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散文即"美文",它拥有众多的"美质":含蓄而蕴藉的意境美、真挚而深浓的情感美、睿智而深刻的哲思美、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美、自由而灵活的构思美.在经典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经典散文教材中的"美质",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审美内涵、审美个性、审美创造,使学生受到美感熏陶,得到审美教育,以期达到最优化的审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谈演讲教学中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讲教学的审美特征是演讲审美价值的延伸.演讲教学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美、仪态美、板书美、训练美做出表率,以引导学生进入较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电影产生于十九世纪,繁荣和发展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深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型,对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教育影响深远.传统的影院观影,因为存在“审美距离”,所以均是“观赏型观影”,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制于编剧和导演的“审美叙述”,形成青少年观众与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审美主体间性对话”,青少年观众可以获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审美体验.“VR电影”的发展打破了“审美距离”,在“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之外新创了“虚拟现实”,青少年观众“深度浸入”,甚至参与“VR电影的审美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主体间性互动”.同时,因青少年观众自身主体构建的“未完成性”和“波动性”等,也容易带来部分青少年观众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亏空”以及“价值偏离”和“伦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未来的VR电影创作者如何在保证VR电影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底线和边界的前提下,重新创立一整套适应VR电影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生产法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艺术体操具有体育价值、医学价值、智力价值、心理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我国青少年艺术体操教育在体育技术教育上已基本规范,但在美育上缺失明显,文化价值体现不明显.应当更新观念,将艺术体操文化多元化,在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中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恐怖小说起步较早,发展完备,美国的斯蒂芬.金是顶峰作家。中国的则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兴盛,李西闽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恐怖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黑暗的另一半》和《血钞票》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恐怖主题,气氛和意象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文学传统和读者接受方面,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恐怖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审美型政治理论课"旨在解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存在的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其具体目标是"政治理论课学习在审美中完成";其操作关键是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其突出特征是视教学美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其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真实美、行文的实用美、形式的统一美、语言的简约美等四个方面.研究应用文的审美价值,对于更好按照关学规律创新应用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存在“主导-霸权”“对抗-批判”“博弈-协商”三种青年受众立场以及与之适应的欣赏与接受、质疑与反对、理性与选择等三种解码心理.受众解码心理在电视节目传播中的能动性作用不容忽视,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方必须寻求跟受众之间的“编码”“解码”平衡,在节目编导与观众的相互博弈中实现娱乐功能,从而提升节目的受众认可度.  相似文献   

9.
类型电影由于其模式化与定型化的叙事而受到人们的批评,但在电影百年的历史中却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类型电影对观众审美心理的体察与契合,具体体现在对观众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对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对观众视觉欲望的满足三方面.这些足以使类型电影成为工业机制中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决定的。我们要想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贯穿审美教育,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要创设审美情境,激活审美心理;二要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美。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一种特殊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情感活动本质地体现出其超越性特征。审美实现是建立在对价值功利性和有限、在场的超越之上,进而实现审美自由的。艺术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本质地体现出创美的超越性特征。美、审美、创美的超越性特征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2.
魏晋士人爱美,特别在意容止的修饰与展示,也特别热衷于容止的赏誉与品评,这种特定的审美时尚在《世说新语.容止》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世说新语》在魏晋士人容止赏誉上的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容颜相貌光鲜亮丽和举止气质阴柔秀雅,具体表现为:容貌上"珠玉在侧"、"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气质风神上"飘如游龙"、"轩如朝霞"。这种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了魏晋士人自我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美的相对独立价值的肯定,为魏晋士人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与意义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3.
浅析受众心理与电视新闻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体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应及时、准确、客观、源源不断地将信息传播给公众,以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怎样才能满足和适应观众的需求,是摆在电视节目制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研究受众的心理,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切实提高收视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主张戏剧创作要"陌生化",打破观众世界一成不变的观念.为此,剧本和剧场要善于制造意外与惊喜,制造审美距离.<高加索灰阑记>是他这项主张的实践范本,全剧采用多重"陌生化"手法,将观众置于"运动"之中.同时,剧本采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在对这些元素的"陌生化"处理手段上,也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周杰伦,一个中国青年耳熟能详的名字,其歌、其唱词流行数十载。本文通过分析周杰伦唱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讨论流行歌词作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学表达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对语言的接受心理与审美取向,进而探讨青年受众积极的语言审美倾向,如追求语言的多样表达、追求语言的表层文化价值、追求思维的解放等等,却也看到了过度的语言陌生化给语言交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审丑"作为审美的对立面属于审美范畴,"审丑"的意义也在于更好地发现和理解美的真正内涵,从而坚定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在当前,"审丑文化"却在文化"世俗化"和产业化的双轨驱动下,在"审丑"主体错误文化价值观的诱导下,在大众传媒的推动下,让工具理性支配了其中的价值理性,走向异化,给主流价值观建设、文化自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造成冲击。从精神价值维度克服这一异化现象,须通过批判模糊的是非标准,回归知识价值的"真";批判扭曲的善恶标准,回归道德价值的"善";批判颠覆的美丑标准,回归审美价值的"美",以达至真、善、美的统一,并实现网络"审丑"异化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老舍小说审美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笑中带泪"的幽默风格,这种定位从总体上抓住了老舍小说的审美特征,但在整体上却给人以笼统、模糊之感.老舍创作的小说十分众多,其审美特征虽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审美风格的表现却是复杂的变化的,若不加分别地一概而论,必然会造成模糊感和偏差感.对老舍小说审美特征的分析与判断,应以老舍小说所体现出的成熟风格为前提和目标,应首先梳理老舍小说审美风格的发展变化,然后进一步归纳其审美风格的特色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创作方式,由于其所具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经成为现代电视新闻制作的发展趋势。新闻平民化的宗旨是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其栏目定位、内容采编、播报方式等方面的设定都与百姓喜好息息相关,以服务百姓、帮助百姓为目标。反映出新闻平民化的构成要素更趋于新闻角度的平民化;新闻题材的平民化;新闻稿件的平民化。强调的是受众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审美心理需求,这种受众心理正是电视新闻平民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须正确解读电视新闻平民化现象,寻找一条电视传媒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三个部份,分别论述了公安文学作品中的丑陋形象也具有审美意义;对"审丑"与"审美"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传统文化、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地域背景下的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审美心理;在公安文学中丑美相生相克的原理.表明在公安文学中存在着相当的丑陋形象本属正常,符合公安文学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艺审美超越是我国现代语境下文艺理论和美学新发展应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系统的关节点.文艺审美超越主要包括审美愉悦、审美和谐、审美自由三个递进层次,以及时空性超越、介体性超越、诗意性超越、灵应性超越四个构成维度,具有内在性、生成性、开放性、升华性、独特性五个基本特征.它是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经验性与超验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相度圆融中动态生成的,审美升华能力的提升对其有着关键性作用.文艺审美超越强调对现实超越和自我超越的一体化,其精神特质和价值指向在于个体自我的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并以超越之美而为美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