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毒鼠强,因其对人体有剧毒,且无解毒剂,民间常为“没鼠命”、“闻到死”等,所以毒鼠强中毒的患者一般不死即伤。有关毒鼠强的中毒机制、病理变化等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但有关毒鼠强中毒的损伤程度评定的文献比较少见。本文通过对13例毒鼠强中毒者的法医学活体检验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毒鼠强中毒的损伤程度评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李学军  廖明 《法学家》2004,(1):109-113
一、物证技术学 2003年物证技术学研究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毒物毒品物证技术.针对南京等地发生的毒鼠强投毒案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毒鼠强对人体潜在的危害性,今年有相当多的学者开始重点研究毒鼠强的理化性质、中毒症状、中毒检材的采取及检验鉴定方法,例如,王炯等认为,毒鼠强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0倍,能致二次中毒;中毒者的血液、呕吐物等、可疑或吃剩的食物、肝脏、胃及胃内容等为上佳检材.  相似文献   

3.
41例毒鼠强中毒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通过对41例毒鼠强中毒进行临床及尸检资料分析 ,发现毒鼠强中毒后 ,在30分钟内出现不适、呕吐、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等症状 ;尸体检验有睑球结膜苍白、口鼻腔有血性分泌物、心肺浆膜下出血等表现。对毒鼠强中毒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灌服毒鼠强诱导大鼠细胞DNA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CH  Liu Y  Deng LB 《法医学杂志》2005,21(1):27-29
目的研究毒鼠强体内染毒后,毒鼠强对大鼠脑细胞、心肌细胞、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Sprague-Dawley大白鼠20只,分成5组,每组4只,采用灌胃方法使大鼠毒鼠强体内染毒,按0.2,0.1,0.05,0.01mg·kg-1制作大鼠毒鼠强中毒模型,并以灌服生理盐水的健康大鼠为对照,分离实验大鼠的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和脑细胞,用彗星电泳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毒鼠强中毒后的细胞DNA损伤。结果0.2,0.1,0.05,0.01mg·kg-1剂量组的毒鼠强均可引起大鼠的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和脑细胞DNA损伤,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毒鼠强诱导体内细胞DNA损伤可能是毒鼠强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毒鼠强中毒的凋亡细胞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Cheng YB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2,18(3):137-139,14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在不同剂量下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间各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指标。方法建立小鼠毒鼠强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小鼠毒鼠强急、慢性中毒后脑、心、肝、肾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对中毒实验组的小鼠上述器官检材进行毒物分析。结果慢性中毒组小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脑、心、肝、肾等器官凋亡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中毒致死组,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有所差异,差别均有显著性;不同器官的凋亡细胞数的峰值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亦有所不同。急性中毒组小鼠各器官的毒物分析结果为阳性,慢性中毒组均为阴性。结论慢性毒鼠强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法医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机体的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小剂量、慢性中毒对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前 ,随着毒鼠强中毒的案件不断增多 ,其中毒机制、病理变化等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但有关毒鼠强中毒损伤程度评定的文献较少见[1,2 ] 。本文通过对 8例毒鼠强中毒者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 ,并结合有关文献 ,提出毒鼠强中毒者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以就教于同道。1 一般资料某年 9月 15日 ,8人在食用了在某商店购买的豆制品后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到某医院就诊后 ,经检查均诊断为急性毒鼠强中毒。例 1 女 ,16岁 ,当日 19时许与家人一同在外吃饭 ,吃饭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 ,共呕吐 5次左右 ,呕吐物为胃内…  相似文献   

7.
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有的明显 ,有的不明显 ,易出现误诊现象 ,给医务人员及法医工作者带来诊断治疗和鉴定的困难 ,特别是临床上一些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由于对毒鼠强中毒的症状与体征认识不是很深刻 ,容易与其它毒物中毒如氟乙酰胺、有机磷中毒或某些疾病相混淆 ,从而导致了误诊误治 ,耽误了有效的抢救时机 ,造成不可弥补的不良后果。本文报道一例毒鼠强致两人中毒后 ,由于医院误诊为甲胺磷中毒 ,大剂量使用阿托品 ,最后导致二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法医学分析。1 案例简介某日 ,A、B两人因食用了被他人投放有毒鼠强的食物 10min后出…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中毒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涛  陈伟杰  潘洪富  李斌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2007,23(2):86-89,F0003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表达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中毒组和低剂量中毒组,每组5只。高剂量中毒组每只以1.0mg/kg的剂量用毒鼠强悬浊液灌胃,低剂量中毒组每只以0.1mg/kg的剂量用毒鼠强溶液灌胃制作中毒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仪对GABA及GABAAR-α1的表达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正常大鼠脑组织内GABA及GABAAR-α1表达较为广泛,维持在中等水平;(2)高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及GABAAR-α1表达均下降;(3)低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表达先下降,于中毒后6h降至最低,后表达开始增加,3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5~7d达高峰,10d时仍高于对照组;(4)低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AR-α1表达先下降,于中毒后6~12h降至最低,后表达开始增加,7~10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1)高剂量毒鼠强中毒情况下,GABA及GABAAR-α1表达均下降;(2)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表达改变与毒鼠强中毒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隐匿式中毒自杀是指死者生前出于特殊目的,如嫁祸别人,而隐蔽地应用毒物自杀的一种死亡方式[1,2]。隐匿式中毒自杀多发生在纠纷发生过程中或不久,易引起对死因的争议。本文收集13例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提出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的特点及相关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1案例资料13例毒鼠强中毒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7-2003年的尸检资料,每份资料包括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书、尸体解剖记录、毒物化验资料等,部分案例还包括案情调查和抢救病历,见表1。案例性别年龄案情争议原因病理检查及化验结果1男42伍某因家…  相似文献   

10.
从几年来安徽省发生的全部投毒案件和已破投毒案件的检验结果看,绝大部分投毒药物为毒鼠强。因此,掌握毒鼠强的中毒特点在投毒案件的侦查工作中非常重要。毒鼠强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尸体征象 1997年6月30日,安徽省和县南笼山南北武术学校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130名学员早餐后中毒,其中7人死亡。后经化验证实致毒物是毒鼠强。本次中毒的特点是毒性发作快,均  相似文献   

11.
Zhou Y  Liu L  Tang L 《法医学杂志》1998,14(4):214-5, 217, 252
Pathological changes due to intoxication of tetramethylenedisulphotetramine (TE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gns of asphyxia were obvious, so were the congestion and edema of the brain. The spotty and focal hemorrhages in brain stems, multiple myolysis of papillary muscles and contractionbands necrosis of myocardium were observed occasionally.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 of intoxication was frequent clinic--tonic convulsions, which were similar to the grandma epilepsy. The poisoned died mainly in 3 hours. The general poisoning symptoms, LD50,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and medicolegal expertise we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12.
毒鼠强中毒尸检5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周亦武  唐龙 《法医学杂志》1998,14(4):214-215,217
毒鼠强(Tedlenwhsuhaetrannne或TetranUne简写为TIC:IS),化学名为四次甲基二现四胺,由西德拜尔公司于1949年首先合成,在国外Tit::IS曾被用于杀鼠剂,因对哺乳类动物有极强的毒性,能引起二次中毒及污染环境,所以一直未大规模用于灭鼠并被禁用。1991年,我国国家化工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分别发文指出:“是剧毒急性杀鼠剂,有严重的二次中毒作用。这种杀鼠剂与氟乙酸胺类似,且毒性更高,属禁用品种”。但我国仍有少数地下工厂非法生产,因而TIt:]:S所致的中毒时有发生,但其毒理作用、临床表现等尚未被广大的临床及法医…  相似文献   

13.
铊中毒的法医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铊盐溶液无色无味,且毒性剧烈,所以近年来利用铊盐投毒的案例时有报道。利用铊盐投毒隐匿性强,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大难度,同时也因诊断不及时而耽误治疗。本文结合文献,从中毒方式、毒代动力学、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中毒致死量、尸体检查所见、法医学鉴定及鉴别诊断等方面,对铊中毒的法医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 11例中毒者分析研究铊中毒的症状 ,达到了解和认识铊中毒的目的。方法 收集 11例铊中毒的相关资料 ,分析铊中毒的特征。结果 铊中毒的共同特征是出现症状的时候都有四肢疼痛或麻木 ,同时伴有严重脱发。结论 铊中毒依个体的年龄、性别、状态及中毒量不同 ,其发病前具有一定潜伏期。但性别、年龄与死亡的时间关系目前尚不清  相似文献   

15.
In addition to blunt and sharp trauma, animal-related fatalities may result from envenomation, poisoning, anaphylaxis, asphyxiation, and sepsis.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envenomation deaths are caused by hornets, bees, and wasps, the mechanism of death is most often anaphylaxis. Envenom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injection of a poison or toxin into a victim occurs with snakes, spiders, and scorpions on land. Marine animal envenomation may result from stings and bites from jellyfish, octopus, stonefish, cone fish, stingrays, and sea snakes. At autopsy, the findings may be extremely subtle, and so a history of exposure is required. Poisoning may also occur from ingesting certain fish, with three main forms of neurotoxin poisoning involving ciguatera, tetrodotoxin ingestion, and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hyxiation may follow upper airway occlusion or neck/chest compression by animals, and sepsis may follow bites. Autopsy analysis of cases requires extensive toxinological, toxic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of body fluids.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降血糖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但过量胰岛素可导致死亡,其中以意外中毒最多见,其次为自杀,胰岛素他杀虽极为罕见,但值得高度重视。胰岛素中毒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极为困难,虽然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法医学实践中,这类案件仍然是一大难题。本文从法医病理学的角度,对胰岛素中毒的死亡机制、病理学改变、检测手段、注意要点及诊断要点进行综述,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胃肠外途径投毒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3例胃肠外途径投毒的法医学鉴定,其中升汞2例(I.V.),水银1例(I.V.),氰化钾2例(I.M.和乳房下注射各1)、氰化钠1例(I.V.)、一氧化碳2例(吸入)、铬酸酐1例(阴道内塞入)、敌敌畏1例(心包腔内注射)、矮壮素1例(I.M.)、氯丙嗪1例(I.V.)和溴氰菊酯1例(I.V.)。说明经胃肠外途径引起的投毒案例并不罕见,且毒物种类增多,这在法医病理和毒理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和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氧化碳中毒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分析女性可能存在的抵御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方法收集207例不同来源的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血液,测量COHb含量,将案例按照不同的因素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一氧化碳的来源对于死者的COHb浓度影响显著,而性别对于COHb浓度影响不显著,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有可能对COHb的抵御能力差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八角枫中毒小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探讨其中毒机制。方法应用八角枫须根水煎液对小鼠灌胃急性染毒,提取组织器官经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腔出血、肺间质出血,肝窦扩张、淤血,肝细胞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器官呈淤血、出血性改变。结论八角枫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为肺、肝和血管平滑肌;毒性作用与剂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