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机动车、行人上高速公路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应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机动车一方适用严格责任作为归责原则。同时,受害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的行为是一种自甘冒险的行为,具有严重的过失,应当实行过失相抵,将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错折抵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使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云南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一直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作为高速公路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地预防、遏制交通事故尤其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云南高速公路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期寻找出较为有效的预防对策来预防和减少云南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速公路雾的形成、特点以及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找出雾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规律,进而提出预防雾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一般途径,以实现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类型、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新界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注重保护交通参与者尤其是交通弱者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处理注重效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民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既是世界汽车大国,又是交通事故大国。交通事故频发,与行人交通违法关系密切。行人闯红灯,随意横穿、跨越马路,非机动车逆行、走机动车道成为城市交通违法的顽症。交通违法频发与行人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潜意识、暗示刺激,对行人侥幸、从众等认知障碍进行矫正;通过案例警示、现场体验、交规测验,对行人焦虑、冷漠等情感障碍进行进矫正;通过严加管束、信用污点,对行人知行不一、以身试祸等人格障碍进行矫正,有利于提升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促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实现交通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亡突出,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泸州市主城区(江阳区)的机动车致行人伤亡交通事故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参与者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公安机关认定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是否成立的标准。实施了交通违法行为、发生了交通事故、实施的交通违法行为与发生交通事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成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件,而侵害人具有过错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侵权责任成立的又一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重特大事故相当突出。调查研究表明,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要致力于高速公路入口的监控、危险路段的监控、危险时段的监控和危险天气的监控。把这“四个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使高速公路成为安全、快速的运输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交通运输人员不遵守交通运输法规造成的,其中,由于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况十分严重。为减少事故及损失,必须正确认识造成疲劳驾驶的原因,进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法没有限定交通肇事罪的主体,由此产生许多争议,其中包括行人是否能够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问题。认真分析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立法表述的细微变化,会发现理论界将行人纳入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违背立法原意,无论是从外国立法考察,还是从法哲学进行分析,行人都不是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这两类事故,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损害赔偿难的困惑。主要原因是责任人赔偿能力有限、双方难达成共识、道路交通肇事逃逸增多。增强保险意识,实现道路事故车辆风险转移,提高赔付能力,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工作和执行制度,启动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和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具有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快等特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多为车毁人亡,甚至造成多车连环追尾、死伤惨重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基层高速交警除了在日常勤务中履行交通法规宣传职责,加大对交通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和“五进”宣传力度外,应从贴近路面、贴近群众、贴近业主单位出发,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预防交通事故的切入点,强化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高速公路平安、畅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必然带来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公路的状况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车与路发展不平衡 ,势必造成交通堵塞 ,交通事故和车流延滞带来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实践证明 ,增加交通管理科技含量 ,是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现代科技在交通管理中已经应用和即将应用的有交通控制 ,程序管理手段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人为灾害,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流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理发展不协调,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曲靖市是云南省一个地级市,其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在省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员、交通事故地点、交通方式、车辆类型、道路类型、重大事故问题,进行多个角度的数据分析,对其影响关系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为预防我省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司法鉴定研究成果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监控影像资料、碰撞破碎后玻璃或前灯罩碎片的广义抛物理论、轿车碰撞速度与行人抛距关系、轿车与二轮车碰撞实验回归关系等进行车速司法鉴定,弥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方法》(GA/T643-2006)中推荐的鉴定方法的不足,为鉴定机构提供了依据,解决了部分交通肇事案件车辆行驶速度鉴定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以一次发生10人死亡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以事故当量死亡人数为基础,拟合了2004-2010年事故的数学模型,指出其发展变化与总体形势高度正相关。2007-2010年间,3月与8月、16日与7日、昼间12小时,西南地区、二级公路与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营运公司、客运车辆、2年以下及10-12年驾龄的驾驶人,发生或引发的事故损害后果更为严重。2009-2010年,因超速和超载等14种直接原因而发生,其深层次的间接原因中以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不到位更为突出。明确了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规划、强化路面执法管理、完善道路及交通安全设施、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倒查制等治理措施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深入基层实战部门调研,开展山区高等级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的研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到其在时间、空间、事故形态和气候条件下呈现的内在规律性,是进一步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民警实行任职资格制度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交通事故民警任职培训将是未来民警培训的重要内容,整合素质模型的培训理念将显著改进培训的效果。因此,我们可在胜任素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交通事故民警的胜任素质模型;并结合培训系统理论来分析在交通事故民警任职培训过程中整合素质模型的要点,以设计基于素质模型的交通事故民警任职培训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