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祺 《新东方》2016,(4):74-77
新加坡的政治结构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威权政治的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愈加多元的新加坡,如何在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间内选择一个均衡的位置,是对其政府与政党的一个考验。在李光耀逝世一年后的今天,人民行动党仍是新加坡唯一执政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余23个政党也在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开始思考推行全面两党制的优点。新加坡的政治格局还会笼罩在李氏威权下多久?这样的格局是否还会带领新加坡不断开拓更好地发展方向?相信这不仅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更是许多借鉴着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政治理论中,不断有学者探讨威权主义,并将之与我国的社会政治模式相关联。威权政治是集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过渡与中介,其特征是强化社会稳定、扩张政府权力及矮化公民权利。反映在刑法解释层面,就是表征严刑峻法的价值趋向,具体为降低犯罪门槛、扩大处罚范围及加大处罚力度。威权主义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秩序保护效应,却是以挤压公民权利空间为代价,更是对社会自治的漠视。由此,需在司法解释当中平衡威权主义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需要关注公民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3.
秦海 《同舟共进》2008,(4):32-32
泰国的民主被称为"过渡型民主":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基本结束军政府的威权政治,探求全面的政治民主化道路,开始确立并实行了议会制。但由于泰国此前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阶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出现政治民  相似文献   

4.
李立 《统一论坛》2011,(1):51-53
台湾的政党政治源于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实行的威权体制,最初经历了蒋氏父子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以党领政"、"以党领军"、"以党领社"的"党国一体"威权体制;进而走过李登辉执政时期政治转型、国民党分裂、党外组党、  相似文献   

5.
苏青场 《湖湘论坛》2010,23(1):61-6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新老交替的顺利完成,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中国威权政治时代逐渐远去,法理政治时代逐步到来。这是一场深刻的时代变迁。它预示着确立党的政治权威的传统办法已逐渐失去作用,迫切需要用新的办法来重新确立党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6.
施米特的敌友政治理论所导致的威权主义倾向,使不同的学者做出了迥异的解读,有学者认为施米特是为希特勒纳粹统治提供理论支持的纳粹主义者.但是,究竟怎样看施米特的威权政治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考查,深层次的时代背景、民族遭遇和学术旨趣对于理解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尤为重要.因此,思考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就不能纠缠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是要将其放在对民族命运的重大关注上,更进一步说,这与施米特一贯坚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志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郭榛树 《岭南学刊》2008,(5):124-128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坚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民的选择权促使人民行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卓有成效的执政能力建设赢来了一党独大的地位,以党控权与以权制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威权主义体制,但威权主义体制的高绩效并不能改变未来新加坡政治的民主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个个特色产业形成崛起,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成,城乡处处换了新颜。献礼,用50年的辉煌成就,用开拓向前的勇气,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在全国各族人民共祝福的日子里,装点锦绣壮乡神韵八桂。50年的辉煌成就,为广西的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半世纪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今日广西,正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气概,以50华诞为新的起点,向着新一极,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9.
盛睿  舒景林 《前沿》2013,(16):150-153
现代土耳其自成立之后,凯末尔总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世俗化改革,宗教被限制在私人领域。共和国历史上三次伊斯兰政党的复兴都被世俗化的军队所遏制。近年来葛兰运动的兴起以及21世纪初伊斯兰背景的正义发展党(正发党)执政,土耳其的世俗化面临挑战。始于2010年的中东巨变又为土国内伊斯兰复兴创造了适宜的周边环境,土耳其世俗化灭亡的观点被提出。土耳其世俗化的灭亡与否,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军队,欧盟,国内中产阶级以及国家领导人埃尔多安的个人威权。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改造运动”前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崩盘式的失败和丧失政权,是国民党改造的起因。国民党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在四年后重新夺回执政地位。“黑金政治”、“威权体制”、“隐性台独”是国民党沉疴日久的积重;“政治资源”流失、党内派系分裂和政治版图重组使国民党进一步面临失重。国民党改造的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其再出发路程异常艰难。改造绩效取决于未来四年三大选举的结果和国民党对台湾新政治生态的应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人陆同胞看的书.作者廖信忠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在30年政治巨变之下,台湾老百姓的悲喜人生。书中一个个质朴的故事,仿佛一部浓缩的台湾生活当代史。  相似文献   

12.
韩国政治转型研究:一种基于民主化序列的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转型即政治体系的民主化,一般遵循威权政体崩溃、民主政体创设、民主政体巩固三个序列阶段。韩国政治转型较为完整地遵循了这样一个民主化的序列范式。经由民主化转型而实现民主的韩国,其民主政体的巩固正在步入由消极巩固向积极巩固的转进过程中,这其间既要求宪政结构的优化,更要求建构起对新的民主制度起支持作用的政治文化。市民社会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介于并融通个人与国家两个政治主体的中间阶层和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3.
荐书     
《创造》2013,(3):91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匈牙利】卡尔·波兰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1定价:59.00元思想巨匠卡尔·波兰尼代表作20世纪思想巨匠卡尔·波兰尼代表作,台湾中研院黄树民教授经典译本修订版。《巨变》(又名《大转型》)一书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点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20年的巨变,自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始。近年来已有许多专文专著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大的方面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笔者不是理论家和史学家,但回顾的心态是一样的。于是决定从自己做的事落笔,写一段亲自经历的事情,以一个侧面,一个剪影,来烘托近20年的巨变。梁漱溟——评价截然相反的人物本世纪的中国文化人大体都知道梁漱溟先生的大名,特别是1953年9月,他与毛泽东主席发生顶撞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1998年的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纪念日。党中央召开极为隆重的大会,纪念这个让国人怎么也忘不了的日子。20年的时间跨度,在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但深得改革开放实惠的我国人民已经感受到从饮食起居到国家外交在内的一系列沧桑巨变。这20年,是石破天惊的20年,是阔步前进的20年,是举世瞩目的20年。作为20周年的纪念日过去了,但20年来伟大中国发展之迅猛,改革开放经验之丰富,给予人们的教益之深  相似文献   

16.
高娜 《观察与思考》2008,(17):33-3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历着一场巨变。在这场巨变中,变化最大的是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大的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从1978年不到国民经济总量的千分之一,发展到今天的超过全国GDP总量的60%,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巨变中的巨变。  相似文献   

17.
李小七同志今年32岁,已有10年的教龄了。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他曾四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两次受到县委“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荣获过黄冈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的称号。现在,他任湖北省罗田县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黄冈地区中学政治教研会副秘书长。经过他的手,已经令人信服地送走六届高中毕业生了。然而,你可知道,10年前,李小七刚成为教育战线一名新兵时,还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他是顶替退休的母亲而成为教师的。一个小学毕业生竟能成为高中教师、政治教研员,在教学岗位上做出不同凡响的成绩,这简直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然而,你更不会知道,这10年,  相似文献   

18.
翻开台湾自1949年以来的政治史,在治理绩效上,可能就属蒋经国主政时实行的"新权威统治"时期是最佳的。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最高的价值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而制度只是人类寻求更好生活的工具。在今天的实际条件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民主未臻成熟之前,新威权主义制度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2)
正热点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周年回望古田,闽西山区的一个小镇,两度成为一支军队的涅槃之地。2014年金秋,习近平主席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强军兴军作出新的"政治擘画",开启了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时代篇章。两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政治建军方略为引领,持续深入做好贯彻落实"下篇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在后发国家中以发展和稳定兼得而成为典范。分析新加坡维护政治稳定的经验,有两条值得我们借鉴:即实施以压制政治参与和创设威权体制等为代表的刚性管制措施,实施以渐进民主化改革、重视民意为本的政治系统平衡等的柔性治国举措,从而最终实现了社会强制型稳定和自然型稳定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