我国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4.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根本法形式表述了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的地位,明确了国家对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同等保护,与之相适应,在刑法中亦应体现出对私有财产的同等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把财产分为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进行区别保护,但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无论从保护范围、保护手段和保护强度来说都与公有财产有诸多不同,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在《宪法》“公私财产平等”思想的指导下,消除刑法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逻辑混乱和相互冲突,为私有财产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范利平 《河北法学》2004,22(8):80-83
建国以后我国宪法作了数次修改,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几经波折: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下,有限地进行保护;文革完全否定私有财产权;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并逐步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十届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私有财产的保护上作了更为彻底的规定,明确了私有财产的范围,从宪政角度规定了其不可侵犯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继承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制定继承法的必要性和我国继承法的主要特点我国继承法是直接根据宪法的要求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是我们制定继承法的基本法律依据,也是我们制定继承法的主要理由。我们之所以要制定继承法,首先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继承权,从而更好地保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作为公民除生命权之外最为重要的基 本权利,历来是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保护的重要内 容。在我国,随着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逐步完 善,特别是今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权明确写入 宪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和有关基本法律的立法保障 为依据,以刑事、行政、民事司法保护为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 所谓剥夺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因对被继承人有违法或犯罪行为而被人民法院取消其继承权利的一种方式。人民法院依法剥夺某些继承人的继承权,是对这种违法或犯罪行为的一种制裁,它有利于加强法制,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关系。我国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可见,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和法律制度。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依法定  相似文献   

20.
宪法修正案将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全新概念写入宪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是进一步对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是对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明确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