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以平等、自由、独立、负责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乃至国家事务的讨论、沟通、协商与合作的制度过程和治理形式,是对选举民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两者功能上是互补的。协商民主对于宪政、法治、人权的实现都有重要价值。协商民主的形式非常多样,不限于政治协商,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多元力量、完善制度,规范协商民主,为公民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参与政治、法律与行政过程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关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象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宪政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法治既是一种理念,也要通过一系列制度表现出来。宪政与法治紧密相联,宪政法治意味着一种法治型的宪政。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亟赖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而这,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依法促进和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宪政,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宪政作出了众多界定:“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以宪法治理国家。”邹平学教授认为:“宪政就是以宪法为起点,民主为内容,法治为原则,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政是先进的仁人志士对符合人类理性和主流的政治制度的描述,是现代民主政治人性化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宪政的发展提供了制度选择和政治保障。因为宪政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和进步追求,具有共生的价值。本文就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第一,社会主义和宪政都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者理想,还是一种制度或者运动形态,都体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宪政则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标志。“人类社会从野蛮向  相似文献   

5.
肖旻  ;陈卫平 《求索》2008,(9):61-6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理念。民主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统一论坛》2013,(4):21-24
二、政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中国得到实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中国坚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努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深化行政  相似文献   

7.
洪岩 《前沿》2008,3(2):132-135
面对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完善的宪政秩序无疑是客观的现实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的形成和完善必然需要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秩序予以支撑,而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以法治为基础的、以建立有限政府和保障公民权利为最终目的的宪政秩序恰好可以满足和谐社会对于政治秩序的需求。基于此,文章将对建立宪政秩序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宪政视角下的财政民主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而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财政民主对实现政府行为法治以及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剖析财政民主的内涵、探讨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试图为新时期财政民主的制度重构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主参与     
《公民导刊》2012,(3):4
在现代社会,公众参与是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不仅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赋予了公民表达自己权利和利益的机会,更维系了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持续沟通与信任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活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民法治理念的培育是在政府引导下自上而下进行的 ,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容易以政治优势忽视平等、权利、民主等基本因素 ,导致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发生矛盾和冲突 ,偏离培育公民法治理念的基本目标。因此政府在培育公民法治理念过程中 ,必须摆正角色 ,以顺利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傅德汛 《桂海论丛》2003,19(3):20-22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视角下党内民主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首要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党内民主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朱丽霞 《桂海论丛》2004,20(2):14-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提出的一个极富创新意蕴的概念。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社会能取得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经了群众运动、不搞运动和公民政治参与三个历史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走势,从自上而下的动员“群众”到自下而上的“公民”自治,从运动性的“大民主”走向建设性的有序参与,从突击式的民主“跃进”走向稳步推进的民主建设,从行政主体的“权力操控”走向官民互动的“民主恳谈”。外部压力与内生动力、技术推力与精神动力的有机整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政治稳定理论,不仅阐述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而且还具体分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诸多因素,提出了防止不稳定的有力措施.政治稳定是民主建设以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邓小平同志不是为了稳定求稳定,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邓小平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本质上一致,但在主体、范围、运行机制上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从制度层面上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应该超越现有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更加宽泛的角度和视觉上着手,从而才能达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政治组织,也是即符合中国国情又独具中国特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政治组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主要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已经广泛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而且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可见,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重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裕惠 《桂海论丛》2004,20(4):18-21
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观点,使中国在坚持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取得了长足进展.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更加认识到充分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区别,要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内容和形式,使我们的制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要从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更要坚持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程序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和完善民主的实现形式,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都需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程序化建设。切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要革除重实体、轻程序的偏见,准确把握程序化建设的原则,明确程序化建设的重点,增强程序的"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