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先秦时期,已出现了碑。两汉以来,碑志文发展兴盛,这其中蔡邕为碑志文的基本成型作出了贡献。此后,韩愈借文体改革之机,对传统碑志文予以变革,使得散体碑志文风行一时,而欧阳修扇扬余烈,提出简而有法的写作准则,又大力创作新式碑志文,这就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使得碑志文最终发展定型。碑志文源远流长、分支庞杂,其文体分类及界定,经过了一个相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唐代燕国公张说在碑志文创作中,讲求以"大手笔"的写作特色来记述人物的平生事迹,同时注重描写人物的生平实事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带有鲜明的"以人为赋"的艺术色彩。张说碑志文的文学价值和对碑志文文体变革的重要作用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因受到"润笔"和商品化的影响,张说的部分碑志文也存在"谀墓"的嫌疑。  相似文献   

3.
张平 《求索》2010,(9):191-193
作为南渡散文大家,叶适的碑志文固然有对韩碑、欧碑的明显继承,但更具有韩、欧所无,而自家独有的拓新之举。叶碑一方面在撰述对象上使女性碑主步出阃闱,度越妇人之常德,从而赋予其别样异彩;另一方面又在抒写手法上援景入文,对六朝碑志文的写景元素予以散文式转化,从而丰富了对碑主形象的塑造手段,并实现了碑志文的诗意化。前者以叶适直面现实的批判性学术品格作为内在驱动,后者则是其学术会通精神的文学投影。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12月22日,国家民委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同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 1951年,云南普洱专区3000多名各族群众在宁洱立碑盟誓,48位各民族代表和党政军领导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在誓词碑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座...  相似文献   

5.
徐海容 《前沿》2012,(16):156-158
欧阳修作文经历了学韩与变韩两个时期,关键在于对“文道”思想的标举与传扬,其“学韩“确立了韩愈古文在北宋的典范地位,而其“变韩”则为宋代碑志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到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人的文学创作,其承上启下,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6.
《春秋》2018,(2)
正近日,由日照市岚山区政协编辑的《岚山金石集》一书出版发行。岚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石刻如粒粒珍珠。为保护留存这些珍贵的石刻艺术,岚山区政协组织专业力量对区域内现存的重要古碑石刻进行了发掘、收集、抢救、整理,共拓碑80余通,形成拓片120余幅,又精选"北方学者君第一"许瀚的部分金石题跋,整理编纂了《岚山金石集》一书。该书分为摩崖画像石刻、铜器砖瓦铭文、人物先茔碑志、寺庙庵观碑刻  相似文献   

7.
上官婉儿与初唐宫廷诗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求索》2010,(2):165-167
上官婉儿是初唐独树一帜的宫廷诗人,她既是初唐宫廷诗的发扬光大者同时也是初唐宫廷诗的终结者。她不仅在创作上实现了对宫廷诗的题材、情感表达及格调气度的超越,而且在评判诸臣诗作时,有意识的标榜词气充盈,刚健明朗的诗风,在宫廷诗的内部突破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与审美趣味,从而为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劼  李芳 《求索》2011,(5):197-199
说文非文,非文是文,是文学非文学。文学本真不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而是"本然有他","本根在界","本相非己"。文学本真在文学的本源处隐现,非文的胚胎中已有文的成全,文学自性开张离不开本根处的深文隐蔚。在情态上说,文学亦幻亦真,与自然科学追求物质客体的必然性不同,文学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交织。文学兼性在根底处是檃栝的文德,文之德不离人之文、道之文,文学在人学的拘囿下探究的是文学的自本质,而忽略了文学是我非我孕育的场域,文学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兼在、兼通、兼而化的存在,道之文因人文而天地参,人之文因道文而归化。  相似文献   

9.
段立超 《求索》2012,(5):83-85
汉末社会巨变,文学转型,蔡邕都处在一个关键位置。作为名流与天才,他的"颂作",创新与复古并在,群相与个性共生,体现出崩裂前夕集体的失语与呼唤、个体的徘徊与追寻。在"颂类"文学体式中,蔡邕的创作"赋""颂"分流,显示出"颂意赋作""赋颂双关"的"炎汉大颂"之衰落;而"碑""颂"融合,则创格为"碑颂联属""颂体悼作"的"末世小颂"之新风。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冠县政协负责编纂的《冠县碑文大观》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碑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亮点之一,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冠县碑文大观》全书26万字,16开,7大篇章,集史料性、知识性于一体,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该书辑录了冠县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碑刻、志铭文化,它的出版是对冠县历史的又一个全新视  相似文献   

11.
北朝文学中,四言韵文受儒学的影响而得到了很大的创作空间,遍及赋、颂、赞、碑、铭等文体.在北朝政局更迭频繁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四言韵文也没有停滞不前.此时期,四言韵文的数量和质量均为可观,又为四言体在历史发展轨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12)
<正>宋璟是唐朝的一名宰相,因为鼎力协助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彪炳青史。在担任宰相之前,宋璟是广州都督,由于他为官公正,政绩辉煌,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升任宰相后,广州官民为他竖立了一块"遗爱碑"以示纪念。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宋璟却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头脑,他对唐玄宗说:"我在广州没有什么特别的政绩,现在我职位显达,他们便来谄谀,请从我开始革  相似文献   

13.
论韩愈碑志文的古文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碑志文创作大家,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中坚,其碑志作品大都是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创作的,内容上弘扬道统,坚持民本与仁政思想,反对佛老,行文气势充沛,内容丰富,写法上叙议结合,注重细节描写,发不平之鸣,语言清新自然,体现出明显的古文体性。  相似文献   

14.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15.
胜利水库地处塔里木河上游,水质清澈,天然浮游生物丰富。看到内地的螃蟹价格比较高,塔里木水利管理处处长司志文决定在这个不产螃蟹的地方养殖螃蟹。从2001年开始,管理处向胜利水库投放了多批从长江地区引进的中华绒螯蟹。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没有捞到一只螃蟹。就在司志文感到养殖螃蟹此路不通的时候,胜利水库灌区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2)
掩埋白莲教尸骨碑,原立于邹城市田黄镇辛庄村西,后移入孟府礼门内西侧。碑高0.72米,宽0.22米,无额,楷书,文12行,行50余字。由前邹县候选知县丁寿保撰文,六品衔医学训科姚继考书。主要记述了邹东白莲教起义失败后,部分地方官员及士绅掩埋白莲池尸骨的经过,碑文并记述了起义将士暴尸荒野的惨痛景象。  相似文献   

17.
罗孟冬 《湖湘论坛》2005,18(4):32-3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体研究的鼎盛时期。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它对我国文体的发展,扩大文学的社会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杭州是否要修复左公祠,对此,我们应该考虑西湖文化的当务之急。11月29日某报“人文版”中《杭州应重建左公祠》一文说兰溪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陈星发现清朝浙江巡抚杨昌睿撰、两江总督陶澍书的“左公祠碑拓片”,呼吁寻找原左公祠地点云云。此“左公祠碑拓片”不看便可断为赝品,且伪造水平粗劣。浙江巡抚杨昌睿当为杨昌浚,一个巡抚总不至于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此一误。两江总督陶澍死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如何能为死于1885年的左宗棠写碑?此二误。陈星又说,  相似文献   

19.
毕耕 《求索》2005,(1):163-165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滥觞时代、文言时代、文白时代和白话时代等四个历史性的时代。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当代文学曾经几度繁荣,但目前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跌进了历史的低谷。当代文学变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文学语体的多元化,即通过文言文的复兴、白话文的分化、欧化文的独立和网话文的崛起等,彻底打破白话文的语体垄断和普通话的话语霸权,从而迎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语体多元化的新时代,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西北部山城南丹县小学大门的花坛正中镶嵌着一块石碑,碑中刻文“民国二十六年,胡文虎、胡文豹先生捐资建筑。阳先生等捐资奉 省转发组织建校筹备委员会筹建,二十八年八月兴工,同年十月落成,建校材料均系征用民工搬运,特附志。”此碑是1939年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