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徐欢  吴国斌 《人民论坛》2015,(2):208-210
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成为德育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强调人的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的产物,个体通过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和自我效能获得道德行为,提升道德品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蕴含丰富的德育理念,对开展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启发作用。科学使用社会学习理论,对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公民道德水平,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印晓慧  陈敏 《传承》2012,(4):50-51
考试是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的出现对考试的公平性及真实性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6.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7.
从学生、学校、社会、扩招四个层面对大学生作弊动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考试作弊成本、深化教学改革、调整考试方式、提高师资素养、强化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我省公安理论研究,推动我省公安工作科学发展。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二是要切实加大公安理论研究力度,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公安理论研究的层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10,(2):70-73,F0004
考试作弊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近年来又出现了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政府官员、老师、家长、学生联合作弊等现象,考试作弊已成为教育界的“顽症”,它严重践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影响了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妨碍了良好学风、考风和校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 大学生考试作弊越来越具普遍现象。不管是象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这样的知名学府,还是一般的专科学校,都不得不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大感不妙。痛心疾首,更有些无可奈何。就在复旦大学三令五申“凡考试作弊者均以勒令退学处理”后,仍有六名考生以身试法。 (二) 国家教委每年明令再三,而大学生作弊现象未见多大的收敛。连续七年,针对学校与社会相长的考试舞弊风,国家教委要么发传真,要么电话会,下指示,打招呼,下决心,希望各高校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正考风,严加管理,可考试作弊仍然屡禁不止,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1.
考场作弊是一种违反学校纪律的欺骗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不良品德、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形式。笔者通过与作弊学生交心,了解其学习动机、学习环境,探寻其内心真实思想,初步分析得出,作弊学生心理有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成绩差,但又惧怕被归为差生之列。一些学生因平时学习不用功,学习方法不当或因智力欠缺,学习成绩较差,每当考试来临之际,他们便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因考试不及格被归为差生之列。为避免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或留级,便产生作弊动机。2.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差,自信心欠缺,导致作弊动机的产生。有些学生学…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当前头等大事。为此,市建设系统各级党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学习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自觉当好表率,争当认真的学习者,热情的宣传者,潜心的研究者,忠实的实践者;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活跃,学习热情高涨。大家越学越觉富有新意,越学越觉内涵深刻,越学越觉鼓舞人心。一个认真学习“七一”《讲话》、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良好氛围正在全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王延伟  廖桂芳 《前沿》2010,(6):163-166
探索科学的心理接受机制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接受机制的基本原则、内容体系和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4.
目标: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访人事部考录司副司长毕雪融本刊记者一年一度的军转干部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即将来临,面对着处于机构改革中的竟政机关的大门,一些择业者把希望寄托在公务员考试上;尽管“海”的诱惑使许多人对机关的“沉稳”不屑一顾,但工资改革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陈伟功 《新东方》2012,(2):18-2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本概念的提出,开创了党建研究领域新的论题及认证方法。“学习”是哈贝马斯“行动交往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可以将其视为“交往理性”的同义词。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本质来看,人也是一种“学习”的存在,正处于生成过程中;人们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既可以避免独断论、主观主义,又可以避免价值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从而为解决当前社会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4,(4):57-59
作弊,这一不讲诚信的行为,其手段已不仅是偷看、夹带和抄袭.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考场内外配合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针对新形势制定了相关的违规处理条款,并加大了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鸡锣开场。不约而同,舆论话题就转到“考场舞弊”上,可见积重难返,众目睽暌呵。 政府理当顺应民意。于是就有种种报道,不仅一旦作弊,污点伴随考生终身,这叫做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且将正式立法,教育部都将考试法讨论稿往上报了哩,到时候那该叫做“不罚侬,我犯法”——不料,街谈巷议间也有反拨,即所谓“考虑考虑孩子的前途,处理该多些人性”云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规模不断扩大,全国每年约考试录用10万余名公务员。有近500万人参加考试。报考对象从以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扩大到社会各类人员,随着报考人员身份的日益复杂,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日趋频繁.考试的环境日趋复杂,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有组织的作弊行为日趋增多。2006年至今,相关部门共发现了1605例违纪违规行为。其中,2009年中央机关招考即发现了935例。  相似文献   

19.
陈心尘 《乡音》2011,(12):13
北京大学已公布2012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细则,其中明确提出:"有下列情形者,不得被推荐:一、不孝敬父母;二、不关心他人,从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三、有不良诚信记录;四、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孝敬父母"被列在第一位,对此,舆论争议颇大。在我看来,这只是中国社会当前普遍患上的道德饥渴  相似文献   

20.
公安学历教育与招警制度是有着高度关联的两项制度,然而这两项制度当前却不相契合,没有发挥出制度的优势,以致出现互相掣肘,影响各自目标有效实现的问题。建议招警考试应实行“二考制”;考试科目取消《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只设公安理论、公安执法、公安队伍管理和公安科技四个科目,实现“所学即所考”;公安学历教育要融训于教,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员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