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21世纪最具创新性和爆发力的技术手段。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非简化问题本质的“价值中立说”所能够涵摄和覆盖。人工智能营造的便捷生活表象遮蔽了人作为主体被技术裹挟的事实和难以“逃逸”的困境。“存在的非存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主体性存在的二元悖反,作为行动元的人类现实地存在于人工智能“座架”的经验世界,但却成为“不被需要”的“非存在者”。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在场与技术化运作愈益显示出超越人类智能的力量,不断僭越人的主体地位代替人选择、判断、思考和行动,人工智能的高度自主性使人的自主性被遮蔽,其对生产生活的全面操控阻碍了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加剧了人被智能技术宰制而失去自由和反思批判精神的主体性危机。数智化背景下,应通过批判审思人工智能技术范式,适时采取自觉的“中辍”行为,以人之理性矫正技术的任性,引导智能技术为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服务,清除智能拜物教意识形态迷思,营造人机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加快智能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解放学说的整体观照中,马克思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化的人进行了考察,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研究视角与方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的传统范式,为生产方式变革、“产”“教”融合、旧式分工削弱开辟了道路,重构着人全面发展的现实载体。然而,人工智能在创造有利于人发展的社会条件的同时也加剧了人的物化、奴化、矮化,使人的发展深陷“二律背反”的现代性僵局。从本质上看,人与技术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人与人的矛盾,人们在智能技术中认识到的深层次发展悖论源于“颠倒世界”中资本与技术的全面“联姻”。通过探析人工智能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更能清晰审视当代社会人的发展机遇与症结,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探寻出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以往基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抽象的人”,第一次发现了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下的“现实的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要求对人进行抽象,使人成为资本增殖的要素,其先后经历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的历史嬗变。“数据人”是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现实的人”沦为去情境化、符号化、数字化的人,受到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的操纵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力图超越“数据人”背后的技术合理性逻辑及其深层次的资本逻辑,逐步构建出全面发展的人的逻辑,强调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人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智能生产和生活下,整个社会领域都在智能化作用下发生深刻变革。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类智能的模拟正在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呈现新的特点,使人们发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劳动的时代之问。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的本质予以揭示,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依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智能化生产的劳动过程表现为一种协作的生产方式,出现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的现实替代;智能化生产作为人类劳动技术的进化,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要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通过智能化重塑劳动价值观念,促成人的劳动解放;以人工智能充分展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多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对待资本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资本主义二重演绎的时代,资产阶级学者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有鉴于此,马克思从资本作为依托物反映一定社会历史关系的经济形式这一观点出发,深刻诊断出资本式生产实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颠倒反映。资本因不可克服的超越界限与制造界限的冲突,给经济社会良性运转、人与自然友好共生、人的全面发展等带来深重危害。人类既可选择维护资本逻辑的“消极式”扬弃资本路径,更可采用牵引资本服务人发展的“积极式”扬弃资本路径。重视并利用资本文明成果、辩证应对资本二重作用、熟谙资本扬弃的多元性和共同性,分别是马克思资本批判与扬弃思想启发我们对待资本的总体态度、基本思路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学荣 《理论导刊》2012,(7):51-52,57
资本逻辑与空间生产逻辑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种不同的逻辑,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出一种"二律背反"的关系:一方面,资本逻辑极大地促进了空间生产的历史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不断激励现代人的创新意识,促使世界历史的"生成",使空间生产由地域性向世界性、全球性转化,并促使人口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使城市化和"时空压缩"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资本逻辑的发展表现出对空间生产发展逻辑的"相悖",资本逻辑所主导的生产是一种"过度"生产,势必造成对空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并且背离空间生产的价值逻辑,导致空间生产的异化。资本逻辑与空间生产逻辑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是由数字技术与资本结合诞生的数字经济新形态。人们通过互联网建立起现实世界中人与虚拟世界的联系,拓展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改变了人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具有全覆盖、深渗透、广延伸等特征。元宇宙中人类社会生活被还原为数字编码,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都由数字资本主导,由此带来了权力不平等。在资本逻辑主导下,元宇宙成为数字剥削的新工具,消费主义渗透其中,为资本向政治领域扩张提供契机。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对元宇宙的资本逻辑进行合理规制,使元宇宙朝着服务于人类而不是“绑架”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面临着“私有资本逻辑批判”和“公有资本逻辑建构”的双重理论与实践任务.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应该是批判性地反思资本逻辑、规范性地矫正资本逻辑和理想性地引导资本逻辑,从而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继续承担起“超越实践”和“反驳实践”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演进,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本身"。"资本的形成史"阶段,农业、手工业是主要生产方式。"资本的现代史"阶段,工业化的机器大生产和资本逻辑居于主导。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以智能劳动为主的智能生产将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大幅上升,在公有制的制度保障下,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人也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充足的自我实现时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被称为现代横断科学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系统”、“系统思想”、“系统理论”、“系统分析”等新概念及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前还只为个别专家所熟悉,如今它们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日益广泛地得到应用,使人类能在许许多多领域节约大量的时间、金钱,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个新的全球化风险期,而风险的始作俑者依旧是西方现代性文明主导下的资本逻辑,它仍没有超出黑格尔和马克思实践理性对资本“虚幻共同体”的批判视域。黑格尔和马克思均深刻地意识到,人类未来文明形态必须符合人性自由发展的内在需要,由完善人性而达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是“理想型”人类文明形态的根基。为此,黑格尔提供了符合理念的伦理实践理性超越路径,马克思提供了符合人性对象化生产的实践理性超越路径。现如今人类未来文明形态尚未走出资本逻辑全球化的阴影,因此,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给人类指出的实践理性“救赎”路径仍具反思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诗博 《理论导刊》2023,(11):99-106
乔纳森·克拉里在《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将批判的靶子指向了资本主义技术加速带来的时间结构畸变,推出了资本主义“无眠”体制(24/7体制)的标识性概念。24/7体制的实质是一种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永不停歇、持续运转的社会形式,其危害在于使人的存在方式陷入危机:生命坠入“静态冗余”状态、人的自主性遭受规训、人体的知觉经验受到侵掠、个体成为游离于数字界面的虚体。据此,克拉里提供了构建“等待”共同体和珍视睡眠经验的两条路径,以摆脱24/7体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尽管克拉里对24/7体制的批判性分析和解决方案颇具启发性,但是他并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及找到“自由—真正共同体”的主体力量,故而未能擘画出人类社会向好的未来蓝图。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双向赋能中,人工智能表现出极其强大的能力,不仅使人类既有使能技术智能化,而且提出了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存在论问题。从人机对立或技术悲观主义者的立场来看,人工智能取代人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新异化的时代,是一个物体系绝对胜利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类智能或将退位的时代。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工智能是人基于对智能的理解、对物质的调动、对规律的认知和对系统的设计所创造出来的物体系,其延续了自动化时代取代技术对人活动领域性排除,也展开了人类技术发展史亘古常新的存在论焦虑。因此,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技术取代叙事,只有深入其缘起,才能正视存在论排除的焦虑;只有把握技术运行的社会原则,才能避免技术取代的泛滥;只有探索人机共存的存在逻辑,才有可能真正认知智能的本质并获得自由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美好生活”既是无数思想家思考的哲学命题,亦是关乎人类命运与精神福祉的理想追求。技术诞生的初衷,本就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随着媒介技术变革的加速,数字化生存天然的“赋权”本质不断驱动自我的启蒙与觉醒、促进话语的自由与平等、回归人际的活性与湿度,但在媒介技术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过程中,对美好生活的应然追求却也实然落空,不断“内耗”的快节奏生活、遮蔽本真的虚假欲望体系、无处不在的群体性孤独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自我、物我与人我不断走向失衡。因此,亟须从伦理视角重新审视并掌握技术,建构以“信念”统合“责任”与“德性”的伦理体系,以探索出技术与人性的互惠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15.
如何界定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的特质,存在着"垄断资本分析范式"和"帝国主义批判范式"两条主线。前者以"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发展为线索,后者则以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为中心。承袭"帝国主义批判范式"的新帝国主义论,强调的是资本逻辑已经从地理学意义上的显性广度空间扩张转向了文明学、人类学意义上的隐性空间扩张,并最终打造出资本力量操控一切、人们普遍认同的全球控制社会。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就是全球化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逻辑批判,它体现出当代左派思想家对资本逻辑向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忧虑与反思,但过于渲染资本逻辑的无法操控,一方面不符合民族国家主权力量依然强大的事实,另一方面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悲观论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创造了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数字空间,其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也呈现出全新形式。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新变化催生了精神政治这一全新的批判命题,精神政治成为虚拟空间中的生命政治。在虚拟空间的生产方式、劳动过程、技术规则和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精神政治呈现出复杂而深刻的表现,是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结合在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全新统治术,带来了整体性、广泛性的精神危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精神生产理论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虚拟空间的精神政治提供了基本方法,同时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当代西方精神政治学思潮、促使“虚拟空间”向超越资本主义精神政治方向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又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仅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创造着自身,因而,二者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互动关系。知识经济为人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并使人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如劳动的知识化和智能化、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全球化、人的能力的通才性和创新性、人和环境的协调性和持续性,而人的发展又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社会细胞(多媒体计算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2):52-59
急遽的时代变迁孕育伟大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充分揭示资本全球演进的历史逻辑,宣告资本关系束缚资本发展的历史走向。资本的世界史展现出一幅无组织、难驾驭、不确定和日益分化的世界图景,导致资本的世界史走向它的反面,即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如今,历史正处在世界历史深度变革、发展阶段急剧转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并引导人类历史的这种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大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20.
“美好生活”蕴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马克思通过技术批判的独特方式,生动揭示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和谐的美好生活图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的存在;深刻阐明“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关注人的多样化需求、发挥技术的基础作用和摆脱资本逻辑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