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皇凤 《桂海论丛》2012,28(2):58-6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实现制度正义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现代社会,缺乏制衡的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往往成为威胁自由、民主与法治的压迫性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下,有效制衡国家权力与规训资本权力既是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也是转型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议题。制度正义的实现,仰赖于一个高度组织化与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的存在,并在一个开放的民主宪政制度框架中,通过各种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平等博弈、公共协商和理性妥协而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2.
葛宝森  王杰 《前沿》2010,(16):116-119
社会救济这一公共领域需要政府与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相互制衡。天津救济院成立之初,为完全官办救济机关,在社会救济中力不从心。后引入民间力量设立董事会,负责监督、决策、审查、筹款等事务,确立了现代特征的官民合作机制。天津救济院由完全官办向官民合作机制转变,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这一微观变迁表明在社会救济这一公共领域需要政府与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3.
民主监督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民主监督制度可以确保主权在民,有效防止权力滥用,促进公共权力高效运转。我国现行监督制度体系中还存在着党内监督效果不佳、人大、政协监督功能发挥不够、群众同步监督缺失、法律监督难以独立、舆论监督缺乏相对自主权等问题。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必须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确立执政党内部监督的核心地位,强化人大监督的主干作用,确保群众监督的主导地位,实现监督法制化,赋予舆论监督更多自主权。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的演进呈现出三种趋势:一是从注重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演变为着力构建公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二是从职责范围相对宽泛,演变为以聚焦反腐败为主责主业;三是从以进行检查、提出建议为主要履职方式,演变为行使调查、监督、处置三大权力。建国以来监察制度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明确五大目标:一是必须构建集中统一的监督体系,整合分散的反腐败资源力量;二是必须提升履职的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职能泛化、方式固化、作风异化、功能弱化等问题;三是必须增强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增强行政违法监督和腐败犯罪查处的内生动力;四是必须确保反腐败的法治化方向,破解监察手段运用的法治化难题;五是必须实现反腐败机制高效运转,构建统一决策、一体化运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经历了利用党外力量制约监督的萌芽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初创,经制度化、法制化和体系化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机制,并健全和完善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反思这一构建历程所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制约监督的原则,有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陈建新 《桂海论丛》2005,21(2):35-37
规范权力运行,既需要权力制约,又需要权利制衡.必须着力于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衡权力"的模式,通过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合力进取,使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统一于社会整体利益,从而实现公共权力逐渐向公民权利的转化或回归.具体途径为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机制,以及先行完善党内权力制约和权利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彭兵 《理论月刊》2007,(3):70-72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组织性、稀缺性、经营性和代理性。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制衡路径设计基本组合思路为对于最高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横向制衡;对于中间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以纵向制约为主,横向制衡为辅;对于最底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纵向制约。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重视高层反腐的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反腐,强化对一线执法者的监督,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和检举制度,听取公众意见,使基层腐败无处藏身。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普遍建立重大决策刚性机制、完善权力运行公开机制等,早日实现"不能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是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制度建设。在权力的横向配置上,实现不同权力主体的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在权力的纵向配置上,一种是在党外,掌权者应是受民意支配的、对人民负责的;另一种在党内,实现党代表和广大党员对于党委领导的制约。社会权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制衡,通过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来制约公权和表达人民的呼声,实施社会监督。这样权力配置的三维空间,是反腐倡廉制度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化是当代中国政府决策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推动依法行政。因此,遵循程序正义原则是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化的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制化应该从决策范围、形式、程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权力监督与制度制约刘阶群行政法制化是国家法制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确保政府行为实现规范性、受制约性,不发生变形甚至腐败的有效途径。而欲达于行政法制化的目的,对于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度制约,有着重要的意义。权力监督是行政法制化的关键为了保...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全国逐渐推开的地方权力清单制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对权力清单的定位认识模糊、制定标准不统一、目标意识不明确,因此应当通过将地方权力清单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考核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等途径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公共管理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问题丛生提出的新型治理理念。目前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省、市政府之间自发协调两种形式实现。总体而言,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参与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辖区政府的不规范竞争、参与主体协作机制的缺乏、GDP至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区域公共政策的缺乏都制约了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竞争、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化治理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及其异化治理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权力是一种维持、调整和发展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力量,它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公共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从伦理角度加强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公共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吴琳 《理论月刊》2004,(7):69-70
本文论述了代议制、分权制衡机制两者的有机联系,并认为二者的合力促进和完善了资产阶段民主制度:代议制具有任期、代议的特点,意在突出国家权力的归属和授予;分权制衡重在强调任期内、权力运作过程中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代议与分权制衡制度、法律一起构成了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主要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公共决策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决策是指由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政府作出的涉及公众利益、关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决策。在我国,公共决策主要是由执政党作出的政策性的指引,以及立法行政职能部门据此所作出的权威性决定。我国目前由于公共决策的概念发展不够成熟,因而在很多决策上存在问题。造成这些决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探析这些原因可寻求完善公共决策的途径,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公共视角下的政策监控:概念剖析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监控是为了保证政策内容的合法性和政策结果的有效性而对政策运行状态进行监督和控制,它反映的是在政策过程中各政策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公共政策主体性的不完整构成了公共政策监控的困难与意义所在。公共政策监控机制的要义在于,当某一政策主体的政策行为明显偏离公共目的时,其所拥有的政策权力能够受到另一公共法权主体的否定性制衡。  相似文献   

19.
秘密侦查措施是从技术性侦查措施中独立出来的,其特征是隐蔽性。当前秘密侦查措施在实践中存在着法律制度不规范、案件实施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要将秘密侦查纳入诉讼法制化的轨道,应从完善立法和建立制约机制两个方面对其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领导体制不顺,导致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关系扭曲;监督机制不畅,纪检委依附于党委会,导致监督权与执行权被扭曲;党内权力监督和分权制衡机制不完善,导致权力失去监督。本文提出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须理顺权力关系以实现党内授权主体对客体行使权力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权力监督和分权制衡机制;理顺纪检委和党委会的关系;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内监督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