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上海法治化进程,近年来,上海市法院系统将解决执行难作为树立和维护司法权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司法权威与公民的法治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公民法治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法律的实践,法治的实践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司法裁判的结果和实现的状况中.因此,上海法院系统应抓住解决执行难的契机,重塑人们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司法具有权威性,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 维护司法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确定为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施依法治国,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法律权威,维护法…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行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虽然借鉴于原苏联 ,但是并不是中国所独有 ,与各国的同类制度相比 ,监督范围还嫌过窄。这项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 ,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 ,应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检察机关要依法实施监督 ,在贯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中 ,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钢  何君  李颖丽 《人民司法》2020,(10):106-111
司法救助是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和谐、贯彻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信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司法救助法治化是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的基本方向。以国家责任为内涵和覆盖面逐步拓展的外延,是司法救助概念法治化的体现。司法救助功能法治化要求必须坚持其“救急救困”的基本功能,并区别于社会救助,同时做好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司法救助的协调、受理、决定、公开和监督机制法治化决定了司法救助程序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在践行司法服务、落实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强化监督制约、创新审判管理、加强司法保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深化司法改革,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法治的思维方式,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推动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一 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一)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全社会法治化的过程,法治中国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也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司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国家机关,人民司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在维护党的权威,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威信.因此,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树立法律权威和建设法治国家的统一认识,形成高度共识,这样才能使司法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程伟 《行政与法》2013,(2):110-113
法律语言是人类社会众多语言中的一种,运用法律语言是为了建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最终实现司法公正.就刑事诉讼范围内法律语言的运用来说,兼有静态上的言词原则和动态上的法律解释两个方面.司法公正是司法自身追求的理想价值,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从而实现法治国家的需要.司法公正的实现有多种进路可以选择,以法律语言为视角进行省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论述如何运用法律语言实现刑事司法公正,应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与法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重大成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忠诚履职担当,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立足司法职能服务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走出立法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立法上有误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呼唤法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国家推进法治。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进程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国的法治化需要一个前提、一个关键和一个保障。立法是前提,行政是关键,司法是保障。世界各国普遍将司法视为法治实现的最终屏障。但中国司法的独立、自主和中立还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艰难以及越来越受人关注的司法腐败,甚至让一部分人对司法能否担当保障法治的重任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信心;十几年来,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原则,行政管理和执法的状况有所…  相似文献   

9.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法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示的必然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司法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以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光亲 《特区法坛》2007,(4):7-8,20
去年以来,我院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政府的支持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市委工作部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一个工作主题,加强法官队伍和规章制度两个建设,着力抓好涉诉信访、民事调解和执行积案清理三项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双示”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大活动,更新司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抓管理,抓规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琼海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冲突与平衡: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维护司法权威,没有司法权威,就不可能有法治的权威。但司法权威必须建立在公正而有效率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上。司法不公正或者没有效率,就不可能获得社会的信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的权威。历史经验证明,保证司法公正,一方面离不开司法独立,没有独立就没有公正;另一方面又离不开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对司法的监督,包括司法机关内部的监督,也包括外部的监督。在我国,外部监督既包括媒体的监督、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监督,也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内部监督…  相似文献   

12.
闫博慧 《法学杂志》2016,(4):118-124
司法公开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理念,同时更是对司法权进行有效监督的必要措施,其核心体现了“把权力置于阳光下”的理念,并以公开促进公正、以公正加强公信.我国近几年在司法公开方面的研究,虽在学界和实务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司法公开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障碍.要通过精准把握司法公开的内涵,提高公正、公开的理念标准;明确各司法机关责、权、义,完善相关立法;健全机制设置和完善技术设备来扫清司法公开道路上的障碍,真正实现“阳光司法”,维护司法公正,捍卫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全国人民面向新世纪实施的一项伟大工程。实现这一伟大工程,需要完善的立法,更需要公正的司法。人民法院要确保司法公正,完成好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所担负的光荣使命,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维护”。一、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中央权威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社会稳定是公正司法的重要基础。当前司法理念落后、职业道德缺失、司法能力不强、司法行为不廉、关系处理不当、网络媒体干预等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继续加强司法职业道德建设,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关系,努力加强司法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依法理性处理和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5.
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含及制度保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现实司法状况的迫切呼唤。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就是要实现司法公正。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明确司法公正的价值,从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本文拟从民事及经济司法(审判)的角度,探讨司法公正价值及其制度保障问题。一、司法公正的含义及内容在现代社会,司法应当以公正作为价值取向,不与公正相联系的司法就丧失了现代司法的应有之义。公正与现代司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司法活动之所以启动,…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改革的关键时期,司法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树立司法的权威。我国三轮司法改革的实践证明,司法行政化与司法地方化是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两大障碍性因素。如何根据法治的一般理论,遵循法治的基本规律,建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与机制,是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探索的关键。“上海方案”作为本轮司法改革的先驱者,所探行的“员额制”、责任制、人财物统一管理体制等,彰显了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性、开拓性、试水性、引领性等系列价值。同时,“上海方案”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还需要缜密论证与审慎推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明确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推进司法改革,是对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更新和发展,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提高司法效率。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于司法改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作为指导,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如何推进司法改革,改革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和运行方式,也是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南昌”是南昌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自开展法治南昌创建活动以来,南昌市坚持把法治建设贯穿于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努力提高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当前,法治南昌创建紧紧围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一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创新发展,努力推动法治南昌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法治社会是一个尊重和保障权利的社会,法治进程就是整个社会权利意识不断唤醒、权利不断主张并得以实现的过程。[1]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经指出:法治时代就应该是突出司法权威的时代。在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司法权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试从司法权威的社会心理基础入手,探讨社会公众对司法权威的信仰、态度和感情,以找出当前我国司法权威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树立司法权威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左世忠 《中国审判》2014,(12):12-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规定十分清晰地表明,人民法院在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定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公正司法作为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