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Wang Y  Shen LH  Chen WJ  Liu M  Li F  Liao ZG 《法医学杂志》2006,22(4):241-244,F0002
目的探讨大鼠毒鼠强中毒的病理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中毒死亡组、低剂量中毒组,高剂量中毒死亡组以1.0mg/kg毒鼠强悬浊液灌胃,低剂量中毒组以0.1mg/kg体重毒鼠强悬浊液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中毒大鼠器官检测caspase-3与Bcl-2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器官caspase-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即高剂量中毒组大鼠caspase-3与Bcl-2蛋白均呈较强的阳性表达,低剂量中毒组大鼠,Bcl-2与caspase-3于中毒30min后表达不明显,3h时,可见较为明显的阳性信号,Bcl-2在6h~3d达高峰,随后表达下降;caspase-3在24h~5d达峰值,随后下降。Bcl-2峰值早于caspase-3出现。结论Bcl-2与caspase-3参与了毒鼠强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BAAα1受体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prague-Daw-ley大白鼠30只,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以2.0 LD50、1.0 LD50、1/2 LD50、1/10 LD50毒鼠强量,采用灌胃染毒方法制作毒鼠强中毒模型,并以健康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为对照;断颈处死大鼠,提取脑皮质、海马及脑干脑桥等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ABAAα1受体阳性染色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不同LD50量染毒大鼠的皮层、海马及脑干,其GABAAα1受体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神经元较对照组组减少,其中以1.0 LD50、1/2LD50组减少最为显著;相同染毒剂量,以脑干组织减少最多。结论GABAAα1受体表达下降与毒鼠强中毒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甲醇中毒后血液及体内主要组织中甲酸的浓度及分布特点。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中毒3 d组和中毒7 d组,中毒模型按照首剂量8 m L/kg给予大鼠甲醇灌胃,24 h后给予减半剂量4 m L/kg再次灌胃,在首次灌胃后的3 d和7 d将大鼠引颈处死,采心血并提取肝、肾、脑、心和胃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中的甲酸含量。结果甲酸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与中毒3d组比较,中毒7d组脑和胃组织内的甲酸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肝和肾组织中的甲酸质量浓度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作为一种准确检测甲酸的定性定量方法。大鼠甲醇中毒后,其代谢产物甲酸在血液及组织中均有蓄积,在器官组织中的蓄积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灌服毒鼠强诱导大鼠细胞DNA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CH  Liu Y  Deng LB 《法医学杂志》2005,21(1):27-29
目的研究毒鼠强体内染毒后,毒鼠强对大鼠脑细胞、心肌细胞、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Sprague-Dawley大白鼠20只,分成5组,每组4只,采用灌胃方法使大鼠毒鼠强体内染毒,按0.2,0.1,0.05,0.01mg·kg-1制作大鼠毒鼠强中毒模型,并以灌服生理盐水的健康大鼠为对照,分离实验大鼠的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和脑细胞,用彗星电泳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毒鼠强中毒后的细胞DNA损伤。结果0.2,0.1,0.05,0.01mg·kg-1剂量组的毒鼠强均可引起大鼠的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和脑细胞DNA损伤,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毒鼠强诱导体内细胞DNA损伤可能是毒鼠强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甲醇中毒后血液及体内主要组织中甲酸的浓度及分布特点。方法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中毒3 d组和中毒7 d组,中毒模型按照首剂量8 m L/kg给予大鼠甲醇灌胃,24 h后给予减半剂量4 m L/kg再次灌胃,在首次灌胃后的3 d和7 d将大鼠引颈处死,采心血并提取肝、肾、脑、心和胃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中的甲酸含量。结果甲酸在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与中毒3d组比较,中毒7d组脑和胃组织内的甲酸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增加趋势,而肝和肾组织中的甲酸质量浓度有所下降(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作为一种准确检测甲酸的定性定量方法。大鼠甲醇中毒后,其代谢产物甲酸在血液及组织中均有蓄积,在器官组织中的蓄积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脑皮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乙醇对神经细胞损害的机制。方法用50%乙醇溶液灌胃方法制作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急性乙醇中毒后1 h、3 h、6 h、12 h脑皮质内α-syn和caspase-3的表达。测定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急性乙醇中毒组大鼠脑皮质α-syn染色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上升趋势,6 h达到峰值,12 h略有下降,但仍高于1 h、3 h组。中毒后12 h以内,大鼠脑皮质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后脑水肿、缺氧引起α-syn异常聚集可能参与乙醇中毒后早期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毒鼠强中毒后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随时间变化规律,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其毒理学作用机制,为毒鼠强中毒的相关法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8),实验组大鼠灌胃1/4LD50(0.05 mg/kg)毒鼠强乙酸乙酯溶液,对照组灌胃等剂量乙酸乙酯溶液,灌胃后于24 h、5 d、16 d眼眶静脉采血(约1 mL),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浆中的内源性小分子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寻找与毒鼠强中毒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本研究以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IP)值>1和student t检验的P值<0.05为筛选标准,中毒后不同时间点共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30种,包括鞘脂类、氨基酸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涉及到鞘脂信号通路、鞘脂代谢和ABC蛋白转运等10条代谢通路。结论 毒鼠强中毒后机体多条代谢通路受到显著影响,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调节紊乱和能量代谢紊乱,整体变化呈现出累积效应,可为研究毒鼠强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挫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ang XH  Fu J  Sun JH  Jiao Y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10,26(4):246-249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时序性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右顶叶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挫伤区脑组织MAP-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MAP-2 mRNA表达;伤后1h,挫伤灶脑组织MAP-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伤后6 h降至最低;12 h~14 d逐渐增高,至14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结论脑挫伤后MAP-2 mRNA的表达规律,在法医学实践中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 h、2 h、6 h、12 h、24h、3 d、7 d、14 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 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 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 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 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 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损伤组(35只),损伤组按照伤后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1h、3h、6h、12h、1d、3d、7d等7个组,每组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脑挫裂伤模型,对脑及重要器官组织取材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挫伤后1h,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即可见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且随伤后时间的延长,阳性染色细胞逐渐增多,于12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7d接近正常;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脑及心、肝、肺、肾、脾组织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与前述变化规律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损伤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脑及重要器官组织HSP70的表达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2.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TGF-β1及其受体TβR I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 min、1 h、3 h、6 h、12 h、1 d、3 d、7 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TGF-β1及TβRI表达;(2)脑损伤后1~3d,大脑皮质和脑干TGF-β1/TβRI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3)海马冲击后12 h~1 d逐渐增加,3 d时仍处于高表达水平,7 d时已开始下降。结论脑损伤可诱导TGF-β1/TβRI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微管相关蛋门-2(MAP-2)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颅脯挫伤模型,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后0.5h、6h、12h、ld、3d、7d、14d7个损伤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和蛋h印记Western 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挫伤后各设定时间点挫伤脯组织中MAP-2的变化。结果免疫纽化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MAP-2阳性表达;实验组伤后0.5h,挫伤灶及周同MAP-2阳性表达下降,伤后6h阳性表达降至最低,伤后12h,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伤后14d,仍保持较高水平;蛋白印记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统计学分析显爪:MAP-2的表达各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2h、3d及14d与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挫伤后14d内,MAP-2存脑组织挫伤灶及其周同呈现先减少后逐渐增多的表达变化,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八角莲中毒后主要器官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急性八角莲中毒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靶器官、靶组织的损伤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0.5、1.0和2.0倍LD50剂量的八角莲水煎剂灌胃)和1个对照组(1.0倍LD50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在八角莲急性染毒后14d处死,解剖取脑、心、肝、肺、肾,样品经组织病理学处理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主要器官病理形态学改变。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观察结果:神经元胞质疏松,大部分尼氏小体消失;心肌细胞肿胀,润盘及横纹结构消失;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见蛋白质样红色淡染物质。电镜观察结果:神经元细胞膜及核膜结构破坏,胞质明显水肿,细胞器大多已破坏、消失。急性染毒后4组大鼠死亡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急性八角莲中毒可引起多器官病理形态学改变,其毒性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性,且主要靶组织、靶器官为脑(神经元)、心、肝和肾。  相似文献   

15.
大鼠急性斑蝥中毒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灌胃后,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呈下降趋势,左心室内压(LVP)和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变化不明显;心率(HR)在低剂量组加快,而大剂量组减慢;心电图(EKG)无明显改变;呼吸频率(RR)先快后慢,大鼠死亡时,呼吸比心跳早停止几分钟。提示斑蝥中毒死亡较快时,呼吸抑制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毒鼠强中毒的凋亡细胞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Cheng YB  Liu NG  Zh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2,18(3):137-139,14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在不同剂量下毒鼠强中毒后不同时间各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指标。方法建立小鼠毒鼠强中毒的实验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对小鼠毒鼠强急、慢性中毒后脑、心、肝、肾等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系统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计算机病理学图像分析;对中毒实验组的小鼠上述器官检材进行毒物分析。结果慢性中毒组小鼠在中毒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脑、心、肝、肾等器官凋亡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急性中毒致死组,且同一器官的凋亡细胞数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有所差异,差别均有显著性;不同器官的凋亡细胞数的峰值在不同中毒时间段内亦有所不同。急性中毒组小鼠各器官的毒物分析结果为阳性,慢性中毒组均为阴性。结论慢性毒鼠强中毒,在临床症状不明显及法医毒物分析难以检测的情况下,应用凋亡细胞检测技术可成功检测出机体的主要器官的病理学改变,表明小剂量、慢性中毒对机体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毒鼠强中毒实质性器官组织超微病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i CH  Liu L  Liu Y 《法医学杂志》2005,21(2):107-109,1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毒鼠强中毒大鼠实质性器官的超微病理变化。方法采用灌胃方法使大鼠毒鼠强染毒,制作大鼠中毒模型,并以健康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为对照,提取大鼠的脑皮质、脑干桥脑部、心、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进行超微病理观察。结果不同浓度的毒鼠强可对心肌细胞、脑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肝细胞造成一定损伤,而对肾、脾组织细胞损伤不明显。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结构模糊,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扩张水肿,且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脑干桥脑部可见多处弥散性软化灶,神经细胞核溶解,神经纤维细胞有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间隙出现,脑干损伤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心肌细胞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坏死、线粒体弥漫性崩解或肿胀、肌丝断裂溶解、肌溶灶普遍存在等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肝细胞表现弥漫性肿胀,细胞模糊,肝窦狭小,内皮细胞肿胀,结构模糊不清,细胞质内线粒体明显肿胀,糖原含量减少,与中毒剂量和时间均呈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心、肝可能为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COX-1/COX-2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4d)脑组织COX 1/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 ,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 1/COX 2表达 ;脑挫伤后 1~ 5d ,大鼠脑组织内COX 1表达逐渐增加 ,14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 ;脑挫伤后 1~ 3d ,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 2表达逐渐增加 ,1d时海马COX 2表达达高峰。结论 脑挫伤后可诱导COX 1/COX 2蛋白在脑内表达 ,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损伤后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进一步研究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蛋白在受伤后不同时间(5min、15min、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表达少量的BDNF及TrKB;脑损伤后1h大脑皮质颗粒和锥体细胞、海马CA3及小脑Purkinje细胞表达增强,3h达高峰,维持较高水平,12h开始下降,24h后降至对照水平.1h、3h、6h和12h与正常及手术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表明脑损伤可诱导BDNF及TrKB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挫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脑挫伤修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挫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MMP-3的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伤后6h组脑组织出现MMP-3阳性染色,此后24h内染色逐渐增强,伤后5 d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均达高峰,随之下降,伤后14d仍有少量MMP-3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挫伤后6h组出现MMP-3表达,随后表达量逐渐上升,5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d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脑挫伤修复过程中MMP-3的表达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用于脑挫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