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会永 《传承》2009,(18):112-114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离不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常见的程序违法主要有:违反法定形式,超越法定时限,混淆程序顺序。程序违法的成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存在,缺乏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行政执法不符合法定程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解决程序违法困境的对策:尽快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在部门行政法中尽可能详细规定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要树立程序观念等。  相似文献   

2.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离不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常见的程序违法主要有:违反法定形式,超越法定时限,混淆程序顺序.程序违法的成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存在,缺乏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行政执法不符合法定程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解决程序违法困境的对策:尽快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在部门行政法中尽可能详细规定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要树立程序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行政程序是指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所构成的行为过程。现代社会,行政程序法制化是世界各国民主法治发展的标志和必然趋势。为了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防止行政主体滥用权力、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一套法定的、科学的程序规则。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行政主要是依法定程序行政。违反法定程序,也是一种违法行政行为。从广义上讲,行政程序违法的主体既包括行政主体,又包括行政相对人。现代行政法治一方面要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规则,另一方面也要求行政相对人无论是在享有法定权利,还是在…  相似文献   

4.
违反行政程序的表现形态及其法律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反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违反行政程序法律规范的总称。实践中程序违法容易被行政机关忽视 ,成为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重要原因。重视违反行政程序的表现形态及其法律后果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程序法》,可以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政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为行政主体及行政公务人员,所侵害的是受行政法律规范所保护的行政关系,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探讨行政违法行为,对于追究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兰贵  黄鑫 《桂海论丛》2006,22(4):93-95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重点剖析其主要原因:行政主体不合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行政越权;行政法治观念差;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低等,并提出通过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等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7.
张显伟 《前沿》2005,(10):122-125
学界对行政程序违法及其司法审查的研究局限于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是否违法是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基本方面,但应厘定法定程序“法”的外延,明确区分违反法定程序的不同情形,作出不同的裁判。一般行政程序具有独立的价值,应遵守公平、公开、相对方参与等行政程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侦查程序的正当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侦查程序的正当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需要。当前 ,侦查程序的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自由侦查的倾向 ,直接导致了违法侦查行为的产生 ,其危害性较大。因此 ,建立正当的侦查程序有助于对侦查自由化倾向的规制和对违法侦查行为的遏制  相似文献   

9.
李莉 《前沿》2010,(14):84-86
行政调查指行政主体在做出行政行为前收集必要情报资讯的行为,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行政调查作为事实行为也可能违反实体或程序法律规则,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正当权益。因而作为行政行为的基础性行为,违法调查收集的情报资讯在证据法规则上的效力是有瑕疵的,不能完全产生法定的证据效力,在行政程序中其效力状况因平衡个人权益的维护与行政秩序安全由司法权裁量决定。  相似文献   

10.
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程序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实体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两个方面。要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 ,应依据现行行政法律规范以及行政基本价值和原则来进行。在认定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后 ,可根据其违法程度分确认违法、确认无效与得撤销等层次予以处理。通过完善立法、深化机构改革、强化监督、奖惩和走公务员职业化道路等方法 ,最终达到控制、减少直至消除行政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我国的行政立法以及行政执法活动中,具体行政行为因为程序违法被撤销后,行政主体可以不受限制地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这个制度忽视程序独立价值、原告利益和利益平衡原则等,导致某些重要的行政程序形同虚设,并且使得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导致行政腐败行为的发生。这种无限制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制度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侦查违法行为与侦查合法行为相对,属于广义上的侦查行为,是指侦查主体违反侦查程序,侵犯犯罪嫌疑人权利的非法侦查行为。侦查违法行为的性质具有双重属性,一种是司法程序违法性质,一种是行政侵权性质。根据其性质,应从司法制约、制裁和行政诉讼、行政制裁两种思路去规制侦查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3.
都玉玲 《人民论坛》2010,(10):78-79
我国行政问责制在问责主体、对象、方式、程序等方面还不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常态化,能够使官员预测到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避免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这必将有利于官员的清廉公正,也有利于对民众权益的维护,对法治政府、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程序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法律的形式规范行政程序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我国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政程序法治建设应当确立公正、民主、效能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今日海南》2013,(8):4-5
·热词·庸懒散贪奢《海南省"庸懒散奢贪"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出台媒体曝光等可作为启动问责程序线索7月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海南省"庸懒散奢贪"行为问责办法(试行)》。《问责办法》概括、梳理出"庸懒散奢贪"等方面40种问责情形,包括脱离实际,主观随意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导致决策和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者不  相似文献   

16.
行政程序性权利系独立合法权利,如果被侵犯造成财产利益损失或法定应予赔偿的非财产利益损失时,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至于其本身之利益损失,为弘扬程序性权利的独立价值,可拓展纳入应予赔偿的非财产利益损失范围,但以重要程序性权利被侵犯为限。违反法定程序涉及非法利益判断的,应根据其对非法利益认定的影响加以区别对待,即对行政行为视情形撤销或部分撤销以避免尴尬境地;程序违法撤销后重作行为的,针对前行政行为提起赔偿的,应在立法上明确前后折抵制度。行政程序裁量在违法归责原则上不存在障碍,裁量绝对豁免观念亦已遭到摒弃,应当按照国家赔偿构成要件确定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行政管理面临新的形势,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观念、管理方式、程序、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跟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按照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在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加强行政监督方面做出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18.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保障和实现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也不例外.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与现代法治要求仍不相适应,且面临诸多困境.所以,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必须在公众参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和责任明晰等方面寻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瑕疵行政行为的补正主要针对有轻微瑕疵的行政违法情况,用修补的方法将瑕疵补充完整,而不采用撤销、宣告无效等形式,符合实质法治的要求。补正的适用条件为,不影响意思表示本身的合法性、公正性的行政瑕疵。补正的主体为,做出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原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使监督权的行政机关。补正的时间为,在法院开庭审理行政案件之前。补正的效力溯及既往,延及至原行政行为作出之时。  相似文献   

20.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保障和实现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也不例外。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与现代法治要求仍不相适应,且面临诸多困境。我国行政决策法治化必须在公众参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和责任明晰等方面寻求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