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赫鲁晓夫的有限缓和政策 60年代初,美苏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导致柏林危机重新激化。这次危机虽以苏联放弃缔结对德和约的要求而缓解,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却几乎把人类带到核战争的边缘。经历了两次危机的赫鲁晓夫为维持日益受到挑战的两极世界格局,提出同资本主义世界和平竞赛、实现苏美合作主宰世界的愿望。他强调在核时代必须显示“更加清醒的头脑”,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在重大问题上实现美苏“和平合作”。同时,他表示苏联完全准备促进苏美关系的好转,消除苏美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顺应国际潮流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民族主义理论,并依据新民族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不断调整经济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局、拓展外交和振兴经济的重大措施,使危机四伏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国际政治经济界人士的瞩目。一、调整经济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萨利纳斯之所以提出新民族主义理论及推行新的经济改革战略,有其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上看,首先,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东西方矛盾缓和之后,南北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极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兜售西方的价值观和进行“体制输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苏新缓和的出现同一个时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由于双方从过去尖锐对抗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新缓和的主要特点是:(1)苏联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2)双方都持较为现实的态度;(3)双方形成一种多层次的谈判、对话机制。新缓和虽将经历曲折起伏,但美苏继线保持现实态度,减少对抗,加强对话,将是基本趋势。新缓和将比70年代的缓和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5.
战后四十年来,西欧一直在调整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探索自立的道路。今天,西欧已大体确定了自己的政策方针:(一)在东西方关系上,力争在“低水平均势”基础上的缓和;(二)在同美国结盟的前提下谋求“多极”格局,发挥独立作用,竭力影响美国决策;(三)坚持“防务加缓和”的方针,不放弃同苏联和东欧改善关系的机会和努力;(四)保持西欧联合势头,加强北约内“欧洲支柱”作用;(五)扩大西欧同第三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每况愈下,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苏联由于推行全球“进攻性战略”在国际上的处境十分孤立,这是戈尔巴乔夫提出对外政策“新思维”的国内外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现在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苏联领导能否把这种“新思维”化为具体的行动。能否真正地同有关各国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68年1月末,朝鲜在日本海海域拘捕了美国情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一场国际危机由此而发.苏联在国际舞台上时朝鲜表示坚决支持,但在这种强硬立场的背后苏联一直坚持的是一种低调政策,这实际上是冷战时期美苏缓和的大环境的产物.该事件不仅体现了美朝关系的一幕,还是60年代末大国关系在东北亚地区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巧实力”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实际上这一政策是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再次回归.之所以出现这一回归,原因既在于小布什政府推行的过度理想主义的政策没有收到成效,又在于金融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出现下降.尽管奥巴马政府对拉美地区采取了更加现实、手段更加巧妙的政策,但美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和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实质并未发生变化.奥巴马政府试图改变美国的霸权形象,缓和与委内瑞拉等敌对国的关系,但仍继续打压这些国家和激进的民选左翼政府.奥巴马政府加强了在打击贩毒问题上与拉美的合作,并在拉美提倡“民主治理”,让民主给人民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中苏关系正常化,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进入关键的一年。今年4月5日,越南和金边政权宣布,越军将于1989年9月底以前全部撤出柬埔寨。从目前各方面情况分析,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已成定局。围绕柬埔寨国内将来由谁掌权等问题,有关各方正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美、苏、日等国加强对东南亚的外交攻势和经济往来,东南亚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和经济发展,对外政策都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有了新的变化。一、苏美之间展开“扩大影响”与“反扩大影响”的复杂斗争东盟国家由于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开始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从限制和排挤富农阶级政策向消灭富农阶级政策急剧转变,消灭富农阶级的最主要方式是强制迁移富农,由此出现特殊移民现象.在富农的划分、特殊移民的迁移、安置、劳动力使用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特殊移民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但特殊移民仍为苏联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特殊移民政策是苏联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处理同拉美国家的纠纷时,推行动辄出兵入侵和武装占领他国的政策,即通常所说的“大棒政策”。这项政策公开侵犯了拉美国家的主权,遭到拉美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强烈反对。从30年代起,美国政府改变了对拉美扩张的手法,放弃了“大棒政策”,代之以“睦邻政策”。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偶尔也向拉美国家挥舞一下“大棒”,但由于此种政策不得人心,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它一直未敢公开派兵占领某个拉美国家。直到1983年10月25日里根政府派兵占领格林纳达和1989年12月20日布什总统下令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在拉美重操旧业,又挥舞起“大棒政策”。由于美国最近两次武装入侵带有某些新的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新“大棒政策”。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强化“新东方政策”李忠诚加紧落实“新东方政策”的意图、目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几经调整,最后确定推行以美欧为重点、紧紧抓住亚太的“双头鹰”外交。早在1992年初,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就讨论、制定了俄对外政策大纲《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世界继续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国际形势虽没有发生称得上影响全局的转折性的重大变化,但仍然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向,总的来看,有以下九大特点: 一、国际形势总体上虽趋向缓和,但仍动荡不定,苏联解体的冲击波仍有余威。 1993年,“一超多强”的局面有些新变化,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虽仍想竭力维持其在国际及地区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但却更加力不从心。随着德国、日本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集团力量的崛起,“多强”作用明显增大。国际形势缓和与动荡同时发展,某些原有的不确定因素虽有减少,但又冒出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西方国家内部及其相互关系正处于权力与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西方国家内部政局动荡不安,西西矛盾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外债形成于推行经济改革的苏联时期,恶化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外债问题仍是俄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十几年,俄为解决外债问题作了很大努力,取得了部分成效.但相对总量不大的GDP而言,外债负担仍然较重.俄外债问题能否最终解决,根本地取决于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和出口能力以及国际能源市场行情,部分地取决于与债权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对亚太政策的调整,阻碍苏日关系发展的“政治因素”发生了变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苏日经济关系出现了转机。一、苏日经济关系现状 (一)贸易额呈上升趋势,贸易种类不断增多。 70年代,苏日贸易一度出现持续增长局面。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东西方关系趋于紧张,日本停止了对苏提供官方信贷。整个80年代,苏日间新的大型合作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变迁必定会对语言产生深刻的影响,从1985年苏联推行社会制度“改革”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语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社会的转型导致俄语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后,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双方关系日趋密切,苏联在拉美的政治影响有所扩展。对拉美政策的调整 8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里根政府推行新的遏制苏联扩张,削弱苏在第三世界势力的政策,也由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本身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这些国家出现对苏的不信任态度,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处境困难,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紧张,其影响一度下降。面对不利的战略态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对第三世  相似文献   

18.
私有化是苏联解体、俄罗斯转轨历程中一项最具影响、根本性的社会变革运动,迄今仍在以不同方式进行着。2007年6月11日是俄罗斯《国家私有化纲要》出台15周年的日子。回首这不长的15年,人们会发现,在俄罗斯推行的一系列市场经济方案中,一些政策作用被明显低估了,而一些政策作用则显然被抬高了,俄罗斯实施的私有化政策就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东向政策”的目标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东南亚》2003,(1):29-34
20世纪 90年代初 ,印度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 ,确立了以东盟国家为目标的“东向政策” ,和以西亚、中亚及海湾国家为目标的“西进路线”。近年来 ,“西进路线”的推行障碍重重 ,而“东向政策”却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后 ,印度加快了“东向”步伐 ,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 ,印度与东南亚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内学术界对印度的“东向政策”已有一些研究 ,本文将继续探讨这个问题。一、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所取得的进展印度推行东向政策 ,最初是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 ,希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吸引投资 ,…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以来泰国对越南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美国出于霸权的目的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为此,它先后出兵朝鲜和印度支那,严重危害了这些地区的国家和人民;60年代以后,苏联乘美国对外侵略接连失败、霸权地位急剧衰落之机,同美国展开了全球性的激烈争夺。东南亚便是它们争夺的热点之一。 70—80年代,随着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越南地区霸权主义势力的膨胀以及苏联染指东南亚,严重地影响了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和国际关系。处于热点的印支国家及其边缘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