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月娥 《中国妇运》2011,(11):20-2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1995年,随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家庭暴力”概念引入到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禁止家庭暴力”明确写入国家相关法律,社会各界也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婚姻家庭法,对家庭暴力问题未作规定。过去认为家庭暴力属于家庭内部的私事,涉及家庭成员的私权利,政府等部门难以采取强制手段来制止家庭暴力。有的认为即使法律规定法院、警察等部门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应当予以救济,救济的效果也不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暴力问题引起各国重视。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儿童。有的国家建立妇女庇护所等妇女、儿童援助机构,保护妇女、儿童的安全。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法律,规定受害者可以向法院、警察等部门要求保护,制裁家庭暴力的实施人。如英国1996年制定的《家庭法》,规…  相似文献   

3.
蒋月娥 《人权》2011,(6):20-24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1995年,随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家庭暴力”概念引入到我国,家庭暴力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禁止家庭暴力”明确写入国家相关法律,社会各界也在反对家庭暴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直至目前,家暴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社会反映很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9,(1):44-44
家庭暴力是国际性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禁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并对家庭暴力矿论与干预对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95世妇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逐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8年,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全国妇联联合制定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出台了禁止家庭暴力的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案件有不同于其他普通违法犯罪行为的特殊性,警察在干预和处置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法律规定不明确、取证困难、受害人诉求模糊等诸多实际问题。文中从分析家庭暴力的危害入手,结合法律规定,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依据及处置、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相关实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主持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已经列入了2012年全国人大立法规划,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立法措施,也是全国妇联以及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等社会组织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反家庭暴力立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制定一部国家基本法层面综合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应当涵盖对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矫治、制裁等各种法律手段,是一个由行政干预、社会干预和司法干预共同组成的立体框架。为了进一步阐述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重要意义及其应当涵盖的主要内容,我们邀请了国内多年从事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的不同专业的法学专家,用笔谈的方式,一方面对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指导思想、重大意义等宏观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另一方面,对于关乎家庭暴力性质及适用范围的家庭暴力概念、应如何设置在家庭暴力防治中具有特殊作用的多机构合作的干预模式以及如何在中国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保护令,以增加克减和根治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的法律措施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讨,并期望以此笔谈抛砖引玉,与各位学者、同仁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刘萍 《桂海论丛》2005,21(2):86-88
家庭暴力是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不够和家庭暴力立法的滞后。尽快出台《家庭暴力防治法》,完善我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是控制家庭暴力最迫切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主持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立法已经列入了2012年全国人大立法规划,这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公民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立法措施,也是全国妇联以及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等社会组织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反家庭暴力立法属于社会法范畴,制定一部国家基本法层面综合性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应当涵盖对家暴行为的预防、制止、救助、教育、矫治、制裁等各种法律手段,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文明社会所不容。1995年在中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家庭暴力”首次被列为全球12项重点问题之一。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定相应的法律,将家庭暴力视为一种犯罪行为,通过法律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和制止。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即对他人身体的伤害(虐待)是违法的。不管这种攻击发生在何种场合,也不管受害者是否是亲属,只要你向你的伴侣或家人施加暴力,你就将被逮捕和被起诉。社会要通过警察、法庭和有关法律规定向家庭暴力者说“不”! 在90年代中期,英国…  相似文献   

10.
田梅 《前沿》2010,(6):87-90
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涉及公权力与私权力冲突的解决问题,涉及主体介入的任务与权力范围等问题。我国现在的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意识、法律法规及运作模式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仍缺少一部专门的、统一的法律来确定警察机关介入的程序、介入过程中的职责等。警察机关介入家庭暴力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通过对家庭暴力的涵义及警察机关介入的现状的反思,从协调矛盾为根本、取证工作为重点、积极介入与有限介入相结合为方式及极度危险之下保护责任为例外等四个角度提出完善法律制度应当遵循的原则。当然警察介入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财政工作既面临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要求,又面临现代化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因此,需要正确处理财政与政治、财政与经济、财政与市场及财政内部若干重大关系,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本文结合湖北实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变目前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方式中与使命任务和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部分 ,与时俱进创新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方式 ,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军队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课题。遵循“三个代表”的要求 ,军队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应该走依据现实需要确立建设标准、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大教育”体系、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改进管理方式、借鉴法制经验完善监督机制的路子 ,逐步实现思想理论科学化、组织要素功能化、作风发展良性化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学福 《桂海论丛》2007,23(2):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历史转型,社会意识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乃至更为复杂的变化:社会主导意识从“纯而又纯”向“常识”回归,反映着当今的时代精神;社会大众意识在主体性得到增强的同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在此情况下,要力求社会和谐发展,主导意识应该、必须且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协调性、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对缓解和处置敌视、对抗等警察临战状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克服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沟通中的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姜起民 《前沿》2011,(11):90-92,131
人民民主的法制观在内涵、理念等方面都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法治观。中国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法律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由人民民主法制观转变为社会主义法制观,然后又由社会主义法制观转变为社会主义法治观。  相似文献   

17.
在公安院校学员管理工作中,学员管理工作者要特别重视与学员之间情感的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充分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学员人格力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学员的集体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形成集体愉悦和谐的人际氛围,从而促进学员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开展情感教育工作:一、通过了解、关心、尊重学员,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二、情感教育过程中讲求教育方式、方法;三、为人师表,树立情感威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经济人假设,强调将人们的各种行为因素纳入成本—收益核算模式之中。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为警察机关的临战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将成本—收益理论应用于警察临战实践,在于为警察临战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而且用效益所体现和蕴含的理性价值可以透视现实警察临战机制的某些缺陷、警察临战理论研究的滞后。对警察临战活动进行经济学解读,目的就在于要以效益观为指导,以警察临战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结合警察临战活动成本投入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贫困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治理贫困,摆脱贫困,在新世纪显得更加紧迫和急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贫困的重点主要在农村。而农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如果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尽快得以解决,则中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积极思考农村贫困与扶贫的问题,探索和寻觅加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一、对贫困的再认识贫困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达不到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临战武力是警察依法使用武力手段控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过程。国家法律赋予警察使用武力控制手段的权利,用于控制、制止犯罪行为。只有不断加强警察临战武力控制能力培训,提高警察临战武力控制的能力,才能保卫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