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冷战后风行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强调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进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沿革与宗旨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TheNationalEndowmentforDemocracy,缩写为NED,简称民主基金会)是美国非政府组织中的“龙头老大”,属于具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地位相当特殊。民主基金会的成立直接源自1982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英国议会发表的演讲,当时他在该演讲中提议西方大国共同资助“非民主国家”的民主建设,包括自由的媒体、  相似文献   

3.
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其民主制度是人类所能设计出的最好的政治制度,西方发达国家 的发展实践也表明民主制度确实有其优越性。但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也 有相当多的弊病。事实上,西方民主不一定代表多数人意志,西方民主选举往往无法产生最优 秀的领袖,西方民主政治也有其适用限度,民主对决策可能造成消极影响,民主可能滑向民粹, 民主选举可能冲击社会道德,民主政治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深入研究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存 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4.
拉美文化是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与欧洲天主教文化、非洲黑人文化等异质文化之间经过"挑战—回答"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在以天主教文化为核心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边缘性和从属性、混合性、运动性、外源性。拉美文化的前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民主政治的独特性——它模仿了新教文化下代议制民主的外表,却行天主教文化下委任制民主之实,纸面上的民主往往为事实上的独裁或集权所取代,这也正是该地区民主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向西班牙、美国等国学习宪政之初,阿根廷的宪政实践显现出脱离宪法文本规定渐行渐远的迹象.这不仅为军人独裁、总统集权和委任民主等不同时期的政权寻求合法性确认提供了便利,也动摇了阿根廷宪法的权威.尽管不同时期的政权在形式上保留了最高法院以满足政权合法性确认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却造成了民主宪政形式与实质的分离.本文以不同时期的政权下最高法院的司法独立状况为研究对象,阐明阿根廷以“形式与实质分离”为特征的民主宪政如何深刻影响阿根廷司法独立的.  相似文献   

6.
东亚文化与民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一种新型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化与民主模式是东亚各国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无论东亚和欧美,社会中都存在着个人主义和社群主义两种文化,尽管它们对这两种文化的价值承诺有很大不同,这种现实是东亚社会塑造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和民主的基础。东亚通过对西方现代文化和民主中的局限性和东亚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的局限性的扬弃以及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回应,表明东亚可以以自己独特的形式来实现与现代性的联结,从而构建一种与欧美和其他地区在形式上有所不同的文化和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东亚合作蓬勃发展的过程中,El本多次提出发展政治民主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但通过剖析民主的基本定义和引申定义可以看出,选举民主是民主的表象,自由民主才是民主的真正涵义。鉴于非西方国家没有西方国家类似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宗教和哲学条件,因此必须要做到民主本地化,这就需要处理好民主、法治和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法治是关键。为了实现民主,东亚国家要在最初阶段用法治创造条件。从日本和菲律宾的情况看,民主可以也必须本地化,同时要分清选举民主与自由民主的区别,进而走与自己国情相适应的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的政治民主问题 ,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有些学者提出 ,中亚五国在其立国之初还有些民主的迹象 ,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宪法的修订 ,总统权力的扩大 ,已经再也找不到民主的影子了。本文在肯定中亚五国存在政治民主的前提下 ,对中亚五国政治民主的现状、形式、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和政客一向推崇分权制衡学说,西方议会实行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等一整套制度,这种监督、制约机制被誉为西方议会民主的“完美设计”。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西方议会民主是历史的进步,它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民主不是最高形式的民主,它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倒阁、质询、国政调查、弹劾……不过是资产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手法,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斗争,西方代议制提供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至于伴随着议会制度而来的金权政治、玩弄权术、党争丑闻、政治腐败,等等,就更是西方议会政治所特有的现象。在当代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能够避免这些政治丑闻。西方议会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它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国际关系学者们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是假定民主与国际关系的和平相 联系。但即使是民主国家很少(或从不)互相打仗, 也无法证明民主与和平的关系有必然联系, 而 这种建立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和平倾向”至多只能表现为在民主国家之间。基于西方民主与和平 理论的观点出发, 由于民主国家对非民主国家的认知错误, 有可能对和平造成威胁。因而要警惕当 前西方民主国家中出现的片面化的倾向, 防止威尔逊在战争时期提出的“为民主营造一个安全的 世界”目标的负面影响, 使世界不因民主而遭遇危险。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1):84-100
拉美是参与式(制)民主实践的先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参与式民主在拉美的确有着更为广泛的存在。拉美第一代参与式民主实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左翼在地方政府执政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各种管理拉美城市的参与机制。拉美第二代参与式民主实践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拉美"向左转"时期,是该地区参与式民主试验的高峰。在此期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巴西的左翼政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民主。比较而言,委内瑞拉创造了一个激进参与式民主模式,寻求以参与式民主取替代议制民主;巴西提供了一个务实参与式民主模式,主张通过扩大参与实现政府有效治理从而巩固代议制;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则是混合模式,兼具两者特征。本文从正式性、代表性、范围—规模三个维度,对上述四国的参与式民主实践进行梳理和比较。本文认为,拉美左翼的参与式民主实践在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民主包容性和提高政府回应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拉美国家民主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拉美国家在独立探索民主体制发展方面的积极意愿,但参与式民主体制的内在复杂性和拉美国家的剧烈政治变动使相关实践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缘起于冷战时期的民主援助成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重要现象,也日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进其民主文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分析民主援助的内涵、路径可以发现,民主援助的本质并不是帮助受援国巩固和发展民主,而是一种民主霸权主义,它正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的外交工具.这也是形成世界范围反西方民主援助潮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高伟浓  汪鲸 《东南亚》2009,(4):11-15
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分别讨论了政治传统、宗教和殖民历史对东南亚国家民主政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虽继承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形式,但文化、宗教的多样性与殖民历史对民主政治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正视这些因素并善加利用,东南亚国家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政治发展”是两个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都有重大差别的概念。与“民主”相比 ,“政治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大 ,更具张力和持久力。在强调大众参与和政治民主的同时 ,“政治发展”还关注政治文化的形成、政治结构的分化 ,以及社会稳定、法制秩序和经济发展 ,等等。民主是影响政治发展诸多变量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兼顾效率(经济发展 )和秩序 (社会稳定和法制 )的民主可以极大地促进政治发展。反之 ,则会造成政治衰败 (或称政治不发展 )。当前非洲的政治发展必须通过民主变革加以推进 ,要强调法治以及社会体制的一种稳定和有序的变化 ,建立“有法治的民主”。另外 ,政治发展还要兼顾效率和经济发展 ,并注重有非洲特色的新型政治文化的培育、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独立初期"民主试验"的失败及现阶段民主制度的"危机"和民主制度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民主制的发展困境是由于与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治理方式未能有效建立,治理方式不能与民主体制相适应造成的。从"统治"到"治理"不仅是一种范式的变迁,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换。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巩固进程将是一个艰巨的"双重民主化"进程即实现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一书中,亨廷顿论及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提出了民主化的基本含义、诱因、过程、特征和前景。亨廷顿对台湾民主的分析充满着真知灼见,其预测也为后来的台湾政治民主实践所证实。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亨廷顿从西方的价值体系出发来对全球的民主化进程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偏见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自由主义与民主并不是按照西方尤其是美国所希望的模式发展。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在后共产主义俄罗斯的背景下表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俄罗斯自由主义的希望已基本消失,但俄罗斯政治的发展并不是不民主的,而是呈现出一种“不自由的民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分化的强弱与否是分析和判断政教关系状况的重要尺度。在中东伊斯兰国家,政教关系的变化表现为政教一体、政教合一、政教分离和事实上的政教分离等多种类型,它们对民主实践的作用各异。政教一体和政教合一对民主的实践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国家在一定的制度分化前提下,又有进行有限民主试验的可能,诸如伊朗在教权主宰下(法基赫制)进行的民主探索。政教分离或事实上的政教分离为中东国家推行民主化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世俗化并不等于直接导向民主化的坦途。在中东地区,世俗化与民主化是不同步的,二者之间通常还经历权威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缅甸自2011年开始推进新一轮民主转型,迄今已三年有余,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引发世界瞩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但缅甸转型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面临民主体制不顺、权力多元,社会整体缺乏民主素养与实践,经济落后导致民主转型缺乏庞大的中产阶级作为民主参与主体,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不断等诸多挑战。民主既不能在缅甸一蹴而就地完美建立和运行,也不能即刻解决缅甸所有难题。2015年底的大  相似文献   

20.
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里,列宁持理想化民主的思想,其原因是将巴黎公社的经验绝对化,轻视俄国经济文化的落后性对民主建设的不利影响,对无产阶级国家存在的长期性和民主演进的曲折性估计不足。经历国内战争以后,他转变为现实民主的思想,主张由党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加强党内监察与监督;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