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印度跨国公司参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并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作为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面临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时一些有效的、可供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新兴经济体印度的外向直接投资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危机对印度外向直接投资主要形式的褐地投资在投资量、投资行业和投资区位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导致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而投资的恢复则依赖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及市场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继续发展,全球的直接投资流量仍然呈现一股上升趋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发展中国家将在全球直接投资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此为背景,对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作为新兴工业体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态势越来越强,对外直接投资呈迅速发展之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95年的0.38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7年的65亿美元,增长了171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总结了影响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几点不利因素,并指出这些不利因素会随着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得到化解。最后就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行业潜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外投资是一个古老的国际经济现象,经过数百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主导当今世界经济的一种重要力量。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对外投资,利用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竞争上的优势,进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市场。对外投资已成为推进各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应有位置的加速器。印度自从60年代开始对外投资,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止1989年底,印度对外投资总额累计已达12.13亿美元。印度已成为亚洲继“四小龙”之后的最大对外投资国之一。印度的法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向以严谨、细致、详尽而著称。其对外投资保证法律,受传统影响并采纳吸收了英、美、日法律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单向引资国到双向投资高水平均衡发展国的重大转变。日本、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行业结构等展开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下列结论:一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系;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将越来越多地流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自身的优势产业部门;三是中国与日本、韩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互补性高于竞争性,投资合作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俄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目标明确,独联体已成为继欧盟之后俄罗斯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尽管如此,俄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还明显偏小.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俄对独联体的直接投资将呈增长态势,但仍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为使俄对独联体国家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俄还需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对独联体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实际确定俄企业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同时,在国家支持、调整投资的地区结构、整合企业力量和解决债务问题等方面还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微观行业环境,以及对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产业分布及直接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探索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内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所奉行的对外经济战略,对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同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方式及特征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印度独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对外经济战略。本文拟对这一战略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印度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不多。即使是实行经济改革以后,印度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不多。近年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加大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使印度利用的外国直接投资正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后危机时代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变化情况,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对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启示。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印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昌黎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6-112
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直接投资环境复杂多样、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呈现多层次多渠道的背景下,中国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最适合的国际直接投资策略。从中国和越南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来分析,越南应当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应当结合这些环境优势,加大对越南的国际直接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十分迅速,并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对外投资力量。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于发展中世界,但二者实现开放发展的基础和方式不尽相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企业能力来源也不同。本文在分析中国和拉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趋势、行业分布、区位选择和企业性质多方面特征异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二者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各阶段历程,解释其在对外直接投资表现特征上的各方面差异,并探究导致其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由于改革开放模式的不同,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而拉美国家则呈现波动性;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拉美国家对外投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对外投资能力上,中国明显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投资领域包括能源、矿产以及广泛的制造业;拉美国家则主要是由实力雄厚的非国有企业所代表,投资领域集中在资源行业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石岩 《亚非纵横》2015,(2):111-120,124,128
美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对美直接投资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干预,以服务于其战略目的、政治利益和经济政策目标。中美都是拥有独立对外战略和海外利益的大国,而中国正处于国内深化改革、对外直接投资格局初步形成、外资政策调整时期,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和"引进来",必须对跨国直接投资进行合理干预,以辅助对外战略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政策设计和论证中,应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处理好产业升级与就业稳定、监管与开放,以及战略意义与商业利益三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道路的选择上,走出了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日本式道路”。这种“日本式道路”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学教授小岛清提出的“小岛模型”,它使日本成为投资大国,这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可以得到证明。本文在分析了“日本式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对我国有益的启示,即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应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发达国家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十分迅速,并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对外投资力量。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于发展中世界,但二者实现开放发展的基础和方式不尽相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企业能力来源也不同。本文在分析中国和拉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在发展趋势、行业分布、区位选择和企业性质多方面特征异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二者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各阶段历程,解释其在对外直接投资表现特征上的各方面差异,并探究导致其差异形成的内在原因。由于改革开放模式的不同,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而拉美国家则呈现波动性;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拉美国家对外投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对外投资能力上,中国明显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投资领域包括能源、矿产以及广泛的制造业;拉美国家则主要是由实力雄厚的非国有企业所代表,投资领域集中在资源行业和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印度在21世纪新时期对外国直接投资需求将逐步增加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在印度引进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将遭遇的各类风险,指出了印度为了更有效地吸引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而必须要做出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韩国、台湾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日〕高龙秀自60年代后半期起,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出现了若干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以前对外直接投资都是由发达国家承担的,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许多学者对这一新的现象进行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捷尼亚所著的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