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契合了后现代哲学回归"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零距离化"的走向,成为"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在实践逻辑上,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题的现实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维度,在批判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时肯定其历史价值成为马克思与后现代理论家的基本共识,而揭示人的异化的历史性和以"历史性"消解超历史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批判深度则使马克思走进后现代哲学道路;在辩证逻辑上,马克思追求"否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方法论自觉,与游戏规则法、解构法等强调知识的断层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与不可预见性的后现代主义方法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白刚 《长白学刊》2004,2(1):64-68
传统哲学为了确立最高的"统一性原理",一直追寻着理性形而上学的梦想;现代哲学虽然认识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缺陷,"拒斥"形而上学,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质上是在"回归"形而上学;只有马克思哲学,从形而上学的"根基"入手,彻底"颠覆"了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并为哲学的未来发展开辟了道路--走向人类解放的后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3.
白刚 《学习与实践》2012,(6):111-11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来建立最佳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它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并超越了这一传统。近年来,作为探讨最好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政治哲学,几乎成为哲学中的显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克服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危机中走向了复兴。而伴随着这一复兴,作为"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也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本文改以往研究中的实体思维方式为生成性思维方式,对"天人合一"这一理论进行一种生成式的解读.现代西方生存哲学是一种生成性思维,马克思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存论更是一种生成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又存在丰富的生存论资源,以当代西方生存哲学、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作为理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和谐理论作一种生成性的解读,以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存论特质,试图从宏观上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也期望中国哲学能与当代世界哲学形成一种新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5.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解读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后者源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通过把握马克思的3个主要论题并将其与古希腊式政治活动的比较,阿伦特提出,马克思既终结了这一传统,同时又仍然处于传统的窠臼之中.阿伦特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总体说来,这一分析只是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中处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资源,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域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分析批判和由此展开的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以及对现时代政治状况的批判和治疗作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批判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代表了我们这个世纪的最后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①,既不同于以第二国际及苏俄为代表的传统马克思主义,也有别于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同时也与具有后现代意蕴的生态主义相区别。作为一种新学派、新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首先实现了哲学世界观的某种转变或创制,而这种转变和创制,既是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给哲学世界观提出的理论要求,也与它解决问题的对象及其性质密切相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可概括为: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理性的转折和意识形态批判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西方后现代性多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批判,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8.
李敏 《前沿》2012,(19):65-66
西方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思想主题的一大潮流,其思维方式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后现代转向后,人类对生命形式的安顿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西方后现代转向对于我们正确看到中国哲学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西方后现代转向和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面对悄然兴起的"马克思热",反思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现状,不能不看到马克思哲学长期被遮蔽的诗性特质.这一特质源自青年马克思的诗人气质,并内蕴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与著作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为出发点,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为人类未来设计蓝图,这一人文关怀改变了传统哲学对抽象真理的崇拜,也使得德国浪漫派的诗意关怀具有现实维度.马克思哲学的诗性特质在于"诗的浪漫"与"史的深沉".  相似文献   

10.
蒋红 《思想战线》2004,30(4):15-18
文化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 ,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文化哲学是“属人”的哲学。实现理性与人性的结合 ,以理性引导人性 ,不仅是文化哲学本身的诉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哲学与人的相互接纳中 ,人提炼哲学 ,哲学改变人 ,理性与人性相携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中西人性观不能简单地说中国思想家主张性善,西方思想家主张性恶;中国人性观是感性的,西方人性观是理性的.比较的目的主要不在区分其优劣长短,关键在于搞清人性的真相是什么.找出中西方思想家在人性的言说中有哪些理念具有超越性价值.中西人性观的比较应从其动态的历史嬗变中通过性善性恶、感性理性、人的超越性这三个维度加以考量.中国的人性观建立在自然血缘和宗法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中,是在宗教、政治与哲学三位一体结构中言说;西方的人性观建立在神祗、契约、自由人伦的社会土壤条件上,是在神话、宗教、政治、哲学的社会结构中言说.西方把人性是什么的决定权留给理性和信仰,最后的裁决权在上帝;中国把人性的决定权交给人自己,是试图在人间建立精神王国.西方人认为,意志自由和创造力是从上帝那里获得,中国的儒释道则认为,从"天道"中同样能够获得生生不息的创化能力和内在超越的自由品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问题,是随着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近代实践向现代实践的转化而提出来的一个哲学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普遍关注的重要哲学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开始了对生活世界问题的探讨,但对"生活世界"这个概念的使用不仅高频率而且意义含混.为此,对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与现代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现实生活世界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这也是阐发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各有特色,其根本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哲学的人性预设上,我们将人视为道德生命体,而西方哲学则往往预想为富有理性的抽象之人;在思维逻辑上,我们追求整体主义,而西方则深深烙上个人主义的烙印;在理论旨归上,我们表现为天下主义,西方则是国家主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今天日益凸现出积极价值,为当今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实践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是重要的哲学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西方传统哲学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带有革命性质的马克思自由观。马克思直接将自由作为个人的实现与解放,以个人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为基础,以独立性为前提,以个人对外界和客体的改造以及认识作为手段。  相似文献   

16.
西方现代政治制度被黑格尔以国家实体主义为前提证明为一个合乎理性的体系,获得了一次思辩的辩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实体主义和政治实证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主义的国家,因为社会分工的自发性导致了单个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对立.在国家形式主义视阈下,西方现代政治制度,其核心是议会政治和官僚政治,是以矛盾为前提的矛盾的体系.揭示西方现代政治的本质,消除政治幻象,展开政治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士"的身份呈现"不可见者",以对话的力量引导人造就自己。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苏格拉底哲学是生活哲学、行动哲学的典范。而以对抗体系、瓦解知识、捕获差异和关怀自身为特质的后现代哲学,所努力忠诚的正是这种以苏格拉底为典范的古代哲学有活力、生存性的维度。后现代哲学与苏格拉底哲学有着不可割断的亲缘关系,苏格拉底哲学为后现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渊源、合法性的论证及发展的方向,而后现代哲学也在积极地回应和丰富着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9.
邓永芳  蔡益群 《前沿》2012,(11):37-41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与后现代性多元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发端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但并非对这一思想传统的照搬或者修缮,而是在颠覆和超越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马克思政治哲学所具有的历史视野、价值追求以及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在当代政治生态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问题意识、人文关怀以及对于中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影响力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