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近几年来,欧盟对南海局势的关注明显上升,愈来愈成为影响南海问题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外部因素.欧盟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介入南海问题:一是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发表外交政策声明以示关切;二是以国际法为依托,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三是加强与南海声索国的武器售买关系,谋求扩大地区影响力.欧盟之所以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由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所决定,源于其海洋安全战略转型的需要,同时也受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压力和带动.未来,欧盟的南海政策对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应加强对欧盟南海政策动向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卢芳华 《东南亚》2009,(4):6-10
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作为最大域外因素的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和介入日益突出,“9.11”事件后,美国主要通过加强军事存在、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加强与东盟合作三个渠道介入南海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的南海政策仍以主动、扩张、威慑为主,其牵制中国崛起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同时,美国参与和建构新的南海多边安全机制构想已日趋凸现。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5.
从“六方会谈”看东北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方会谈”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区域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把这一解决地区争端的多边协调机制作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致力于以多边策略建构针对中国的地区安全优势,南海是其主要着力方向。美通过强化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邀约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地区安全事务,拉拢菲、越、印尼等国,推动国际媒体塑造南海问题国际话语,试图营造其对南海地区安全的主导权。然而,由于美国等域外国家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在合法性上存在天然缺陷、南海地区安全结构的转型以及东盟主要国家对卷入大国安全对抗的高度警惕,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实际效果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7.
韦宗友 《国际观察》2016,(6):141-154
近年来,美国显著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其立场也日益偏颇。美国不仅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指责后者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甚至直接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部分岛礁12海里内的区域范围,开展赤裸裸的"炮舰外交"。不仅如此,美国还强化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安全关系,大力提供军备援助,提升它们的海上军事能力和执法能力。美国还积极撺掇菲律宾将南海问题诉诸仲裁,激化中菲海洋矛盾。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深度介入和偏袒立场,不仅使得南海争端日益复杂化,也给中美关系及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和平共处投下了阴影。双方都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南海争端演化为中美之间的对立与对峙,并进而防止该地区陷入新的冷战。  相似文献   

8.
南海在印度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印度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对大国地位的不断追求,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不断拓展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寻求扩大在该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力度越来越大。印度对南海问题的深度介入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使得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印太战略"的出台和实施,美国加大了在南海地区进行战略经营的力度。美国针对南海问题着力构建联盟新样式即小多边合作,采取"美国+关键国家""美国+南海争议国家""开放型小多边"三种小多边安全合作形式,全面干预南海事务,导致南海争端中物质性利益与非物质性诉求相交织,南海问题更趋复杂和严峻。虽然囿于地区国家的务实外交、大国平衡手段以及对主导国的不信任等内生性局限,南海小多边安全行动实质性进展不大,却也带来了地区热点复杂化、中美竞争加剧等安全挑战。惟其如此,中国需慎重研判应对,支持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性,倡导多边主义,以更加长远和战略性的思维和行为塑造南海地区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冯雷  喻常森 《国际观察》2016,(6):128-140
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近期却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体现了其深刻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考虑。一方面,南海是澳大利亚连接与亚洲各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同时,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与澳大利亚自身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积极配合后者实现"重返亚太",钳制中国的战略诉求。同时,作为自命不凡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也希望参与南海多边机制的建立,掌握地区事务的话语权。本文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探讨澳大利亚南海战略目标形成的原因、政策选择、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南海领土争端非常复杂,与海上优势和领土主张有关的新利益和竞争背后存在战略动机。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过去十年间南海保持着相对和平,但是复现的争议及潜在的冲突升级除了凸显各声索国之间的角力外,更反映了南海问题正在由资源领土之争上升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博弈。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互动,特别是两军愈发频繁的海空相遇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或事故,因此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双边军事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中美两国在南海附近的相遇存在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同时,美国的亚太同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美的双边军事交流。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了中美双边军事关系的低互动性以及两国战略互信的缺失。考虑到南海作为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其潜在的海洋资源以及未解决的领土争端,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不断出现的安全挑战并且建立管理危机的机制,这对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有重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南海问题本是区域内有关声索国就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端,但随着美、日、印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争议议题也随之扩大。美国是对南海问题介入最深、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它的介入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南海地区的地缘力量分布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加大了我国应对南海争端和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出于其亚太地缘战略的需要,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中国对这一战略区域的影响,含有遏制中国崛起和限制中国战略空间的意图。未来美国会持续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但其介入将是有限度和有选择的。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南海地区,中国与有关东南亚国家关于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争端久拖未决,该地区历史上爆发过数次国际危机,美国均不同程度介入其危机管理过程。当前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密切相关,美国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南海危机不会置身事外,在南海问题趋紧以及美国积极介入的态势下,中国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加强南海地区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维护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有维系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考验中国与美国如何共处的体系性意义。南海问题的解决,必须使政治、经济和安全关切均衡地得到保障,必须寓于地区体系的建设之中,方能化解中国与南海诸国、中国与美国之间可能的冲突,实现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族裔游说不仅影响着其母国的真实或想象的国家利益,而且影响着第三国的利益,以及美国、其母国与第三国的关系,越南裔美国人的政治游说及其对南海争端的影响便是典型。在经历了1975年后的"难民"、"船民"和"遗民"等三波移民高潮后,越裔美国人今天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特别是越美关系、中越关系、中美关系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由于其历史、经济地位、政治参与等限制,越裔美国人政治游说的反母国特征在越美关系正常化后有所缓解,因此也变得相对复杂:既有较强的反母国心态,又乐见越南的强大和发展。尽管如此,除越南华裔人外的越裔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出奇地一致和强硬:不仅很早(1958年)便开始发挥其影响力,而且对美国在2010年全面介入南海争端的决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越裔美国人围绕南海问题开展的政治游说,极可能启发和动员其他南海权利声索国在美移民开展类似努力,从而不仅使南海争端国际化,还使其在美国国内化。  相似文献   

19.
试析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正成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美国、日本、东盟等域内外国家已经提出或正在推进相关的合作机制。从合作目标及合作紧密度方面分析,这些机制呈“多层次”结构,包括军事联盟性质的合作、有倾向的平衡合作、多边及双边合作和技术性多边合作等。从战略意图分析,美国及其盟国试图以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调控该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进程,东盟则希望平衡各方力量,并借助大国提高自身安全能力。因此,在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建设进程中,充满了相互防范和激烈竞争的气氛。中国在该地区海域面临传统安全机制的结构性排斥和能源安全双重挑战,有必要在重视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以务实精神促进地区的功能性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20.
APEC争端调解机制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APEC争端调解机制问题的由来本文所谈的争端,是指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和贸易争端,而非安全和政治争端。所谓争端解决机制,是在多边机制下,通过斡旋、磋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促成争端各方解决经济和贸易纠纷。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争端解决机制,当属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但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摩擦的增多,和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机制的局限性,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提出有必要建立既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相一致,又反映亚太地区特点的争端解决机制。作为贸易便利化的一个重要内容,APEC争端调解机制问题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