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沟通行为理论对英国宪政进行重新理解,英国协商式民主宪政在结构范式上是程序主义的,其观点主要基于三方面英宪是一种重在建设性、平衡性的政治沟通共识程序;在行动主义的程序宪政框架中为诉诸议会主权提供辩护;在程序宪政机制中实现的是一种程序正义的动态权利观.  相似文献   

2.
司法程序正义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对防止司法腐败、保障人权、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舆论的误导、政治的介入、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监督 ,使程序正义产生误区 ,客观上给公民个人及家庭造成痛苦和损害 ,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机关的形象 ,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为保证实体的正义与公正 ,必须努力加大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牢固树立诉讼程序法的权威观念 ,依法办案 ,科学办案 ,实事求是地办案 ,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 ,依法保护嫌疑人、被告人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司法赔偿程序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玲 《求索》2010,(5):141-143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自实施以来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尤其是司法赔偿程序的很多方面都缺乏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我国司法赔偿程序中的确认程序、先行处理程序、复议前置程序、审理决定程序、执行程序以及追偿程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分析其所存在的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以体现司法赔偿制度的目的、反映程序效率为准则,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赔偿程序加以完善,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正义观析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尔斯把正义作为衡量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其正义论的理论基础是新契约论。虽然就形式平等和程序公正而言,罗尔斯与传统的正义理论相比前进了一大步,但其理论同样存在着内在的深刻矛盾和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鉴定程序制度改革的滞后,相关鉴定的民事诉讼案件一审、二审以及再审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使民事鉴定程序的改革走出迷雾,必须在司法理念与价值取向上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改革进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在价值选项上要以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作为评价改革成败与否的基本标准。民事鉴定程序的价值取向就在于基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社会自由、平等、正义的法律认可和规定,以实现民事鉴定程序中各类社会主体的利益需要,保护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6.
留置的定位就是程序运作,若想实现其功用,就必须规制其程序运作中的具体裁量。"严格规则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控权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用程序正义的四项原则对留置进行规范与控制。基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功能及权力配置,必须明确留置具有追求效率的特征。构建留置正当程序规则应当首先考虑程序正义,通过程序正义限缩具体裁量。而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适当理论对这些裁量进行二次限缩,让其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兼顾程序效率。  相似文献   

7.
蔡军 《求索》2008,(7):141-143
刑事司法正义应当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但是现行刑事司法却在实现实质正义上存在阙如。“恢复性司法”是作为在刑事司法领域推行的一项新理念,既能弥补现行司法在实质正义上的缺陷,同时也能和形式正义相契合。基于现行刑事司法的不足和恢复性司法在实现司法正义上的优越性,我国需借鉴恢复性司法思想,重构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刑事司法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必然是层出不穷。在所有的解决机制中,司法救济是最终的救济,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前提,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保障,精英化的司法人员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是执政党建设的核心议题,必须依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有效自洽的制度和程序。程序正义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正义,强调程序在制定和适用过程中的正当性。采用什么样的程序、形式、规则对党政领导干部职位职务进行分配,直接决定到干部选拔任用结果的正义性,程序正义理论无疑为观察和审视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正义性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视角。追寻完善的程序正义是人类的政治理想,通过发展程序的独立标准、建立完善必经程序、及时矫正非正义行为、不断修正调适必经程序,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完善,必将进入"设计程序—实践检验—行为纠偏—程序调适"的螺旋上升轨道,最终使实质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芳 《长白学刊》2009,(4):90-94
在传统刑事司法报应正义理论范式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被边缘化乃至被遗忘。随着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全球范围内的以沟通、协商、和解、赔偿为特征,以保障被害人权利为目的的恢复性司法运动昭示着刑事司法理念从报应正义到恢复正义的范式嬗变。分析其理论范式、制度表达、价值归属及本土化图景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代表了刑事诉讼制度价值的双重性,同时也是侦查制度所要追求的最大目标。侦查公开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要在兼顾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本文从侦查公开的法理基础、侦查公开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引进行政法的相关原则来探讨如何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寻求这样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2.
侦查价值是侦查理论与实务界讨论较多的问题,由于诉讼价值与侦查本身价值观的不同而引发了许多争论。但目前的侦查价值研究不仅尚未形成体系,也未跳出就事论事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因此,有必要在刑事司法领域之下探讨侦查价值问题,提出刑事司法领域中侦查的具体价值,讨论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方法,以达到使其发挥最大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如何理好地保护被害人,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成为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英美国家盛行的恢复性司法对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拟从人文视角下的正义观、刑罚观,结合国际社会刑事司法制度的现状,提出恢复性司法理念在中国法学语境下的初步界说。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理论面临困惑和实践遭遇挫折的基础上,恢复性司法应运而生。恢复性司法制度符合刑法“教育人、挽救人、改造人”的立法愿意,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监狱如何借鉴和移植恢复性司法制度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国近年来刑事司法领域重大的改革举措,而量刑程序改革是中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作为中国量刑程序改革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总结了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经验,利于实现量刑的程序公正,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未来路径是对现有的所谓"诉讼化的量刑程序"加以改造,建立适合中国司法生态环境的量刑听证程序,实现量刑程序的完全独立化和听证化。  相似文献   

16.
近来恢复性司法被学界广泛讨论,有学者提议将恢复性司法引入到我国刑事审判中,以期对传统刑事司法进行改革。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在价值目标以及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一致的,刑事和解也应该是实现恢复性司法一种主要途径,确切地说是刑事量刑向度上的恢复性司法。  相似文献   

17.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下刑事速裁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公正与效率是当今各国刑事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以推动庭审实质化来实现审判结果的公正。然而,"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对于某些轻微刑事案件,按照庭审实质化要求办理必然会占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挤压其他案件办理的效率,最终影响公正的实现。因此,应当推进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将刑事速裁程序定位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的应有之义,大胆尝试并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证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危险驾驶罪不能判处有期徒刑或其以上刑罚,并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这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于不能逮捕,实务部门往往想方设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羁押,甚至出现了超期羁押、违法羁押的情况。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适度提高法定刑、灵活运用拘传措施来解决问题。然而,轻罪不羁押,至少尽可能不羁押是国际通行的原则,上述做法并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究其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相配套的轻罪处理程序、审前羁押程序门槛过低。应当设立相应的轻罪程序,同时将到案与羁押相分离、提高羁押的程序门槛。唯此,方能根本解决危险驾驶罪中出现的程序问题,使轻罪程序走上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法的属性看,国际刑法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之间的制度,国际刑法的正义价值观首先源自国内刑法的正义价值观。由于现行国际法体系中没有超国家机构的存在,且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渊源不同,国际刑法与国内刑法有相互符合的正义要素,但这些要素在各自领域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内涵差异。国内刑法正义价值赖以支撑的平等、公平和正当等要素,急需国际刑法以立法和司法的实践加以确认和吸纳,并同时承袭国际法固有的正义基石。从国际人权法的视角分析,国际刑法的正义价值在于尊重和保护人权。国际法体系内的人权法与国际刑法,因正义价值的关联而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相伴相生的矛盾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党政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相关人员涉嫌犯罪的事实,由此形成的纪检监察证据便成为了刑事司法证据的重要来源.基于法理依据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纪检监察证据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规则衔接转化为刑事司法证据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的配套机制,以求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