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宪政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法治既是一种理念,也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表现出来。宪政与法治紧密相联,宪政法治意味着一种法治型的宪政。  相似文献   

2.
宪法和政治文明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宪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政治文明使宪法保持稳定和发展,宪法对政治文明又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宪法,对于实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几个认识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本文分三个层面来认识其丰富内涵。即 :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以执政在民为根本原则 ,表现在其实质是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尊重和保障人权 ;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以执政在政为基本内容 ,表现在执政党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并执掌国家政权及参政党依法参政 ;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以执政在法为主要形式 ,表现在执政党执政所依据的宪法和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谢尊武  ;傅如良 《求索》2008,(4):98-100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各项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宪政作为制度保障。保障农民阶层权利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宪政的基本要求,然而宪政在保障政治文明价值目标实现中却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农民阶层一些权利的缺失,应充实宪法保障的相关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农民阶层各项权利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宪政,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宪政作出了众多界定:“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邹平学教授认为:“宪政就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主流的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人性化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宪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选择和政治保障。因为宪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进步追求,具有共生的价值。本文就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第一,社会主义和宪政都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者理想,还是一种制度或者运动形态,都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宪政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标志。“人类社会从野蛮向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在宪法中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深刻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建设"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全面推进。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讲的发展决不只是经济发展,而是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包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理论对宪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仍停留在对西方宪法基本原则的简单介绍。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在逻辑上应具有一致性和自恰性,应充分认识宪法基本原则的实践功能。我国现行宪法在制定之初对基本原则的规定是不全面的,经过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改,宪法基本原则逐渐得到了完善,但还应深化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基础,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是宪政的基础性资源,宪法、宪政、宪政精神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是政治文明的价值体现。宪政的生命力和活力来源于良好的宪法秩序,有限政府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转和宪法至上权威的不可撼动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对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确定了一个十分重大的原则,即坚持依法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深入开展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一、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宪法明确规定和赋予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记录和见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历史进程。宪法序言准确无误地叙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宣誓制度的必要性1. 建立政治宣誓制度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有两层涵义: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 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基础是人民民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另一方面, 是指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 即其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制度安排要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普遍要求, 契合现代政治文明的前进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在这两方面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基础上向前推进。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是目前世界多数民主国家宪法普遍确认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宪法制度与其法律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秉承了人类文明中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它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偏执性和局限性的影响,因而欠缺了对宪法的现代性因素的发掘力和整合力。宪法的现代性因素是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政治文明以及国际和谐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佟德志 《思想战线》2006,32(5):21-26
在改造英国议会主权的基础上,美国形成限权宪法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之一在于以司法机关制约立法机关,形成司法审查的制度,但亦造成民主性困境。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凸显了美国宪政文明的二元个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宪政。宪政要求的是宪法的落实与全面实施,这需要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支撑与保障。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各级政府公职人员确立行政法治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因素入手剖析1787年美国宪法制订的历程,能够从本质上揭示独立后的美国联邦政府渴求联邦宪法的深层原因。尽管制宪会议争论非常激烈,方案的分歧也很明显,但克服联邦内部混乱,消除各自为政的政治局面,建立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保国家政治稳定,成为制订联邦宪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宪政是以民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人权为终极目标的政治过程与政治状态。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途径与方式介入政治过程从而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宪政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最终促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修改的十六大党章和宪法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对照分析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是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的角色特点,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不履行或不当履行义务,可能承担行政责任也可能承担宪法责任;先行存在的宪法义务是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承担宪法责任的前提;违宪行为、过错、因果关系、损害事实是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宪法责任构成的要件;宪法责任具有政治性,但宪法责任不等同于政治责任;规范性文件被撤销、职务的被罢免或被撤销是行政机关及行政首长宪法责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82年宪法的四个修正案,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有重大突破.从修正案所标示的方向看,宪政民主再次成为中国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宪政民主得以成功推行,是现在乃至今后中国改革探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权的宪法保障是现代宪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对人权的充分保障首先体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立宪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宪作历史考察,并在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立宪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宪法第二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仪喜峰 《桂海论丛》2013,(6):116-119
海洋战略的根本性、重要性及长期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属于一项基本国策。海洋战略涉及宪法调整的国家主权,凸显出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宪法价值;涉及宪法对国家的整体调整,彰显出宪法的制度安排价值,并折射出宪法保护国防与经济安全的价值诉求。“海洋入宪”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均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十八大报告为海洋入宪创造了契机,我国的海洋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修宪时可在宪法中增设涉海条款,明文规定海洋属于我国的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