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发展》2009,9(5):21-25
该文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现实基础,认为安徽仍存在发展层次低、财力弱、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次全面推进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湖根 《中国发展》2009,9(2):86-89
该文分析了安徽省作为泛长三角区域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全理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安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罗亚萍  唐燕勤 《前沿》2011,(14):19-22
泛北部湾经济区被视之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极经济区,各方都很看好该区域的合作发展。从2006年7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以来,区域成员各方就区内经济合作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一致把旅游合作作为该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和先行启动的项目。在发展区内旅游合作的同时,应该建立旅游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这样才可能遏制该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区域旅游及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层层分析论证,阐述泛北部湾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其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就全面推进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出了对策:尽快出台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推动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快长三角科技创新建设步伐,优先发展低碳产业;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中共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标志着长三角区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为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广大民营企业着眼发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的深度合作。一是跨区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律缺失.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演进过程,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约束机制的过程.区域深度一体化的本质在于区域制度一体化,需要创新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环境,构建科学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具有一定权威、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多层级组织架构来承担.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全国“两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广西要把自身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高芸 《长白学刊》2011,(5):116-1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与长三角、殊三角等金融支持体系较为完善的区域相比较,长吉图金融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资本市场等方面构建适合长吉图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带动吉林省发展、实现东中西互动、加强中国和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产业向“泛长三角”转移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红艳  宋则 《中国发展》2011,11(5):83-87
"十二五"时期,受成本、资源、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产业将呈现出大规模向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近期内,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借助轴向式转移和圈层式转移两种方式,将会集中将成本驱动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市场拓展型等四种类型产业沿长江和交通干线向安徽、江西等的泛长三角地区转移。泛长三角地区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1.
警务合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欧盟警务合作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对欧盟这一典型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出其在国际警务合作中的一些经验启示,指出国家关系协调是国际警务合作推进的政治基础,规则运用与建构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制度保障,主体对接是国际警务合作的组织支撑,执行能力建设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国际化需求,情报信息网络化平台构建是国际警务合作的情报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需求等。这些实践经验能够对全球国际警务合作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对维护全球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环渤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华 《中国发展》2008,8(3):116-121
该文回顾了环渤海区域20多年以来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共享水平低、缺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没有形成经济中心;提出进一步开展区域合作的设想:在合作目标和原则上达成共识,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强化决策意识并且建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潘义勇 《桂海论丛》2004,20(1):66-68
文章阐述了加强粤桂琼经济合作 ,建设华南经济强区的客观必然性 :指出制约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原因 ,提出发展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若干建议 ,即确立合作的原则 ;建立三地合作的机构作为三地政府、经济部门及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对话与提供服务平台 ;三地既竞争又合作 ,以合作促进竞争 ,以竞争促进全方位的合作 ;建立区域合作的规则及区间合作的优惠政策 ,促进区间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合作是东亚地区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合于各有关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方式。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当一些地区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相邻的国家和地区间,建立“增长三角”或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途径。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伸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务必做好的一项崭新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薇  李月 《长白学刊》2021,(1):63-72
生态环境治理效益具有强外溢性,必然求地方政府打破"行政区行政"及"部门利益梗阻",达成政府间合作.对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有助于研究跨域生态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的推进动因、运行机制与合作效果.研究发现,海河流域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网络已基本形成;在体制内行政力量和体制外利益机制的推动下,合作行动目标明确,激励...  相似文献   

16.
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关系是相互包容和密不可分的。侦技协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结合、知识的结合和手段的配合。目前分局侦技协作的主要不足表现在:缺少协作意识;缺少现场意识;缺少沟通意识。所以,公安机关应多措施促进侦技协作。  相似文献   

17.
引渡是国际公法的主要制度之一,是国家间在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展开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引渡理论精微渊深,一直以来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的发展休戚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权利的实现途径。以引渡实践为依托,对引渡理论特别是引渡诸原则进行历史梳理,同时结合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大背景,讨论引渡实践的困境和引渡替代措施的前景,对我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9. 11事件发生后,打击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国际反恐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反恐合作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稳定的合作体制。从这一现实出发,我国在开展国际反恐怖合作时,应当既保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的姿态,同时又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努力促进我国的反恐工作与国际接轨,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朱坚真 《桂海论丛》2004,20(3):27-29
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核心是建立区域性产业协作系统,并逐步形成国际服务业主导型的产业协作模式,高新科技、教育文化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分工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信息导向型的产业协作模式,资本主导型产业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两岸四地间经济、文化的不断交往和融合,跨区域犯罪不断滋生增长,毒品犯罪和恐怖组织流动性增强,这些犯罪形式已经不再是侵犯国家主权的传统安全问题,而是全世界、全社会都共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两岸四地冷冻政治分歧,寻求精诚的警务合作势在必行。但由于两岸四地存在一些现实复杂情况,多年来严重制肘警务合作,阻碍其发展进程。为此,两岸四地必须转变思维,以非传统安全为视角,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创新合作模式,诚意解决问题、寻求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