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关于道德教育的两种对立观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解读"立足于道德教育可以培养人向善的品德这一基础之上,肯定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是贯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其他诸种教育方式的灵魂和核心,它规定着人全面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但同时也提出了当今的道德教育存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规定,一直只存在个体和社会的两个视角,而忽视了教育自身,这导致现有的道德教育目的存在着社会目的对本体目的的驱逐、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剥离、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分离甚至相对立等倾向。从道德教育自身即道德的目的性出发来重新考量道德教育的目的,可以使我们对原有的“美德袋”论、道德能力论等道德教育目的观点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关于道德教育的各种哲学探讨提出作者的意见。不过,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在古典的和现代的道德哲学家的思想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根据,而且各种相反观点也将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对待道德教育的新老态度父母和教师总是关心道德和道德教育,社会通常也如此。然而立刻会提出问题:教育是否应该包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内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也叫德育。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拥护党和国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思想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主观点、法制纪律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主义观点等。道德教育最集中的就是用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思想意识教育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认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K ohlberg,1927-1987)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也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及一系列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将道德发展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为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与道德观一样是后天形成的,其遵循的教育机理是…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的“断裂”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的德育工作者。究其原因,许多人发现缺乏道德教育的体系化是其主要因素。所以,实现道德教育一体化工程,把握道德教育一体化规律;明析道德教育一体化内容;探寻道德教育一体化方法则为我们解决道德教育的“断裂”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和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目前存在着理念陈旧、资源分散、平台缺乏、环境不理想等现实困境。本文引入协同创新理念,实现网络道德教育多元参与主体的统筹、多环节过程的顺畅和多领域系统的协调,重点探索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更新观念、建好队伍、构建机制、搭建平台的有效路径来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8.
制度供给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但在道德教育中制度供给过剩会僭越道德教育的本真,侵蚀道德教育的活力。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面临着制度供给过度泛化、制度供给结构性过剩、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等制度供给过剩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道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增加制度供给的道德属性,取缔不合道德的制度供给,增加合乎道德的制度供给,以消解道德教育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9.
班级日常生活是学校教育与个人发展的重要场域,也蕴藏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契机。依据相关的文献与研究,当下学校道德教育出现了四重困境:道德教育过程的知识逻辑化、学校道德教育权威弱化、道德主体的自我迷失、脱离生活的道德实践等。文章重点在于论述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提出基于班级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实施模式,强调教育者应该从班级日常生活入手,挖掘蕴藏的道德教育资源,直面道德发展中产生的道德冲突,最终推动道德教育从思维转向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教育界与伦理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当前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与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期望之间仍有很大的距离,道德教育的现状堪忧也是不争的事实。道德教育和谐发展就是在现代和谐理念指导下,结合道德教育自身的规律与特点提出的旨在促进道德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的道德教育发展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提出和深入探索就是旨在为道德教育功能的充分实现提供一条理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道德灌输的批判和无灌输道德教育理论的构建,构成了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生态.由此,否定和批判道德灌输引起了西方道德教育界理论与实践上的革命,倡导和建立了无灌输的道德教育理念.道德教育的转型对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校园的德育教育必须基于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道德教育何以可能。“道德可教性”这一道德教育元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对于道德教育本身、对于中西方道德教育的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德育对象为什么可能接受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这一问题古老而又常新。即使在今天这一问题也依旧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给学校大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抓好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要在具体实施中给道德教育定好位,处理好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要切实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利用一切教育渠道形成合力,全方位推进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审视,目的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强化这种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倡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模式的多样化创新,使它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给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呼唤着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要求现代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理念和道德教育模式。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变革、发现和探索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相似文献   

15.
社会道德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把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上,并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体现参与性、发展性、指导性、合作性、渗透性,是多元社会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和谐社会标准要求下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并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消费道德的教育、示范、约束、实践等机制的途径,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詹欢  张莲 《党史文苑》2007,(7):63-65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视野出发,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和谐社会标准要求下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并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消费道德的教育、示范、约束、实践等机制的途径,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道德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大症候:道德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分离、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以及道德教育与德性远离。其原因在于:道德教育多是一种"你说我听"的模式,是一种"重知轻行"的模式,是一种"事实教育"的模式。解决道德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是:道德教育在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目的上实现受教育者通过知而指导行,在结果上落脚于受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源泉。道德教育必须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面向生活,才能实现道德教育自身的发展并发挥道德教育对现实的超越作用。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对生活世界超越的基础上,道德教育的"自我批判"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原因 当前,道德教育效果不显著,有效性不足,这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实际运作与目标要求实现的程度相差较远,即道德教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不相符合,与时代对它的客观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道德教育的传统特征以及"左"的思潮的影响.我国道德建设形成了长期不变并趋向僵化的第一教育理念和模式,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影响了道德建设的成效和社会道德水平的稳步提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