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伊 《国际安全研究》2022,40(2):78-103
2021年1月22日起生效的《禁止核武器条约》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使用或是威胁使用等行为,从而将核武器完全非法化。尽管《禁止核武器条约》反映了人道主义的关怀和无核世界的愿景,但该条约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从理论上看,《禁止核武器条约》以确立禁核规范来推动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弃核的逻辑基础并不牢固,因为规范可能退化甚至被颠覆,未必能够对国家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在现实层面,《禁止核武器条约》则因为全盘否定核威慑的重要性而遭到拥有核武器国家及其盟国的联合抵制,并暴露出该条约忽视部分国家的安全关切、损害国家自卫权利以及忽略裁军核查机制等不足。鉴于国际社会围绕《禁止核武器条约》产生了诸多争议,未来,该条约还是应当落脚到分步骤、渐进式的核裁军路线上来,需要在提供安全保证、区分禁核情形、建立核查机构,以及加强与不扩散国际机制兼容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当前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的改革和推动陷入停滞的核裁军进程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2.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对防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部防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核裁军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发展,外部受东北亚、南亚、中东的地区核扩散和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挑战,条约正面临诸多困境.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领域的新进展让人们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0年审议会议充满期待,但我们看到仍有大量困难和挑战,因此应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重建全球战略稳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期,以“反导条约”和核不扩散条约为标志的世界战略稳定,虽然主要适应了美苏争霸世界的需要,但对防止核武器扩散和爆发核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冷战后,特别是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谋求建立新的全球战略稳定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长远看,当前美国的极端单边主义安全战略没有出路。国际社会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合作,才是确保世界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1968年7月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规定了有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 事国, 其他国家都是“无核国家” , 有义务不发展、不制造核武器。但是到2005年底, 世界上已有八、九个国家拥有 核武器, 大约27000枚核弹头, 这样多的核武器足以使地球毁灭若干次。制止核扩散、维护国际安全成为当今国际 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 制约核扩散的国际法机制主要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为核心。围绕着这两个核心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条约和机构。但是, 这个国际法机制并不完善, 存在很多 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亚地区,只有朝鲜不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其他国家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内享有不同的地位。专家把核武器的扩散分为纵向扩散(即核武库的逐渐增加)和横向扩散(即核大国数量的增加)。目前,东北亚地区核武器纵向扩散的威胁可能来自外部干预势力,如美国。此外,还有中国和朝鲜,它们已经是事实上的有核国家。  相似文献   

7.
美俄核裁军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短暂快速进展后,便陷入长达十年左右的僵局,直到跨入21世纪,美俄核裁军才获得新的突破。2002年5月,美俄签署了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莫斯科条约》。然而,美俄新的核裁军已与传统的核裁军不可同日而语。《莫斯科条约》是在美国主导下达成的,而且没有对战略核武器的削减予以严格的限制并规定核查措施,因而称不上是真正的和不可逆的核裁军。在可预见的将来,美俄核裁军不大可能出现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战术核武器作为冷战的孑遗,在当前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上仍发挥着特殊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以及未来核裁军态势。虽然战术核武器问题已成为横亘在通往无核世界道路上的障碍,但俄罗斯没有明显的削减意愿。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能采取措施缓解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不排除俄罗斯参与未来战术核裁军进程的可能性。与美国谈判达成具有透明措施和核查机制的双边正式条约,是解决俄罗斯战术核武器问题的有效途径。鉴于俄罗斯战术核力量态势的特殊性,条约的谈判将是艰难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9.
伊朗核问题及其走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凤 《西亚非洲》2004,(1):35-41
伊朗在秘密建造核设施的消息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认为 ,伊朗现政权一旦获取核武器 ,便会导致核武器失控 ,必将对美国主导下的中东地区安全和稳定乃至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威胁。美国遂频频敦促或联合国际社会不断向伊朗施压 ,要求其立即无条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加紧向俄罗斯施压 ,促使其停止与伊朗的核合作 ;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促使伊朗政权发生变化。伊朗方面则主要设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欧盟建立信任和透明关系 ,防止核问题成为美国或以色列打击伊朗的把柄 ;利用利润可观的核合作项目 ,紧紧拉住俄罗斯 ,以抵御来自美国的威胁 ;在国际社会重压下 ,最终同意签署附加议定书。  相似文献   

10.
大事综览     
2003年1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声明说,由于美国放弃了1993年6月11日朝美共同声明中规定的停止核威胁与敌视朝鲜政策的承诺,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自动生效,朝鲜完全不再接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三条规定的安全保障协议的约束。声明拒绝接受并谴责国际原子能机构1月6日发表的声明,指责该机构对美国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朝美核框架协议只字不提,反而对受害者的朝鲜提出无理要求。声明称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际军备控制机制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参与和普遍遵守,但由于种种原因,军控机制存在着严重的脆弱性和执行的复杂性。当前在军备控制领域,一方面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无核武器"的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应,另一方面是朝核、伊核问题前景扑朔迷离,核武器、核材料、核技术扩散形势严峻。此时,美俄两个核大国重启核裁军进程,促使其他核国家也为核裁军、保证核安全采取积极行动,形势有了转变。联合国安理会在促进国际军控、防止核扩散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人们期待201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2.
核不扩散问题举世瞩目,因它直接关系到国际安全与稳定。当前国际社会促进核裁军、消除核战争威胁的力量已成为防核扩散的主流。但是,核扩散的危险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当前并不十分牢固的核不扩散体制。核国家与不结盟国家之间在核裁军、核禁试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3.
核试验是衡量核武器发展水平与速度的一种独特量度。广大无核国家一直强调全面禁止核试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它们认定,全面禁试是核裁军的重要步骤,是停止核军备竞赛,特别是阻止核武器质量改进、阻止核武器横向和纵向扩散的关键。 40多年来,国际社会为禁止和限制核试验做了不少的努力,禁止核试验的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 1994年伊始,《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将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启动。这一谈判的前景不排除两种可能:1.全面禁试条约的谈判将加速进行;2.由于存在不少不定因素,条约的谈判将经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引起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领域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上看,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形势令人关切。  相似文献   

15.
蒙古作为夹在两个核武器大国中间的国家,直接受核问题影响。蒙古已经建立了无核国地位,是单个国家建立无核区并从五核国获得安全保障的唯一国家,然而,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核废料的储藏处直接威胁到了蒙古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因此蒙古不能成为旁观者。蒙古的一些核专家提议建立小型或中型的核电站以解决蒙古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以此解决高度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局面,为此,蒙古需要在促进核科技和能源方面制定政策,如果蒙古决定发展核能,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按照《核不扩散条约》第四条对待。  相似文献   

16.
美俄军备竞赛由来已久,为了使军备竞赛不至陷入无限制发展,美俄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特别是消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也从未间断。2010年4月签署的美俄新核裁军条约对美俄双方的核武器进行了实质性削减。由于目前俄罗斯拥有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已明显少于美国,加之美国已拥有超强的非核武器打击能力,美国试图推动双方核打击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削减的建议恐难以实现。美俄后续核裁军谈判将因非核因素而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不扩散机制是指国际社会为防止武器(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从政治安排和技术控制两方面采取的多边、双边或单边行动,主要形式有:国际条约、控制出口的国际组织、政府间非正式协议和谅解、有关国家的国内立法。建立国际不扩散机制的努力从核武器出现后就...  相似文献   

18.
对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一些看法王玲SomeArgumentsonIndefiniteExtensionof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TheadoptionoftheIndefiniteExtension...  相似文献   

19.
国际军控与裁军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这与国际战略形势出现根本变化密切有关,对促进世界局势的进一步缓和、改善大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由于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而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舆论要求核裁军的呼声再次高涨。应该密切关注的是,各国竟相发展高新技术武器已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趋势,使国际或地区军力对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军控与裁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苏联对核武器的作用、核战争是否是政治的继续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辩证发展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了苏联核政策的制定。苏联的核政策与美国的核政策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表现出几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苏联最初坚持美国应率先进行核裁军。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后,苏联在努力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开始与美国合作致力于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随着对美核均势的形成,在限制他国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苏联开始实施与美国进行相互限制的核政策;冷战末期,由于自身实力的衰落,苏联努力争取与美国共同削减核武器。苏联核政策的主要结果,是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随着苏联核政策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历史表明,反对霸权主义,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安全观为指导处理与他国关系,才是各国防核扩散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