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成为认识当代社会和全球发展的基本语境。而全球化的重大后果之一就是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风险社会。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中当务之急是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机制体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相似文献   

2.
随着"9·11"事件、SARS、禽流感、金融危机和日本核泄漏事件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意识到风险社会已经来临。我们必须正视风险,把应对社会风险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风险规制研究:构建社会风险治理的知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73-80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规制是人类应对社会风险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诉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规制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形成了社会风险治理的知识基础,提高了人们对于风险防控的理解水平。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风险规制研究对于我们提升风险治理能力大有裨益,因为面对不确定的社会风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规制体系已是势所必然的选择。但是风险规制研究也存在侧重于个案描述及其成效分析,不能提供社会风险治理整体知识图景的内在局限。未来应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着力于共性问题的探讨,建构社会风险治理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风险社会时代,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令世人瞩目的重大环境议题,所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无疑是当今风险社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之一.初步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考察了气候变化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提出要从社会学视角观察和研究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安机关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亟待更新,警务改革势在必行。公安机关有效管理社会的前提,是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非传统公共安全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对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行解构性的评价,进而结合去年以来辽宁公安打造国际一流警务的改革实践,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风险古已有之,但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始于近代,它是与人类对现代性的追求相伴而生的。风险是现代性的后果,从哲学层面看,现代性凸显了人类理性和人类主体性。人类对理性特别是对科技理性的过度追求导致风险(社会)的产生;人类对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加速了风险(社会)的形成;理性的全球扩张导致风险社会的到来。当前,风险已无法回避,我们必须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勇于承认风险,正确面对风险,有效治理风险,力求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不可避免的历史境遇。我国监狱的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风险社会的管理要求。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大势所趋。通过风险意识重塑,风险管理、评估科学化,以人为本、化解风险,关注风险交往等途径全面提升风险社会中监狱管理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陶淇琪 《学理论》2015,(1):80-81
工业文明的发展把人类引入了全球化时代,与经济发展并行而来的是全球性的风险。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风险社会。从风险社会概念着手,主要介绍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风险的含义、风险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立足于实践论的角度,剖析了资本逻辑与科学理性在风险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批判了现代性在风险形成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勤  华炜 《行政论坛》2015,(2):83-87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的转型,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应对与化解社会风险不仅是各级政府管理的重要职能,更是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就江苏地区而言,应对社会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为实现江苏社会风险预警"生命至上、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管理创新、制度保障"的战略构想,应对化解面临的社会风险,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江苏社会组织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实现社会风险的多元治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风险成为现时代的理论热点与现实焦点,一方面是人类自觉意识与反思能力的提升的结果,体现了人类对整个生态圈的未来命运的担忧与关怀,另一方面反映出人类实践活动的价值维度需要重新受到审查与批判,人类实践行为的社会效应与管理方式等需要反思与重构.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是一个积极认识和治理社会风险的过程,这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控制和治理社会风险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智慧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准确把握和理论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刘娟 《学理论》2010,(18):56-57
论及风险的概念及本质特征,以及风险社会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特征,最后论述了风险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德国学者鸟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问世,"风险社会"成为理论界关切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对当代风险社会问题实质的指认有不同的理解,从不同视域提出了一些具有生长点意义的见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展,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充分重视.本文意在分析这一理论进展,累积学术共识,以推进当代风险社会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社会风险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到了社会矛盾最容易激化的高风险阶段,不仅存在众多风险源,而且存在多种使风险放大的因素,使得当前中国社会处于多种社会风险相互交织的高风险状态.我们要通过提高公众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健全政府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等措施来治理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信息的不安全成为风险社会的风险来源之一,信息安全问题也就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议题.我国<刑法修正案(七)>根据现实发展的境况,对风险社会作出了及时的回应,对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刑法修正案(七)>并非十全十美,无论是从社会现实状况还是从立法技术角度,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不足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7,(1):97-101
我国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分类方法缺乏与风险识别、评价技术对应的可操作性,使得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工作难以精细化。从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三种致因出发,将风险因素分为程序性风险、认知性风险、摩擦性风险,基于三类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对照分析、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方法识别各类风险,最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三类风险进行评价的评估框架,能为精准识别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科学评价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征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宏财  李静 《学理论》2009,(9):91-93
风险社会不仅代表了一种可能的“未来社会”的觉醒。而且意味着现代社会的某种客观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具有风险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风险区别于传统社会风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具有复合性特征。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特点启示我们,应对现代社会风险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当前中国重要的人口问题之一.作为一种社会风险,其影响正通过特定途径扩展到社会其他领域,引发包括社会安全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风险传导理论和性别失衡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整理等方式构建出了一个性别失衡风险传导理论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框架,经过节点确定、结构学习和参数学习等步骤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而以专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预测推理、诊断推理、影响强度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四个方面对性别失衡风险传导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