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美国教育人类学的早期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人类学家对于少数族群儿童成长,尤其是族群文化与儿童人格养成问题的关注,促进了美国教育人类学的萌生和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美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讨论了美国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对教育问题的理论与观点,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人格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莉君 《前沿》2003,(11):158-160
良好的个性是大学生高效率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前提。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证明 ,人格缺陷、人格偏离正常会直接影响人的认知和情感活动 ,是导致心身障碍乃至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格的发展受遗传、性别、环境、教育的影响 ,同时也必然受不同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进行人格测验的比较研究 ,也可以为心理测验的跨文化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常永才  吴键  吴祠珍 《思想战线》2008,34(1):104-109
美国新近研究发现,美国不同族群之间,职业的理想、兴趣、压力和自我效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世界观、族群认同、性别观、家庭制度等文化要素,对少数民族职业心理都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有助于克服经典职业指导模式中白人文化取向的局限,并促进职业心理学健全发展;但在取样、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中西民族问题差别决定了对其借鉴须审慎.  相似文献   

4.
《史记》记载了众多婚姻形态,如族外婚、媵妾婚、聘娶婚、政治联姻等,这些婚俗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一是再现了当时民众原生态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古代婚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二是它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它投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像,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5.
钱发俐 《思想战线》2011,(Z2):384-386
研究从"人文精神"教育的理念、定义、现状分析入手,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心理困境、人格发展"三个方面的现状,分析阐述了"人文精神"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中职教育迫切需要"人文精神"教育回归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心理邢宗兰文化可以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人的心理与人格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研究人,研究人的人格价值观都得从文化本质中加以解释和剖析。当代中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国这片古老大地上生活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心理学也可以称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其理论假设是不同区域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其心理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因为文化是影响社会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学、文化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论著中,大量地涉及了区域心理学的研究,只不过研究方法与心理学不同而已。将区域心理学中国化,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借鉴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和成果,开展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省区的人格心理、教育心理、心理健康、社会心理的比较研究,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童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他认为虽然从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学校和一些教育理论,但并没有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有特别的关注,"童年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产生于16世纪。在此之前,儿童曾经与成年人在同一观念世界中。在社会开始把儿童作为不同于成人的特殊群体看待后,社会在抚养、教育等方面才逐渐对儿童加以特别的重视,各种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1-2020年三个《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文本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儿童生存政策、儿童保护政策和儿童发展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认为中国儿童政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儿童生存政策;补缺为基础,适度普惠为方向的儿童福利政策和促进综合素养的儿童发展政策。科学的政策评估将是未来儿童政策发展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阮学勇 《前沿》2012,(1):158-159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不仅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而且重视意识的作用。他的人格动力理论、生活风格理论、个体发展、社会兴趣理论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具有指导意义。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应给予儿童科学的爱,避免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优化儿童教育环境,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改变错误的生活风格,帮助儿童选择合理的行为方式;培养儿童的社会兴趣,从而促进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代畲汉交错杂居,接触频繁。因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作祟,基于不同因子的畲汉传统文化于交流中产生冲撞在所难免。但两者间总体上维持着稳定的、不均衡的共生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沈从文浓厚的苗族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家认识世界的独特目光和审美情趣,孕育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态度。这种心理主导下的创作思想,在一个以汉儒文化和西方文明为主流的都市文化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3.
群众生育意愿的性别考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数量与性别之间也存在着制约的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导致孩子的效用及他(她)的替代品效用发生变化,对子女的性别选择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丫环晴雯在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深得读者偏爱。她具有神秘的身世,脱俗的美丽,独特的个性,以及她机警、聪明和高超的才艺。本文论述了在《红楼梦》众多人物、众多小姐丫环,以及错综复杂的情节当中,晴雯是怎样脱颖而出,如何深得读者的偏爱。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volving area of cyberviolence and draws on a pioneering study to discuss benefits and risks of online interaction among adolescent girls. This new area of inquiry introduces educators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mmunities of the Internet, a virtual venue with unique perspectives on power, identity, and gender for children and youth.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volving area of cyberviolence and draws on a pioneering study to discuss benefits and risks of online interaction among adolescent girls. This new area of inquiry introduces educators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mmunities of the Internet, a virtual venue with unique perspectives on power, identity, and gender for children and youth.  相似文献   

16.
确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丰富时代性先进文化资源,兼顾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团体、学校、图书馆、公共传媒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健康影响,营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文化养成教育,培养公众的健康主体人格和现代化品质,提高国民文化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推动文化、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对该犯罪嫌疑人进行人格分析,有利于了解这种案件犯罪人犯罪心理发生的机制,减少潜在的人格缺陷者蜕变为犯罪人。邱兴华属于典型偏执人格,从他的经历出发,可以分析其偏执人格的形成原因:早年失爱造成情感发育不良、缺乏自省力导致负面心理能量的淤积、虚荣自尊造成易敏感和好嫉妒以及对于自我的威胁导致偏执妄想。由此可对预防偏执型人格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类似社会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Art From Fire     
Every morning at dawn, Huang Xiaoling, 53, devotes herself wholeheartedly to designing three sketches for her porcelain works.She is an expert in the creation of polychrome porcelain, an art that is par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on social perceptions and cross‐cultural judgments, two assumptions are derived: (1) the nationals of bo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 agree that the PRC would be more politically restricted than the USA and that the Chinese would be perceived as more obedient and less independent than Americans; and (2) political dimensions (e.g., restrictedness) are correlated to obedient and dependent personality. A total of 364 PRC and USA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cross‐cultural study. The results strongly confirmed the two assumptions. The “kernel of truth” hypothesis or social perception accuracy was further supported cross‐culturally. The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have been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Jan Carol Berris has witnessed a series of events that made history for China-U.S. relations, including ping-pong diplomacy, the exchange of ping-pong players in the 1970s that eased the way for higher-level contact. She has overseen hundreds of American delegations to China and met many from China. She has traveled to China about 100 times with groups and individuals as diverse as a tennis team and a Supreme Court Justice. She is popular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China, who better recognize her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