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是对上世纪50年代批判胡适哲学思想的一次清理和反思,对胡适所受激烈批判的实在论、真理观、方法论、历史观等作了分析,试图恢复胡适哲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对于胡适哲学思想的贡献、特点和局限,也从几个侧面作了一定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李传玺 《各界》2013,(10):15-16
上世纪50年代,大陆系统批判胡适思想,胡适都持着"理解的同情"去看待这些亲朋师友的"火力".同时,并没有因为这些批判而对大陆学术的发展持一概拒绝或否定态度.他不仅利用一切可能给予密切关注,而且只要一看到好的,都会在日记和书信里留下分析与赞扬.本文将这类材料做了一定综合,可以说反映了胡适晚年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李光胜 《学理论》2009,(10):5-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观、辨证法思想、知行观及社会历史观,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连续性及其实质是学界持续关注和热议的问题,南斯拉夫实践派从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际出发批判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漫画式理解,从而阐发了"回到马克思"的必要性,论证了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进而深刻地揭示了人道主义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1)
恩格斯的军事哲学思想,是他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哲学分析和哲学思考,是他研究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作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他的科学的战争观和研究、处理军事问题的方法论、批判唯心主义的战争观和对战争的科学预见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言论、著述和实际决策凝聚着他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本文仅就其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谈点体会。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性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之所以具有时代性,是因为他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把握了当今时代的突出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战略思想。这种时代性不但反映在他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主要矛盾的分析解决和理论概括上,而且也反映在他对当今世界发展格局的准确判断上。邓小平运用矛盾的学说,对时代的主题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形成既反映时代本质又符合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理性思维。邓小平在…  相似文献   

7.
实践这个概念,在许多哲学派别的哲学理论中都提到它,但其含义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实践观。唯独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优秀哲学思想,对实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论证,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实践在哲学中的地  相似文献   

8.
孙爱珍 《学理论》2009,(32):59-60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的语言哲学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维特根斯坦主张语言的逻辑图像论,后期他提出了语言游戏说。本文认为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观并非是对前期的简单抛弃,而是继承基础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正一就与当代中国现实的关系而言,目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整体上似乎只有两种路数:一是,以既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为根据,为政府的一系列决策和方针作解释,为当代中国现实作辩护性或赞美式的论证;二是,在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与西方近现代的一些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资源"纂在一起"加以阐述的过程中,对当代中国现实作隐喻式的批判(如"现代性批判")[1]。应当承认,这两种研究路数特别是第一种研究路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目前中国社会的某些需要,故并非  相似文献   

10.
丁璐璐 《学理论》2013,(6):37-38,71
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对分析哲学的影响意义深远。他的理论先后主要传承了两位学术巨擘弗雷格和罗素的哲学理论,对于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的批判地继承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哲学史上经典理论碰撞的典范。维特根斯坦前期的主要思想语言图像论和真值函项理论以及其重要著作《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说与不可说"命题都是其哲学理论的精髓所在。理清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来源以及其前期的重要学说对于更深刻地解读分析哲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明哲  张贵红 《学理论》2012,(24):26-27
巴什拉对科学认识论和理性主义的分析是其科学哲学思想的主体,文章从科学认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巴什拉对于认识论中的中断与实在的概念;在理性主义时期分析了理性研究者,并对现象技术进行了批判.同时,巴什拉提出了一种技术反实在论的观点,对科学的人工实现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本质上是西方资产阶级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的道德原则。在中国近代,个人主义作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武器,曾经发挥过积极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国民性的改造问题是近代进步知识分子倍加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各路文化精英纷纷发表意见,其中,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于此潮流中脱颖而出,在民国七八年间,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反思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在五四时期的积极影响,并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仍具有重要意义。1  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旧道德。它为确立适…  相似文献   

13.
陈鲁民 《党政论坛》2008,(22):17-17
1960年,胡适应邀去台南成功大学为毕业生作了一场题为《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的讲演,颇有点说服力的。 胡适先生的“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过程中的两部早期重要著作,其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学说和唯心史观的批判,为制定完整的新的世界观扫清了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中的过渡之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形成了其辩证的实践观,完成了哲学思想上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5.
林建刚 《理论视野》2013,(10):61-63
晚年胡适思想中自由主义的内在变化,可以通过他对两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的态度变化中得到确证。这两位教授就是拉斯基与哈耶克。拉斯基从修正自由主义的左翼走向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哈耶克则在反思拉斯基的同时,重新振兴了古典自由主义一脉。青年乃至中年时期的胡适,似偏爱拉斯基,而到了晚年,胡适则青睐哈耶克,两人在胡适心目中的价值位移,体现了胡适的思想变化。考察胡适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可以看出胡适思想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5)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是: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批判继承的态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合一""民本主义"等古代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1)
以康德《历史理性批判》八篇论文中关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康德话语中关于自由和理性的阐述为中心,把握康德关于如何建立未来世界历史、民族和个人间德福一致的问题和永久和平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得出的结论是康德晚年关于历史哲学的论著仍旧贯穿了三大批判中对于理性和自由所悬设之事。  相似文献   

18.
韩丽君 《理论探讨》2001,13(2):33-3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 ,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萌芽 ,是唯物史观创立形成的开端 ,同时它也表明马克思哲学思想一开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而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据此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确认为其唯物史观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康宏伟 《学理论》2013,(11):49-50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批判和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而提出"表象"与"意志",其中又以对意志的否定占据其哲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一改以往哲学家追问"为什么"的思路,而是提出"世界是什么"的追问。这也是他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从叔本华追问世界是什么开始,进而探讨他关于"表象"和"意志"哲学思想,通过探讨其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发现他哲学思想里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争取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与阐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8)
马克思主义哲学旺盛的生命力深刻蕴藏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从批判思辨哲学到提出实践哲学和创立唯物史观,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从萌发、形成到完全变革的美丽嬗变过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适时关注新的时代课题,才能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