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股东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以及实现法的公平正义价值,有必要对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股东权利、科以大股东诚信义务、强化信息披露、加强司法救济等方面论述加强中小股东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或控制者的压迫行为会给被压迫股东、公司自身乃至整个公司制度带来很大危害。阻遏压迫行为、对被压迫的股东提供适当救济始终是公司法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其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殊的经济结构并且进而导致的股东预期的差异,决定了对其被压迫股东的救济和保护也应与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大差异,被压迫股东更有可能根据“反压迫原则”选择诉讼方式请求司法救济。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结构和股东合理预期标准是被压迫股东适用“反压迫原则”寻求司法救济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庆庆 《人民论坛》2012,(17):66-67
在某些公司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利用其具备的地位优势和影响力侵害中小股东甚至公司的利益时有发生。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不力的制度性根源在于,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缺陷和滥用,中小股东的制衡能力薄弱,大股东诚信义务的缺失以及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需要针对这些不足设计法律保护机制,从而使中小股东权利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4.
常曙光  张慧 《前沿》2005,(12):139-141
对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保护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一道屏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范围主要包括少数民族立法自治权和变通权、经济权以及教育和语言文字权。对侵害少数民族权利进行救济主要有提起公益诉讼和违宪审查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慧蓉 《人民论坛》2012,(26):110-111
为了保护小股东的权益,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建立了股东提出意见、异议股东股份处理以及股东权利救济等多种法律制度,但在保障小股东参与公司事务决策机制、小股东知情权机制、小股东退出公司机制和小股东司法救济机制等四大机制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做好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股东诉讼是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诉讼制度,从而全面启动了以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间接诉讼为基本内容的股东诉讼制度,这对健全股东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应当鼓励股东积极行使诉权,解决好当事人诉讼适格问题、股东间接诉讼的管辖问题、股东直接诉讼中证明责任之分配问题、股东间接诉讼的前置程序和司法审查问题、股东诉讼的费用担保问题等,从而真正实现股东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采访权的法律属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界对保护采访权呼声日益高涨。但采访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权”,是“权力”(power)还是“权利”(right),理论上模糊不清。采访权是源于宪法的一项权利,是由宪法权利派生的权利。殴打记者既侵犯了人身权又侵害了采访权。采访权受到侵害的完整救济需要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制约公司管理层滥用其管理权,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律一直未明确确立这一制度,只是在司法实践中依公平原则受理和判处了几例派生诉讼案件.本文论述了派生诉讼的概念、性质和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提出了一些在我国建立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9.
论︽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王永康股东权,亦即股东的权利,是指股东基于出资认购股份而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种权利。股东权与股份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股份主要是指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权既非物权、债权,亦非专用权,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利,则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底,四川金隆实业公司小股东孙晓梅状告该公司法人代表郑彬,称金隆公司采取多种手段隐瞒或转移公司利润,侵占股东合法权益。在启动诉讼后,原告又申请追加该公司大股东刘期斌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在法庭上,时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冲突以主体双方分别对相关信息享有权利为前提,是由于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导致的主体间的权利矛盾关系。协调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权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衡量原则、最大利益保护原则、权利位阶原则、权利平等保护原则、权利限制原则和保护弱者原则。应从立法完善、诉讼外的手段和诉讼内的手段三方面协调知情权和商业秘密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危兆宾 《求索》2011,(7):178-179
有限合伙人派生诉讼提起权的正当行使,旨在为制衡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滥用经营管理权及阻却外部侵权人的损害而提供一种救济途径。但企业内部运行和司法实践显示,由于权利内涵理解不足、机制设计缺陷等多重因素,有限合伙人派生诉讼提起权陷入冷遇或滥用的两难困境。为此,妥当设计合理的诉讼构造,对该权利运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加以细微设计,将便利有限合伙人派生诉讼提起权"本土化"土壤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和解中,被害人享有救济性的权利和程序参与的权利。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由对抗到合作的转变,为被害人诉讼中心地位的复归创造了先决条件,是保护被害人权利的一种新型诉讼模式。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刑事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不利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因素、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完善和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学生教育权益可以归纳为教育教学权、社会活动权、经济帮助权、公正评价权、申诉救济权等;学生管理侵权行为可归因于管理的依据违法、处理的程序违法。同时,应着手建立健全约谈、申诉、诉讼的学生权益救济机制。以期从学生权益救济的视角,剖析学生权益保护与救济的现状,梳理法定教育权益,建立和完善权益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新东方》2006,(6):42-44
2006年年初,有关要启动央企分红的报道纷纷见诸报端。通过新闻报道,人们才知道了这个似乎不能称之为秘密的秘密,但同时也多了几分不解和疑惑:“噢,原来央企向政府一直没有分红。”“为什么没分?不是同工同酬,同股同权吗?”“这样不是别的股东占了便宜吗?”一、央企分红问题的产生央企未对国有股东分红应该算是历史遗留问题。1994年财税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各级政府实行分税制,中央与地方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把税种划分成地方税、中央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同时,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实行税利分流的分配制度。实行税利分流,国有企业同非国…  相似文献   

16.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持有公司一定的资本份额并成为公司成员的民商法上的主体。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保持公司法律关系稳定原则、兼顾公司内外各方利益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原则、股东资格工商登记与公示的外观主义原则。股东资格认定的具体标准包括主体适格、公司章程的记载与工商登记、出资证明书与公司股东名册、股东权利实际享有与股东实际出资。在股东资格的认定过程中,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法律责任与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6):28-28
李志明、潘如新在《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0期撰文认为,检举人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其自身权益经常受到侵犯,故应该从保护制度、激励制度、救济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公民检举权保障制度。就保护制度而言,我们应该完善检举保密制度和检举人权利保护制度两个方面。就激励制度而言,主要应丰富激励类型,提倡检举贪腐的道德意识以及完善奖励机制。就救济制度而言,应该建立专门救济机关,扩大诉讼途径。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重要保障。当事人制度是股东代表诉讼的基石,当事人法律地位设置是否合理、严密,直接关系到该制度功能的发挥。我国2005年10月新修改的公司法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对提起代表诉讼的原告和被告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我国新公司法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的诉讼地位却没有做出规定,因此,在股东公司代表诉讼中公司其他股东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诚实无欺是订立商品交易合同中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生活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的现象无疑是对这一基本原则的正面冲击。面对这种冲击,涉及对合同中受欺诈方的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时,我国法学界、司法界考虑更多的是欺诈方责任的承担问题。虽然权利救济的实现最终大多要归结到责任的承担上,但是受期诈方权利本位主义的思考对受欺诈方权利的保护更具妥当性和直接性。笔者认为对合同中受欺诈方权利实行保护的关键在于救济权制度,赋予当事人救济权,而且确保救济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公司利润分配政策上可能出现的大股东操纵利润政策、董事会信义义务缺失所造成的利润分配困局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在有可分配税后利润的情况下必须向优先股股东分配股息。这一规定对规范我国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应结合域外监管经验与各家理论予以完善,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